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即將開幕,在新的一屆博覽會上,國際眾多一線、先鋒、以當代藝術為主要經營類別的畫廊更多的參與到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中,形成了以當代影像為主、傳統(tǒng)攝影畫廊為輔的態(tài)勢,并且在今年,很多展覽板塊進行了調整,也帶來了新的生機。我們邀請到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展會總監(jiān)范妮進行專訪,針對今年的諸多疑問,她給與了真切的回答。
FOTO:從你的觀察來看,在這一年中,中國攝影藝術的發(fā)展呈現出哪些新的現象?
范妮:就我們的觀察,不少中國本土畫廊及攝影藝術家正在進一步挖掘和豐富屬于中國攝影的特殊語匯,并在創(chuàng)作題材和手法上尋找與傳統(tǒng)文化及社會現實的契合點。這一趨勢與現象也側面反映在今年影像藝術博覽會參展情況上。比如,M藝術空間將繼續(xù)展出其長期關注與合作的藝術家馮君藍、傅百林和駱丹的最新創(chuàng)作。近年來,三位藝術家不斷更新面貌,一方面保持了細致深邃、充滿靈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在創(chuàng)作形式、敘事方式等多個方面開拓影像藝術可能的新方向。在面對現在的時代語境,謝畫廊、千高原藝術空間則選擇下沉到一系列非常有資歷的影像藝術家中,并對他們的過往實踐進行重新整理與發(fā)現。前者將著重呈現蔣志的《不在服務區(qū)的彩虹》;后者將著重呈現在黎郎的“彝人”系列。與此同時,睿品畫廊計劃展出陸元敏、雍和、蒙敏生、許海峰等知名紀實攝影藝術家的早期佳作。五月公園將呈現肖萱安多件三峽主題的攝影作品。高臺當代藝術中心(烏魯木齊)除再次帶來馬海倫、徐冠宇兩位探索人與空間、文化與身份之間的深刻關聯的藝術家,還將展出田林的《雅瑪里克山》,該系列通過2005至2015年間對烏魯木齊市雅瑪里克山居民的肖像拍攝,展現了這一地區(qū)作為南、北疆外來人口臨時據點的獨特人文景觀。C14畫廊將攜莫毅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七個系列再次亮相。HART GALLERY將帶來陳見非、方國平、盧彥鵬、塔可、周子杰、鄒擁軍等對中式攝影美學進行不斷探索的藝術家的作品。
FOTO:從今年的參展畫廊來看,有哪些驚喜和重點推薦的影像藝術作品?
范妮:今年多家國際實力畫廊都推出了重磅藝術家個展。比如,香格納畫廊就將呈現新加坡藝術家趙仁輝個展“這需要時間”,展覽精選藝術家不同系列的13件攝影作品,探討“時間性”在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及其創(chuàng)作主題的表達。常青畫廊,將呈現法國著名藝術家JR的個展,囊括“芭蕾”(Ballet)“視錯覺”(Trompe l'oeil)“農民布道”(Omelia Contadina)等多個重要項目。絕版影像館(新竹),則計劃展出俄裔美國藝術家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的《早餐》Breakfast 系列作品,該系列則是其對攝影經典之作的一次致敬。此外,一眾優(yōu)秀的本土畫廊也將悉數回歸,主打經典與先鋒影像藝術的融合。博覽會的老朋友德玉堂將奉上多位國際藝術家,并特別聚焦于具有濃厚拉丁美洲風情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其中大家將看到尼古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為墨西哥藝術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所拍攝肖像攝影。
FOTO: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描繪2024年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是什么?
范妮:對于我們而言,2024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是“凝聚”的一屆。一方面,我們即將于這個春天再次回歸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我們與公眾的一期一會;另一方面,博覽會也將再次與新老畫廊及藝術機構重聚,并首次與博覽會的姊妹展會影像紐約藝術博覽會聯手呈現“洞見”版塊,展出數家美國畫廊的精彩影像藝術作品。除此之外,在本屆博覽會上,我們也將重新推出“連接”版塊,以突出商業(yè)品牌在影像藝術及其文化推動上的獨特影響力。
FOTO: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比較暢銷的作品價格集中在什么價位?
范妮:在2023年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70%銷售作品價格范圍為4–10萬人民幣,而那年最高成交作品金額則在45萬人民幣。雖然今年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尚未拉開帷幕,但我們對影像藝術市場充滿信心。
FOTO:首次參加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國際畫廊,對中國影像收藏市場的了解有多少?
范妮:中國是全球三大藝術市場之一,而上海則是中國最重要的藝術交易城市。就我們與國際畫廊的溝通來看,他們都對中國影像藝術市場保持著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他們也非常期待這次能夠親身感受這里日趨成熟的藝術市場氛圍。
FOTO:你們會給這些畫廊怎樣的建議?
范妮:針對首次參展的畫廊,我們會建議他們呈現能彰顯其長期關注焦點或畫廊特色的藝術家及其創(chuàng)作。從今年的參展情況看,不少畫廊也遵循了我們的意見。比如,來自里爾、弗利辛根的巴克維爾畫廊 (Galerie Bacqueville)以追求先鋒精神著稱,此次所攜帶的法國藝術家大衛(wèi)·德·貝特(David De Beyter)與托馬斯·德沃(Thomas Devaux),就在創(chuàng)作美學與理念上充分反映了這一點。這次他們的創(chuàng)作將從不同的面向來討論“現象”這一概念。來自都柏林的紅變綠(Green on Red) 畫廊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展示和支持新興藝術,并致力于捕捉最新、最緊迫的事物與問題。這次由其所呈現的兩位愛爾蘭藝術家艾倫·巴特勒(Alan Butler)與奧夫·沙納漢(Aoife Shanahan),都擅長科學的方法來探究攝影媒介的界限。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米克畫廊(MICK Galerie),作為第一家為女性藝術家服務的代理機構,此次所呈現得三位荷蘭新銳女攝影師群展名為\"90STM\",標題取自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Scientists 于1947所設立的末日時鐘。
FOTO: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選擇參展畫廊的具體標準是什么?
范妮:一般而言,我們會綜合考慮畫廊成立初衷,其所關注的重點領域,其過往展覽及藝博會履歷,以及此次參展的展位規(guī)劃,包括計劃呈現的藝術家及其作品質量等多個方面。
FOTO:2024年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洞見”版塊,邀請了影像紐約藝術博覽會展會總監(jiān)海倫·圖默(HelenToomer)策劃,可否透露一下今年這一板塊的特點以及關注的方向?
范妮:今年這一版塊由我們的姊妹展會——影像紐約藝術博覽會展會總監(jiān)海倫·圖默(Helen Toomer)策劃,展覽取名“柔軟”,并以“柔軟”及“可塑性”為主題,精選四家美國畫廊的跨學科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其中,切拉·米切爾畫廊(Chela Mitchell Galler y)將呈現拉里·庫克(Larry Cook)和內特·蘭斯頓·帕爾默(Nate Langston Palmer)的作品。這兩位藝術家的肖像攝影探討了黑人群體及其所屬社區(qū)之間的關系。紐約軟件藝術畫廊(bitforms gallery)將展出埃莉·普里茨(Ellie Pritts)由壁紙、壁畫、版畫和視頻組成的花卉創(chuàng)作,以及歐利亞·哈維(Auriea Har vey)結合了個人歷史和古典敘事的數字雕塑人物。以利亞小麥陳列室(Elijah Wheat Showroom)將呈現三位實驗攝影師喬恩·維尼(Jon Verney)、蕾安娜·亞當(Rhiannon Adam)和麗茲·尼爾森(Liz Nielsen)的作品。他們的創(chuàng)作都在突破攝影構成的限度,并試圖改變寶麗來相機的使用方式。費伊·克萊因畫廊(Fahey Klein Gallery)將呈現藝術家雙人組合哈妮·朗(Honey Long)和普魯·斯滕特(Prue Stent)。這對藝術家組合的創(chuàng)作總是從共同的主體性和長期的友誼出發(fā),不斷探索她們與女性氣質和自然世界的復雜關系。
FOTO:2024年的廣角板塊,聯合了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共同呈現,請介紹一下現在具體的呈現計劃?
范妮:在今年的“廣角”版塊中,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將再度回歸并各自帶來豐富多彩的攝影與影像項目。2023年,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發(fā)起并主辦“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年鑒”。這是一個以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實踐的第一線觀察和資料收集為基礎,開展現象分析和整理,文獻及作品的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此次參展,美術館將呈現與之相關的衍生項目。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將展出西班牙多媒體藝術家皮拉爾·阿爾巴拉辛(Pilar Albarracín)的個展。阿爾巴拉辛以表演、視頻、繪畫、攝影和互動雕塑裝置而聞名,其裝置專注于西班牙身份的文化建構,尤其是安達盧西亞女性的文化建構。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將呈現藝術家雙人組庫珀amp;戈弗(Cooperamp; Gorfer)。她們的作品圍繞幻覺、記憶和錯位,并通過女性經歷的分層圖像拼貼來說明身份的可塑性。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則將繼續(xù)呈現其駐地藝術家的攝影及影像作品。
FOTO:影像藝術有著很廣的受眾,但很多國內收藏家并沒有把影像藝術作為收藏的主力,從你的觀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該如何解決?
范妮: 從整個藝術市場的份額來看,攝影還只是這塊“大蛋糕”上的一小部分。但我們也需要看到,最近五年攝影及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所吸引的藏家與買家已越來越多,而與二十年相比,攝影作品的銷售數量幾乎翻了兩番。在這股浪潮之下,中國攝影的創(chuàng)作與收藏也迎來了飛速發(fā)展。事實上,在我們所接觸與交流的眾多藝術藏家中,影像藝術收藏雖不是他們收藏的主力,但已經成為他們藝術藏品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比如,業(yè)內備受贊譽的收藏家仇浩然先生就提及,影像藝術收藏拓寬了他的收藏類型,并且傅丹、杉本博司、阿彼察邦、陳維、蔣志、鳥頭等影像藝術家都在他收藏視野之內。接下去,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持續(xù)不斷地通過各種項目與活動推動國內影像藝術收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