闞敏慧 聶超然 趙萌 魏晶晶 賈賓 曹姍 王天龍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的醫(yī)學生麻醉課間實習教學模式改革。方法?選取2019級和2020級外科學麻醉見習的長學制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2019級醫(yī)學生64名納入對照組,2020級醫(yī)學生64名納入實驗組。以剖宮產手術椎管內麻醉為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教;實驗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帶教。比較兩組學生的理論和實習操作考核成績、對教學的滿意度及個人能力提升的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習操作成績及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溝通能力、麻醉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957,P=0.003)。結論?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可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及臨床綜合能力,對教學的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麻醉實習;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614.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6.026
麻醉學是體現(xiàn)醫(yī)療機構綜合能力的重要臨床專科,不僅涉及學科較多,且與臨床結合緊密[1-2]。麻醉科實習教學是引導醫(yī)學生步入臨床麻醉實踐的重要起始階段。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采用灌輸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3]。該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利于麻醉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的教學模式注重醫(yī)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在教學改革中通過學習獲取成果,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4]。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OBE理念下的麻醉實習教學改革是否更有利于麻醉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剖宮產手術椎管內麻醉為例,選取2019級和2020級外科學麻醉見習的長學制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2019級醫(yī)學生64名納入對照組,2020級醫(yī)學生64名納入實驗組,兩組醫(yī)學生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教學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教。①課堂理論授課:帶教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教學課程,運用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麻醉學相關知識點,從而完成課堂理論授課。②床旁實習:選取剖宮產手術椎管內麻醉作為教學案例。理論授課后帶領學生進入手術室進行傳統(tǒng)的床旁課間教學實習。選取典型病例向學生講解如何針對此類孕產婦進行術前訪視、演示椎管內麻醉操作流程、麻醉方式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術中麻醉管理、相關產科的麻醉風險及如何采取相應預防和處理措施、術后患者的隨訪和轉歸等。整個實習過程以教師為主導進行操作和講解,對學生所提疑問給予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師再進行概括和總結。實習結束后,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評估。
1.2.2??實驗組??采用基于OBE理念教學模式帶教。①確定教學成果目標:教師先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和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成果,即學生通過課間實習,能夠按照臨床實踐熟悉如何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術中麻醉管理和術后隨訪等,從而制定出合理的麻醉預案,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在麻醉的操作和管理過程中具有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應變及預判能力等,從而培養(yǎng)及提高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麻醉崗位勝任力。②理論授課前準備:帶教老師提前告知學生教學內容,讓學生提前自學,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先了解產科麻醉的術前風險評估、熟悉椎管內麻醉操作流程、椎管內穿刺的解剖結構、不同麻醉方式的選擇、麻醉藥物的應用等,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③課堂理論授課:同對照組。④床旁實習:以剖宮產手術椎管內麻醉作為教學案例。術前訪視:帶教老師帶領學生對典型病例于術前一日進行訪視,強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引導學生對孕產婦的病史詢問,了解現(xiàn)病史、既往史等一般狀況,包括年齡、產次和孕期有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子癇等妊娠相關合并癥;指導學生對產婦進行查體,評估其心肺功能、腰背部及氣道情況等;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代圍術期相關母胎的麻醉風險并與產婦簽訂麻醉知情同意書;復雜病例或手術還要與術者溝通完善術前檢查或申請多學科會診等。根據(jù)手術情況制定出科學的麻醉預案。手術室床旁實習:術日遵循無菌原則,每3人一組先后有序進入手術室。針對術前選取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椎管內麻醉提出問題,如椎管內麻醉的風險有哪些?它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是什么?操作流程有哪些?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椎管內麻醉穿刺的解剖結構有哪些及穿刺成功的標志是什么?術中如何對患者進行麻醉管理?對可能出現(xiàn)的產科麻醉風險,如仰臥位綜合征,如何預判和進行相應的預防或處理?如何對產婦進行術后隨訪等。針對這些問題,指導老師可邊操作邊講解指導,通過循循善誘啟發(fā)學生分析所提問題并找到預防、處理或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習教學結束后,帶教老師針對此類麻醉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總結匯報,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討論并發(fā)言,使之得到鍛煉,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臨床技能操作的掌握。帶教老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及時反饋并持續(xù)改進,隨時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答疑和引導。最后由帶教老師做出總結、概括并指出不足,并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評估。
1.3??教學評價標準
1.3.1??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課間實習后對學生所掌握的麻醉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情況進行考核,包括閉卷理論考試成績和實習操作考試成績,滿分均為100分,各按50%計入總成績。兩組學生的試卷題型、分值和各個知識點占比相同,難易程度相似。其中理論成績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麻醉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成績考核包括術前訪視、椎管內麻醉操作流程、椎管內麻醉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術中麻醉管理及術后隨訪5個維度的考核,各占20%。
1.3.2??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考核結束后以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評價教學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溝通能力、麻醉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及理解能力等;針對學習能力提升的效果讓學生進行評價(0~10分)。評分范圍:不滿意或基本無收獲(0~1分),滿意度較低或收獲較?。?~4分),較為滿意或收獲較大(5~7分),非常滿意或收獲非常大(8~10分)[4]。得分越高說明學生對學習能力提升效果和教學模式越滿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Prism?9.0軟件分析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滿足正態(tài)分布時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習操作成績及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實驗組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溝通能力、麻醉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理解能力等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957,P=0.003),見表3、表4。
3??討論
隨著中國醫(y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模式也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和改進,需要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具備扎實醫(yī)學理論和臨床技能、能獨立從事臨床工作、有較大發(fā)展?jié)摿Φ母邔哟螠梳t(yī)生。因此,針對醫(yī)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圍繞臨床醫(yī)生必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構建新型的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的臨床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勢在必行?;贠BE理念的教學模式在多個醫(yī)學教學領域已被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應用于醫(yī)學生麻醉課間床旁實習的相關研究報道仍較少。
傳統(tǒng)填鴨式的麻醉實習教學模式阻礙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限制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構建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臨床思維能力的麻醉專業(yè)人才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由于麻醉學科的高風險性限制部分醫(yī)學生選擇此專業(yè)作為自己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進而造成中國麻醉領域人才短缺。為培養(yǎng)醫(yī)學生對麻醉專業(yè)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熱情,增加麻醉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本研究以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麻醉科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為更多的醫(yī)學生選擇麻醉專業(yè)搭建一個實踐培訓平臺。麻醉學涉及多學科并緊密聯(lián)系臨床實踐,僅憑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對麻醉學基礎知識點做到融會貫通。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改革注重培養(yǎng)醫(yī)學生在手術室內的臨床綜合能力,旨在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更有利于麻醉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OBE是一種基于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反向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將持續(xù)評價和改進貫穿教學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成為對自身學習擔負起更多責任的個體,教師從學習提供者轉變?yōu)閷W習指引者,從而快速提高學習質量,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5]。OBE理念主張學生學習經驗與技能的提高方是學習成果的最終目的,屬于新型教育理念[6]。OBE的核心理念包括明確教學目標下的反向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實施、反饋后持續(xù)改進的教學評估三個方面[7]。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的醫(yī)學生麻醉課間實習模式,是在課堂理論授課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臨麻醉工作現(xiàn)場,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邊操作邊教學,完成臨床教學任務。通過此教學模式,讓學生首先明確研究成果目標,即培養(yǎng)臨床醫(yī)學生麻醉管理的臨床綜合能力,為培養(yǎng)具有崗位勝任力的麻醉專業(yè)人才奠定基礎;然后根據(jù)這一目標反向設計教學方案以確保目標成果的完成,以掌握麻醉理論和臨床技能思路為指導,指導醫(yī)學生主動、自主學習麻醉相關要點;讓學生能夠進入病房和手術室內參與對患者的術前訪視、術中麻醉操作管理及術后隨訪,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自我效能感。帶教老師針對典型病例,挖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潛能,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熟悉和提高麻醉的臨床管理技能;最后通過教學效果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反饋。通過對兩組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效果及考核成績的比較,本研究顯示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促進其成果目標的完成。
總之,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可加深醫(yī)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培養(yǎng)和提升其臨床綜合能力,對醫(yī)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劉玥,?顧小萍,?馬正良.?“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背景下麻醉學科建設的PEST-SWOT分析與策略建議[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2,?43(5):?4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