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這座中、俄、蒙三國交界的邊境口岸城市,曾先后8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兵媽媽”孫菊亭的擁軍故事,也早已刻進這座城市的記憶。
今年81歲的孫菊亭,用人生中的一半時間,行走在擁軍路上。這條路,有冰雪,有泥濘,有坑洼,也有荊棘,更有800里邊防線上官兵的深情呼喚與溫馨回憶。
最初的擁軍,是從1983年開始的。那年,孫菊亭40歲。
當時,孫菊亭任滿洲里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協(xié)助分管雙擁工作。冬天,她帶領雙擁辦的同志們,來到邊防線上最偏遠的某哨所,去慰問駐扎在那里的官兵。
由于大雪封路,部隊給養(yǎng)運不進來,只有幾名官兵的哨所里,水桶中全是冰坨,土豆、白菜也凍得硬邦邦的……一行人當場流下了眼淚。孫菊亭說:“戰(zhàn)士們?yōu)樽鎳緧彿派?,作為邊疆人民,也要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p>
回到市里,孫菊亭請示市委主要領導,協(xié)調有關部門,爭取到了一些資金和物資,為該哨所解決了水箱、木柈子和煤炭問題。隨后,她又購買了肉類、水果、蔬菜等送到哨所,還組織婦女干部,為哨所的官兵每人編織了一件純毛線毛衣。
從那之后,每逢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孫菊亭就組織女干部,捐款捐物,帶上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等,到駐地邊防連隊、哨所去慰問。
1990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時任滿洲里市副市長的孫菊亭帶領幾名女干部,來到離滿洲里城區(qū)150多公里的某邊防哨所,為官兵送上慰問和祝福。
一進哨所,孫菊亭一行就對官兵噓寒問暖,問他們被子潮不潮,屋里冷不冷,吃飯是否及時,飲食是否可口。大家還拿出從自家?guī)淼聂~、肉、蔬菜、水果、元宵等,挽起袖子直奔廚房,起鍋燒油,煎炒烹炸……
當滿滿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擺上桌,官兵像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家,回到了媽媽的身邊,大家吃得又香又甜,米飯?zhí)砹艘煌胗忠煌?。一名?zhàn)士激動地說:“見到你們,感受到你們的關心,吃著可口的飯菜,我就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媽媽……”
在場的部隊首長摟著那名戰(zhàn)士的肩膀說:“孫副市長就像親媽媽一樣時刻關心著你們,她就是你們的媽媽呀!”話音未落,官兵齊刷刷地站起,眼含熱淚,一聲聲地喊著“媽媽、媽媽”。
自此,孫菊亭牽頭成立了滿洲里市十三姐妹擁軍團(后改為滿洲里市兵媽媽擁軍團),并擔任第一任團長。
從此,無論是大雪封山、寒風刺骨,還是陰雨連天、疾風驟雨,為了能讓邊防官兵感受到節(jié)日的喜慶和歡樂,孫菊亭每年都會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不顧自身傷病困擾,組織兵媽媽擁軍團成員下連隊、進哨所,和官兵共度佳節(jié)。
軍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畫卷,一年一年在舒展。每逢新戰(zhàn)士入營,孫菊亭都要帶著“兵媽媽”們去“認親”,一個一個記下新戰(zhàn)士的名字,了解他們來自哪里,有什么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風俗習慣等,還要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以及母親般的叮嚀。
臨別前,孫菊亭會給新戰(zhàn)士留下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他們,有困難或者想家了,“一定要和孫媽媽聯(lián)系”。
每隔一段時間,孫菊亭都要去看看那些初來乍到的“兵兒子”,問問他們生活、工作上是否適應,有什么需要孫媽媽幫助解決的事情。
最初幾年,由于通信設施不暢,孫菊亭就走遍駐滿洲里部隊的所有連隊、哨所,實地查看部隊實際困難,看到一件,解決一件……
孫菊亭關心關愛官兵,同樣關心關愛他們的家人。
邊防干部蘇亞巴圖的妻子懷孕期間,他因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妻子,夫妻倆的父母也都不在身邊。孫菊亭得知情況后,像照顧女兒一樣關心照顧蘇亞巴圖的妻子,定期帶她到醫(yī)院檢查,陪她散步散心,時不時給她購買營養(yǎng)品。孩子出生后,孫菊亭又第一時間買來各式各樣的嬰兒用品。提起孫菊亭,蘇亞巴圖就會說:“無論到什么時候,我和妻子都認這個孫媽媽,孩子都認這個孫奶奶。”
在滿洲里某旅大院,一提起孫菊亭,官兵和家屬都贊不絕口。軍嫂邊紅麗,剛隨軍過來時,難以適應這里艱苦的環(huán)境,一度情緒低落。孫菊亭得知后,就經(jīng)常找她聊天,還帶著她出去和其他兵媽媽一起吃飯、游玩。慢慢地,邊紅麗變得開朗起來。她說,有了孫媽媽,自己就感覺有了依靠。
邊紅麗懷孕后,由于是高齡孕婦,孫菊亭對她格外關注和照顧,聯(lián)系當?shù)刈詈玫尼t(yī)院和醫(yī)生為她體檢。孩子出生后,孫菊亭一有時間就來照顧邊紅麗母子;孩子該上幼兒園了,她又幫著聯(lián)系幼兒園;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她又操心去哪個學校?!罢媸潜扔H媽媽、親奶奶還關心我和孩子。”邊紅麗感動地說。
呼和浩特籍戰(zhàn)士云浩來自單親家庭,母親身體不太好。他入伍時年齡較小,母子互相牽掛著。孫菊亭了解情況后,便經(jīng)常去看望云浩,還與云浩媽媽取得了聯(lián)系,專門去看望她。后來,云浩母子與孫菊亭像親戚一樣互相走動——兩位“媽媽”因為一個兵兒子,結下了一輩子的緣。
孫菊亭的擁軍行動,也感染、帶動了兩個女兒。每次她去看望慰問官兵,女兒、女婿們都會準備一些物資,托母親帶到部隊。趕上節(jié)假日,兩個外孫女都會跟著她一起去,給官兵表演專門排練的節(jié)目。
那年,云浩的母親生病,孫菊亭去呼和浩特看望時,是大女婿給買的往返機票,兩個女兒給買的補品。
軍嫂黃華隨軍來到滿洲里,身邊沒有親人和朋友,孫菊亭的兩個女兒就把她當妹妹一樣,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都會把她叫過去。逢年過節(jié),趕上黃華的丈夫不在家,孫菊亭的小女兒就把她叫到自己家里一起熱鬧。
孫菊亭喜歡拍照,喜歡給官兵拍照,兩個女婿先后給她買了好幾臺相機。這些年,孫菊亭用相機記錄官兵的軍營生活,也記錄了她一家的擁軍之路。
早在20世紀90年代,孫菊亭就開始思考,如何讓官兵在有限的軍旅歷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素質提升。智力擁軍——她決心將此作為新時代擁軍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當創(chuàng)辦“雙擁學?!钡南敕ㄔ谀X海中閃現(xiàn)時,孫菊亭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利國、利軍、利民、利團結的好方法,也是切實提高官兵能力的有效途徑和舉措之一。
為了使雙擁學校早日建成,孫菊亭從學校的組織結構、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年度計劃、開班日程、聘請教課教師等各方面,逐項安排、一一落實。
1993年6月,雙擁學校開學了。孫菊亭為來自軍地的120多名學員講授了第一堂課。她告訴學員們:要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達到全面發(fā)展、提高素質的目標,做一名有技能、有素養(yǎng)、有境界,對社會有益的、綜合素質高的優(yōu)秀人才。截至目前,雙擁學校已開短期培訓班30期,培養(yǎng)出大批軍地兩用人才。
孫菊亭持續(xù)奔走在雙擁路上。2022年初,她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便辭去了滿洲里市兵媽媽擁軍團團長的職務,由擁軍團秘書長田叢林接任。2024年端午節(jié)前夕,孫菊亭因身體不適本需住院治療,可當她聽說某哨所的監(jiān)控顯示屏壞了,當即與正在外地的田叢林聯(lián)系,隨后帶上擁軍團其他兵媽媽去商店選購了一臺高清顯示屏,給哨所送過去之后才去住院。哨所官兵聽說孫媽媽住院了,紛紛發(fā)微信、打電話詢問她的身體情況,還有一些官兵利用休息時間去醫(yī)院探望。
“與邊疆共命運,與時代共發(fā)展?!睂O菊亭說,“哪怕我只是一滴水,也要滋養(yǎng)草原上的國防綠,迎接每一天嶄新的太陽。”
(阿潤高勒為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魏浩宇為呼倫貝爾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