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粉
《人民日報》曾發(fā)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yè)。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重來的直播。為人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就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于父愛不缺席,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母愛不越位,讓孩子學會獨立;家教有規(guī)矩,孩子懂原則。
父母做到這三點,才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
“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边@是一名小學生在作文中寫的。真實而無情地戳中無數(shù)父親的軟肋,很多父親似乎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遠比花在孩子身上的更多。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調查:在40歲以下被采訪的父親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占47%,而母親在這兩項的表現(xiàn)分別為7%和20%。這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在母親的照顧和教育下長大的。
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到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親?同時也會思考什么是獨立和勇敢。一個好父親,勝過200個好老師。這是因為,在孩子10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下意識地去模仿父親的行為。可以說,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能飛多高。
蒙臺梭利博士曾說:“我們應該給予兒童平等的愛,不帶偏見和歧視?!?/p>
每一位母親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有時愛得太用力,就會阻礙孩子的發(fā)展。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母愛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束縛。孩子該自己走的路,遲早要自己走,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勇敢去探索。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做到不越位,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越好。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養(yǎng)花、養(yǎng)草、養(yǎng)鳥、養(yǎng)魚,都要先懂得專門的方法,才可以養(yǎng)得好;難道養(yǎng)孩子,不懂得培養(yǎng)方法,就可以養(yǎng)得好嗎?”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也許你覺得孩子太小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你要明白,孩子喜歡模仿成年人,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一旦釋放他的潛力,他能完成的任務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比如在做飯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摘菜、與孩子一起擺放碗筷等等,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舍得“使用”孩子。孩子在玩?;驅P淖鍪碌臅r候,請收起你的“關心”,只需靜靜地觀察孩子就好。除非你被邀請,否則不要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第一步就是不要凡事都幫孩子拿主意、幫孩子做決定。家長們對于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長此以往,不僅對孩子沒有實質性幫助,反而還會耽誤孩子的成長,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獲得經驗的機會,如同給孩子戴上了精神的枷鎖。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幫助孩子獨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guī)矩是責任,有原則的愛才是真愛。
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可以不管了,自有老師管教。其實,教育是有邊界的。學校能夠做到的,只是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但學不學是孩子自己的事。學校教育之外,就需要家庭教育補位。
在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為深遠。一個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雙方的親力親為。優(yōu)秀的父母,都懂得教育“結盟”。父母的教育理念一致,才能讓孩子更相信父母的話,從而更有效地執(zhí)行規(guī)則。父母在孩子面前保持同一種態(tài)度,步調一致,才會有最佳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媽媽批評孩子,孩子哭個不停,媽媽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爸爸就心煩地說:“別再說他了,說兩句就行了。”如果是跟家中老人住在一起,奶奶一聽到孩子哭,就心疼地過去看看孩子,然后將孩子一把摟在懷里,再對孩子進行各種安慰。孩子非但沒有聽進去媽媽講的話,反而哭得更加起勁。教育孩子,只需要一種聲音,孩子才會明白原則。蒙臺梭利博士說,3~6歲的孩子通常被稱作“潮濕的水泥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強,是立規(guī)矩的最佳時間。想讓孩子守規(guī)矩、講原則,前提就是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因孩子哭鬧,就降低要求或破壞原則。
教育孩子,一定要讓孩子遵守這6個基本原則,且越早做到,越早受益。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2.飯前要洗手,作息要規(guī)律。
3.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4.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
5.對于公共用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
6.做錯事要道歉,并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當孩子明白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才會守規(guī)矩。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每個階段都有父母的參與和引導。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呵護。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孩子生活在注重愛和規(guī)則的家庭中,終會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