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 張秀雙 佟倩 沈洋 紀薇薇 李海
摘? 要:研究不同基肥對水稻育苗素質的影響,通過測定水稻苗的株高、根長、莖寬、葉齡、根數、百株水稻苗鮮重、百株水稻苗干重等7項指標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水稻苗生物性狀比較從高到低依次排序為F3>F5>F4>F2>CK>F1。F3處理正常施肥1.2倍的水稻基肥處理效果最好。
關鍵字:育苗肥,水稻,秧苗
中圖分類號:S14-3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4)03-0022-04
Effects of Different Base Fertilizers on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WANG Zi , ZHANG Xiu-shuang , TONG Qian , SHEN Yang , JI Wei-wei , LI Hai*
(Liaoning Institute of Saline-Alkali Land Utilization,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ase fertilizers on the seedling quality of rice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stem width, leaf age, root number, fresh weight of 100 rice seedlings and dry weight of 100 rice seedl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traits of rice seedlings in each treatment were F3 > F5 > F4 > F2 > CK > F1 from high to low. F3 treatment with 1.2 times the normal fertilizer rice-based fertilizer treatment effect is the best.
Key words: Seedling fertilizer, Rice, Seedling
水稻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水稻是種植面積最大,單產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5%左右,是我國13億人口能夠生存的基本保證[1]。稻苗的生長發(fā)育不僅受土壤的影響,更受水稻育苗基質與肥料的影響。驗通過不同基肥處理對水稻苗生物性狀進行對比研究,比較不同基肥處理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為水稻基肥的使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水稻品種為鹽豐47,鹽豐47是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選育的中晚熟超高產水稻新品種。生產試種一般產量 700 kg/667 m2 左右,最高產量達 850 kg/667 m2[2]。全生育期 156~160 d,15.5~16.0片葉,5 個伸長節(jié)間[3]。基質育苗專用肥正常施肥量是有機肥、硫銨、硫酸鉀、過磷酸鈣、鐵以及鎂等微量元素按照一定比例(25:10:25:1:1.5)配置而成,試驗采用硬質塑料育秧盤(內徑58 cm×28 cm×3 cm),每個育秧盤秧基質厚度為2.5 cm,每個秧苗盤用肥量為13.79 g/盤,由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在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試驗基地育苗大棚進行,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共設CK、F1、F2、F3、F4、F5 6個處理每個處理12盤,3次重復,CK為正常施肥、F1正常施肥的0.5、F2為正常施肥的1.15倍、F3為正常施肥的1.2倍、F4為正常施肥的1.3倍、F5為正常施肥的1.4倍。4月12日開始播種,播種量為100 g/盤。出苗前溫度保持在25~30 ℃,秧苗對溫度反應非常敏感,此期要求日平均溫度最好在21~30 ℃[4]。出苗2~4 mm時揭膜、通風,溫度保持在15~20 ℃,根據基質濕度定期澆水,期間均衡施用少量尿素,為植株提供養(yǎng)分[5]。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測定項目? 每個處理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樣品10株進行考察,對水稻的生物性(株高、根長、莖寬、葉齡、根數)以及干鮮物質質量(百株水稻苗鮮重與百株水稻苗干重)進行記錄。
1.3.2? 測定方法? 秧齡 25 d 時,隨機選取 10 株長勢一致的秧苗,株高、莖寬、根長:采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分別記錄,取平均值。根數:用流水緩慢沖洗根部,記錄根系數量,取平均數。葉齡:在秧齡25 d時,記錄葉片數。百株鮮重:分別稱重,取平均數。百株干重:105 ℃殺青30 min后于85 ℃烘干至恒重,分別稱重,取平均值。
1.4? 數據分析
運用Excrl2016處理數據以及繪制圖表,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的影響
由表1可知,株高最高的為F3處理,高度為15.3 cm,顯著高于其它處理,F(xiàn)5處理的株高顯著高于除F3以外其他處理,F(xiàn)4與F2處理的株高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CK和F1處理的株高。CK與F1處理之間的株高無顯著差異。根長最長的為F3,長度為6.18 cm,F(xiàn)3處理的根長顯著高于其它處理。CK、F1、F2、F4之間的根長無顯著差異,CK處理根長顯著高于F5處理。莖寬最大的為F3,寬度為0.24 cm。F3處理的莖寬顯著高于其它所有基肥處理。CK、F1、F4、F5之間的莖寬無顯著差異。CK、F1、F4之間的莖寬顯著高于F2處理。F2處理的莖寬與F5處理無顯著差異。葉齡最大的為F5,F(xiàn)5處理的葉齡顯著高于CK、F1、F2、F3處理,與F4處理無顯著差異。F3處理的葉齡顯著高于CK、F1、F2處理,F(xiàn)1處理的葉齡顯著高于F2處理,F(xiàn)1與CK處理的葉齡之間無顯著差異。CK與F2處理之間的葉齡無顯著差異。根數最多為F2處理,為10.9個,F(xiàn)2處理的根數顯著高于CK、F1、F3、F4處理,與F5處理無顯著差異。F5處理與F3、F1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F5處理的根數顯著高于F4與CK處理。F3處理的根數顯著高于CK處理,且與F1和F4之間無顯著差異,CK、F1、F4處理之間的根數無顯著差異。百株鮮重最重的為F3處理,F(xiàn)3、F2處理百株鮮重顯著高于F1和F5處理,與CK和F4處理無顯著差異,CK與F4處理的百株鮮重顯著高于F5處理,與F1處理無顯著差異。百株干重最重的為F3處理,F(xiàn)3處理的百株干重顯著高于CK、F4、F5處理,且與F1和F2處理無顯著差異。CK、F4、F5處理的百株干重無顯著差異。株高、根長、莖寬、葉齡、根數、百株鮮重和百株干重的變異系數分別為12%、15%、13%、15%、12%、8%、5%。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對6組處理水稻生物性狀的7項指標相關性分析可知(表2)。株高與根長、莖寬呈極顯著正相關。株高與葉齡成顯著正相關。根長與莖寬、百株鮮重呈極顯著正相關。根長與百株干重成顯著正相關。百株鮮重與百株干重成顯著正相關。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指標主成分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不同基肥處理的水稻苗進行分析,綜合比較不同基肥處理的水稻苗素質,選擇株高、根長、莖寬、葉齡、根數、百株鮮重、百株干重等7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如表3所示,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總共提取3個主成分,對應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2.07%、24.31%、18.86%,3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85.24%。
由表4可知,第1主成分中,株高、根長、莖寬、百株鮮重、百株干重。具有較大的正載荷數值。第2主成分中葉齡具有較大的正載荷數值。第3主成分中根數具有較大的正載荷數值。
2.4?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指標的綜合評價
根據表5結果,用各指標變量對應的主成分載荷矩陣值除以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得到3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構建3個主成分的評價公式:
其中X1~X7分別為水稻苗生物性狀各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后的數值,Y1、Y2、Y3分別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的評分值。以3個主成分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由主成分得分和對應的權重線性加權求和,得出6個處理下水稻苗素質的綜合評價模型:
Y=0.421Y1+0.243Y2+0.188Y3
根據表5計算可知6個不同基肥處理的水稻苗素質綜合評分和排名,第1主成分中,株高、根長、莖寬、百株鮮重、百株干重得分最高的為F3處理,第2主成分中葉齡得分最高的是F5。第3主成分中根數最高的為F2。綜合評價得分由高到低的順序為F3>F5>F4>F2>CK>F1。
3? 討論與結論
試驗通過對6個不同基肥處理下,選擇水稻秧苗株高、根長、莖寬、葉齡、根數、百株水稻秧苗鮮重、百株水稻秧苗干重等7項生物性狀指標。隨著基肥濃度不斷加大, 水稻秧苗數據出現(xiàn)先升高再下降的趨勢,在濃度為F3時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長發(fā)育速度快,地下部根系數量和根系活力強等特點。優(yōu)質秧苗標準為葉齡在 3.0~3.5葉之間;株高適中即15~20 cm為宜;秧苗盤根良好;單株根數 5~9條左右;秧苗均勻整齊穩(wěn)健、高度一致[6];與試驗研究結果一致。隨著基肥濃度增加,水稻秧苗數據出現(xiàn)下降趨勢。可見,適量增加基肥能夠提高水稻秧苗的積累,使水稻秧苗獲得最大的提升,過量的基肥則會抑制水稻秧苗生長。
通過使用主成分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總共提取3個主成分,對應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2.07%、24.31%、18.86%,3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85.24%。在進行主成分分析時,各個主成分指標之間是彼此獨立且較為綜合的,可以有效地避免原始信息之間的重疊干擾,從而符合水稻苗素質分析的要求。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6個處理下水稻苗生物性狀比較從高到低依次排序為F3>F5>F4>F2>CK>F1。F3處理正常施肥的1.2倍的水稻基肥處理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劉興國.水稻直播技術發(fā)展概況[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3,
32(28):26-28.
[2] 任永泉,金蓮,李景波,付立東,王宇,展廣軍.鹽豐47高產優(yōu)化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水稻,2008(03):70-71.
[3] 馬暢,付雪蛟,呂小紅,林艷芝,付立東.施磷量對水稻鹽豐47產量、需磷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科學,2022,47(06):20-24.
[4] 鄭小波,陳娟,康為民,羅宇翔,田鵬舉.利用MODIS監(jiān)測高原水稻生育期和長勢的方法[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7(04):453-456.
[5] 王政,金玉輝.水稻新基質旱育苗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0(01):13.
[6] 沈建輝,于林惠,邵文娟,等.江蘇三地機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礎肥力及其培肥與秧苗素質[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5,26(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