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翩翩飛舞,水稻向陽生長;魚兒自在嬉戲,農(nóng)民耕作田間。人與自然,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畫下如詩的畫卷。
地處浙江東南部的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面對當?shù)仄閸绲牡匦?,勇敢而智慧的青田人開山鑿石,將傾斜的山坡開墾為一塊塊梯田,并在田里種上水稻。為提高土地利用率,他們將魚群放養(yǎng)于稻田之中。水稻可以為魚群提供氧氣,而魚群的排泄物可以為水稻提供適宜的養(yǎng)分。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被稱為“稻魚共生系統(tǒng)”。
遠遠望去,青田稻魚共生系統(tǒng)博物館的外觀像一條在稻田里自由游動的田魚。入館,迎面而來的是一面“水稻墻”——墻里保存了各個種類的水稻?!懊褚允碁樘臁?,水稻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二樓是主展廳。細覽可知自清代起,青田就已經(jīng)有稻魚共生的記載。而走出展廳遠眺,眼前是綠油油的稻田——這是稻魚共生系統(tǒng)的“今日實踐”。歷史和現(xiàn)實交匯,人類是如此渺小,但立足當下,我想我們也可以留下屬于自己的故事。
(浙江海洋大學 劉家亦)
溫州控山帶海,利兼水陸,雖說偏居于東南一隅,但自經(jīng)歷了永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宋室南渡后,大批中原人士南下,其中不乏名流學者。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基因,使得溫州孕育了1976名科場進士。
溫州科舉試院展示館坐落于川流不息的五馬街鬧市中,被涼亭層層遮蔽,深藏在哥特式建筑之下。抵達此地之時,華燈已上,門口有個姐姐坐在長桌后看著手機,對于我的來訪很是驚訝。沒錯,這座博物館全天開放,閉館于晚上9點。哪怕平時無人問津,但它依舊不會怠慢任何一個來臨的旅人。
展館分為兩層,一樓是“溫州科舉試院展示館”,二樓則為“溫州城區(qū)革命歷史館”。其中一樓多是對科舉歷史、科舉文化和溫州當?shù)乜婆e人才的講解。二樓重點講述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溫州的發(fā)展歷程。印象最深的是溫州城區(qū)革命歷史館的參觀路徑采用了閉環(huán)式,當我穿梭于歷史節(jié)點時,恍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到了展覽的尾聲。
(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鄭仕駿)
你還能憶起最近一次震撼于自然之美是在何時何地嗎?星空浩瀚,在亙古綿長的時空中變幻;流星劃過暗夜,初升的太陽燃燒著天空和海洋;陽光穿越云層,向森林灑下溫暖……
在安吉館里,你會看到地球的表面從開始的炎熱火球變成一片汪洋,盤古大陸升起后分開,接著那些可愛的孢子植物展開枝葉,那些奇異又熟悉的動物出現(xiàn),恐龍在自然界稱霸,然后被隕石毀滅一切……海洋是生命孕育的起始地,而后陸地也成為了生命進化的競技場。
令我最為震撼的展廳,展示了由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探險家以及其他人從自然中“拾撿”到的自然“藝術品”:成千上萬個不同顏色、種類的蝴蝶標本前后左右互相穿插,并像生前一樣翩翩起舞于空中,組成只屬于蝴蝶的“蝴蝶”;右旋蝸牛殼和與其相同的左旋蝸牛殼從左上角的紅色到右下角的接近紫色依次排列,自然的調(diào)色盤便呈現(xiàn)于此;世間不同花的香氣,被保存于玻璃罩中,等待你去嗅聞它。對了,在我們沉浸于此也享受于此時,一個小隊員跑向了二樓,那一瞬間,我竟然有些恍惚:那是人類穿越而去……
(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 孫歆婷)
隨著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曾在江南大地綿延千年的水鄉(xiāng)文化,漸行漸遠,這無疑也包括曾經(jīng)流行于寧紹平原的“十里紅妝”。很久以來,寧紹一帶殷實人家嫁女,希望女兒在夫家具有一定的地位,并借此炫耀自己的財力,往往不惜重金置辦豐富的嫁妝。女兒出嫁之日,種類繁多的紅妝家具綿延數(shù)里,成為婚俗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像是走入了過往與現(xiàn)今交錯的隧道,我聽到時間的聲音藏在眼前歷久彌新的展品里。那些精雕細刻的柜子、床欄和窗臺,那些已經(jīng)褪色的絲綢和衣帛,那些磨損得有些嚴重的花瓶、提桶和器物,拼拼湊湊成了鮮活涌動的畫卷,將十里紅妝熱鬧和繁華的場面一一呈現(xiàn)。我見到了傳聞中朱紅華麗的花轎,向我講述迎親的熱鬧場面;我見到了小而精巧的梳妝臺,眼前浮現(xiàn)出新娘面帶紅暈細細梳妝的模樣;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提桶與瓶罐,刻有精致的花紋,一個個既實用又漂亮。時間跨過幾百年的阻隔,向我講述著古代女子出嫁時的極致浪漫。這種浪漫裝在這一件件精美的嫁妝里,沉淀在父母對于女兒出嫁的美好祝愿里,流淌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里。十里紅妝,十里文化,十里情長,記載了悠悠古越風,深深女兒情。
(寧??h深甽鎮(zhèn)初級中學 王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