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紅色旅游作為一種融合歷史傳承和旅游體驗的旅游形式,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中國紅色旅游的代表之一,其在深入學習和傳承中華革命精神,以及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在其迪慶段的建設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資源開發(fā)不足、政策不完善、資金匱乏等。為了實現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對策,例如加速項目推進和加強宣傳合作。本論文將深入探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建設情況,分析其紅色旅游資源。
【關鍵詞】紅色旅游;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紅色旅游資源;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127—03
引言
紅色旅游,已成為中國旅游業(yè)的一大亮點。其側重于弘揚和傳承中國革命歷史,激發(fā)愛國情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價值。中國共產黨的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在中國紅色旅游中具有特殊地位。作為中國紅色旅游的代表之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旨在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推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本文的目的是深入研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在其迪慶段的建設情況,剖析其紅色旅游資源,發(fā)現現存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促進紅色旅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建設,作為中國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踐價值。
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建設概述
(一)紅色旅游的重要性
紅色旅游是一種旅游方式,強調國內的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以愛國主義教育和傳承革命精神為目的。中國共產黨的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篇章,為了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中國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紅色旅游。這種旅游方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國內外游客的愛國情感,還有助于促進地方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背景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為紀念和傳承紅軍長征精神而建立的一系列文化公園之一。其背景源于紅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了躲避敵人的圍追堵截,從1934年開始,歷經艱難困苦,跨越數千里,最終在1936年勝利結束的一次偉大戰(zhàn)略轉移。為了紀念紅軍長征的偉大精神,我國決定建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這一公園不僅是對紅軍長征歷史的緬懷,更是對長征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通過建立公園,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感受紅軍的英勇頑強和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進一步弘揚長征精神,激發(fā)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同時,公園的建設也有助于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蘊和旅游吸引力,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進而為國家的文化事業(yè)和社會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紅色旅游資源的詳細分析
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紅軍橋、干巖房紅軍戰(zhàn)斗舊址、迪慶紅軍長征渡口、格魯灣賀龍舊居、香格里拉革命烈士陵園、賀龍橋和碩廖谷藏族傳統(tǒng)民居及紅軍標語等都是迪慶紅色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景點承載著紅軍長征的英勇壯舉和革命精神,既是歷史事件的見證,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每一處都講述著紅軍的英勇斗爭和與當地民眾的魚水情深。
(一)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
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其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甸縣紅軍長征紀念館”。2007年,在紅軍后代的支持下,迪慶州委和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重建和擴建,并更名為“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該博物館致力于展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史,尤其是紅軍二方面軍在涉藏地區(qū)的行軍歷程,強調紅軍嚴守黨的民族政策,展示了紅軍的英勇事跡和對迪慶地區(qū)的影響。
博物館的展品豐富,包括紅軍在雪山和草地中的壯麗事跡、紅軍與迪慶各族人民的合作以及紅軍長征的精神傳承。它對于研究和陳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著重展示了紅軍在涉藏地區(qū)的歷史事件,以及他們的民族政策和影響。
(二)紅軍橋
紅軍橋位于香格里拉縣尼西鄉(xiāng)上橋頭的岡曲河上,是紅軍從香格里拉到四川省得榮縣的必經之路。1936年,紅二方面軍在此渡河,尼西鄉(xiāng)上橋頭村人民為了紀念紅軍,在此修建了紅軍橋。橋長27.2米,寬2.455米,橋墩高2.94米。1988年,中甸縣在紅軍橋上方修建了紅軍烈士永不朽紀念碑以表達對紅軍烈士的敬意。2020年,紅軍橋被列為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橋作為迪慶地區(qū)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更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見證了迪慶地區(qū)豐富的歷史變遷和文化交融,對于研究地方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干巖房紅軍戰(zhàn)斗舊址和迪慶紅軍長征渡口
干巖房紅軍戰(zhàn)斗舊址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一處重要遺址。干巖房紅軍戰(zhàn)斗舊址沿線的古道是紅軍長征過中甸的重要路線,起點福庫村春獨村民小組,終點是小中甸鎮(zhèn)團結村石麥谷村民小組,全長33公里。沿途的遺跡包括頭道橋、二道橋、干巖房、三道橋、四道橋、空心樹、古者壩、清香樹等,這些都是長征經過的主要路線地點。
迪慶紅軍長征渡口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至上江鄉(xiāng)金沙江沿岸,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重要渡口。迪慶紅軍長征渡口包括七個渡口,分別是撒蘇碧紅軍長征渡口、松坪子紅軍長征渡口、仕林紅軍長征渡口、寒史里紅軍長征渡口、吾竹石香村(羊梨石)紅軍長征渡口、木斯扎紅軍長征渡口和士旺紅軍長征渡口。這些渡口不僅是紅軍長征歷史的見證,也是迪慶地區(qū)紅色旅游的重要資源。
(四)格魯灣賀龍舊居和香格里拉革命烈士陵園
格魯灣賀龍舊居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上江鄉(xiāng),是紅軍長征期間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過中甸時,賀龍軍團長居住過的房屋,是紅軍長征歷史的重要見證。格魯灣賀龍舊居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名錄點,對于研究紅軍長征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香格里拉革命烈士陵園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長征大道南端西側山坡,建于1958年。陵園占地面積4.25公頃,安放著5位紅軍長征烈士和178位在中甸解放、平叛剿匪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烈士遺骨。2014年,香格里拉市將紅軍遺存在金江鎮(zhèn)新建村的紅軍墓等遷至烈士陵園內。它不僅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五)賀龍橋以及碩廖谷藏族傳統(tǒng)民居及紅軍標語
賀龍橋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奔子欄村,1936年,紅二軍團長征途經其附近的資納拉埡口,并進行過一場戰(zhàn)斗。為紀念賀龍元帥的英勇事跡,1959年在金沙江上架建了這座鋼索吊橋,長118米,寬5.6米,被命名為賀龍橋。
碩廖谷藏族傳統(tǒng)民居及紅軍標語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zhèn)團結村石麥谷村民小組。該民居正面陽臺藏式屏風上留有當年紅軍寫下的“共產黨來了”的標語。這個標語字體由白色石灰書寫,每個字約10厘米見方,字跡清晰工整。目前,這個點正在以紅軍長征展覽館的形式進行展示,具有重要的紅色文化價值,是迪慶地區(qū)紅色旅游的重要資源。
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盡管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目前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紅色旅游資源的充分發(fā)展和利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能夠促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紅色旅游資源的全面發(fā)展。
(一)展示不多,品牌不響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展示不多和品牌不響的問題。目前,紅色旅游資源主要以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和一些歷史遺址為主,其他潛在的資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公園的知名度較低,品牌影響力有限。
為解決展示內容單一和品牌影響力不足的問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方面,推動景點的多元化展示,通過開發(fā)更多紅色旅游景點,如革命歷史村落、紅軍長征路線景點等,以豐富旅游資源并提升游客體驗。另一方面,加強品牌宣傳,建立紅色旅游品牌,通過營銷推廣和利用互聯(lián)網及社交媒體等渠道提升知名度,吸引游客和投資。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同時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紅軍長征的歷史。
(二)人才不強
迪慶州在紅色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人才不強的問題。迪慶州的文旅產業(yè)起步較晚,這導致了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不足。同時文旅人才短缺,無法滿足紅色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影響了產業(yè)的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為應對人才不強的問題,迪慶州需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迪慶州應設立專業(yè)的紅色文化旅游培訓機構,提供包括紅色旅游管理、紅色文化研究、紅色導游服務等在內的相關培訓,以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人才,提高產業(yè)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有效解決政策不全和人才不強的問題,從而推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三)投入不足,配套不優(yōu)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著投入不足和配套不優(yōu)的問題。由于迪慶州財政困難,文物保護經費有限,導致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受到限制。而許多革命遺址的產權仍然屬于私人,這增加了管理難度,不利于展示和參觀的便利性。
為解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建設中的資金不足和遺址管理問題,迪慶州可采取以下策略。在資金籌措方面,迪慶州應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的資金支持,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共同建立一個專門的紅色旅游基金。這將確保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在遺址管理方面,迪慶州應與私人持有的遺址產權進行協(xié)商,以確保這些遺址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維護。同時,建立一個專業(yè)管理團隊提高遺址的可持續(xù)性和游客體驗,也是提升紅色旅游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可以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其紅色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提高品牌知名度,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紅軍長征的歷史。
四、對策和建議
為了解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所面臨的問題,以下是一些對策和建議,以推動其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加快項目推進
博物館進行提升改造是加快項目推進的關鍵。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可以通過進一步投資和提升來豐富陳列內容,采用互動展示技術吸引更多游客。博物館可以展示紅軍的英勇歷程、紅軍文化,以及當地革命歷史,使游客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和精神。徒步線路項目是加快項目推進的重要補充。推進“重走長征路”徒步線路的規(guī)劃和建設,包括提供合適的住宿和休息設施。將吸引長途徒步愛好者和歷史文化愛好者,增加游客流量。徒步線路可以讓游客親身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感受紅軍的英勇和頑強,進一步弘揚長征精神。
通過加快項目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可以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其紅色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提高品牌知名度,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紅軍長征的歷史。
(二)加強宣傳合作
制定包括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社交媒體推廣、旅游指南和宣傳材料制作在內的全面的宣傳計劃,有助于展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豐富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在制定宣傳計劃時需要注意使用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的手段,以吸引不同類型的游客。同時應加強與省內外其他紅色旅游景區(qū)和革命老區(qū)的合作,共同推動資源共享、游客互通,開展聯(lián)合宣傳活動,例如主題線路的聯(lián)合推廣。通過合作可以實現資源的互補和共享,以此來提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通過采取這些對策和建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可以更好地發(fā)展,提高其紅色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時也可以使長征精神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
五、結語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的建設代表了中國紅色旅游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價值。其在紅色旅游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存在問題和挑戰(zhàn)。為了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加快項目推進,加強宣傳合作,并解決政策、人才、資金等問題。只有通過綜合對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迪慶段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推動中國紅色旅游的繁榮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琴琴.關于推動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武威段建設的思考[J].民風,2022(7).
[2]劉濤.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北京教育:德育,2022(2).
[3]王兆峰,黃曼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紅色遺產地旅游者角色認同與實踐研究[J].人文地理,2023(4).
[4]李廣宏,胡媛.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紅色旅游高質量發(fā)展研究[J].梧州學院學報,2022(3).
[5]高白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背景下滇西北紅色旅游發(fā)展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8).
作者簡介:潘高原,云南香格里拉人,本科,迪慶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文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