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證 肖波 曾新宇 徐茜
收稿日期:2023-08-23
基金項目:重慶市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發(fā)展專項重點項目(cstc2019jscx-gksbX0100);重慶市科企聯合體-薯類作物種質資源收集利用與品種試驗
作者簡介:李保證(1983-),男,安徽蚌埠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薯類作物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電話)023-58801009(電子信箱)
20200082@sanxiau.edu.cn;通信作者,徐 茜(1965-),女,正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作物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電子信箱)
lxuq3826@163.com。
李保證,肖 波,曾新宇,等. 基于變異系數對葉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選育分析[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24,63(5):1-5,49.
摘要:為了提高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效率,探討變異系數對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的影響,以7個葉菜型甘薯品系為試驗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間、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間及不同品系各重復間的莖尖數量、莖尖產量及其變異系數,并對莖尖性狀及變異系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葉菜型甘薯新品系莖尖性狀的變異系數由大到小依次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間、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間、不同品系各重復間;高產穩(wěn)產新品系在各采摘期間的莖尖產量和莖尖數量的變異系數普遍較高,而重復間的變異系數較低;品系2019-1-15、2018-2-76、2018-2-37的莖尖產量比對照品種福薯7-6高,且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葉菜型甘薯莖尖數量與莖尖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558 9,P<0.01),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呈極顯著正相關(r=0.668 3,P<0.01)。由此得出,變異系數對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有重要意義,在高產穩(wěn)產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過程中,可以優(yōu)先選擇莖尖數量多的新品系,并綜合考慮其莖尖產量和莖尖產量變異系數的影響;2019-1-15、2018-2-76、2018-2-37是相對高產穩(wěn)產的葉菜型甘薯新品系。
關鍵詞:葉菜型甘薯;選育;采摘期;莖尖數量;莖尖產量;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莖尖產量變異系數
中圖分類號:S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4)05-000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5.00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Breeding analysis of new lines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based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LI Bao-zheng, XIAO Bo, ZENG Xin-yu, XU Qia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hongqing? 40415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of new lines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ation coefficient on the breeding of new lines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seven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lin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number and yield of shoot tips and their vari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different lines at different picking times, among different picking times of different lines, and among different replicates of different lines,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haracters of shoot tips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shoot tip traits of new lines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was from large to small in the order of different picking times of different lines, different lines at different picking times, and different repetitions of different line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yield and number of shoot tip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lines was generally high, bu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epeats was low.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of lines 2019-1-15, 2018-2-76 and 2018-2-37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variety Fushu 7-6, and the yield difference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P<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shoot tips and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r=0.558 9, P<0.01),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shoot tips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r=0.668 3, P<0.01).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reeding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lines.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new line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the new lin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tem tips could be preferentially select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and its variation coefficient could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2019-1-15, 2018-2-76 and 2018-2-37 were new lines of 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with relatively high and stable yields.
Key words:leafy vegetable sweet potato; breeding; picking times; number of shoot tips; yield of shoot tip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shoot tip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yield of shoot tips
葉菜型甘薯是以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莖尖為食用部分的特色甘薯品種,甘薯莖尖指甘薯藤蔓頂部即藤蔓生長點及其以下10~15 cm的節(jié)段,包括莖、葉柄和葉片[1,2],在重慶市等西南地區(qū)葉菜型甘薯俗稱苕尖。葉菜型甘薯莖尖營養(yǎng)價值高、保健作用強、口感食味好,備受消費者青睞,尤其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特別受歡迎,在香港被譽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為“長壽菜”[3]。變異系數是樣本的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可以用來比較兩個事物的變異度大小[4],最終反映出不同樣本的穩(wěn)定性情況。葉菜型甘薯不同采摘期、不同品系的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都會發(fā)生變化,而變異系數能體現其穩(wěn)定性情況,這對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具有重要意義。葉菜型甘薯新品種選育偏向于口感好、產量高、特色型和宜機化等方面,當前研究主要側重于新品種選育[5-8]、莖尖產量提升[9-11]、栽培措施優(yōu)化[12-15]、食味營養(yǎng)品質提升[16-20]、生理生化特性[21]和機械研發(fā)[22]等方面。雖然有些研究者利用變異系數來反映作物某項指標的變異度情況[23,24],但利用變異系數作為篩選和優(yōu)化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的研究鮮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葉菜型甘薯不同采摘期及整個采摘期的莖尖性狀進行變異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以期為高產穩(wěn)產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品系材料 供試葉菜型甘薯新品系有2019-1-15、2019-2-19、2019-2-13、2018-2-76、2018-2-37、2018-2-69、2019-1-8,以福薯7-6為對照品種,均由重慶三峽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室提供。
1.1.2 肥料 有機肥(有機質含量≥45%,N、P2O5、K2O含量≥5%,重慶昌裕肥料有限公司),園林復合肥(N∶P2O5∶K2O=18∶5∶22,湖北富來地金潤肥業(yè)有限公司),尿素(總氮≥46.2%,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設在重慶三峽農業(yè)科學院本部試驗地,海拔180 m,位于30°45′54″N、108°23′26″E;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前茬作物為甘薯。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2.3 g/kg,pH為6.0,堿解氮含量為115.5 mg/kg,有效磷含量為17.6 mg/kg,速效鉀含量為128.2 mg/kg。
1.2.2 栽插、階段收獲及田間管理 2021年4月下旬開始整地,整地時按3 000 kg/hm2施入有機肥作為底肥,5月13日統(tǒng)一剪取20 cm的健康莖尖苗進行栽插,小區(qū)面積4.08 m2,每廂栽植64株,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5月28日進行摘心,施尿素300 kg/hm2并中耕除草。6月15日進行第一次階段收獲,收獲時統(tǒng)一剪取15 cm莖尖,每個分枝留存2~3節(jié),后續(xù)分別于6月25日(第二次)、7月5日(第三次)、7月15日(第四次)、7月25日(第五次)進行階段收獲,收獲后第二天進行追肥和中耕除草(視情況),6月16日追施園林復合肥390 kg/hm2,6月26日追施尿素300 kg/hm2,后續(xù)皆按此標準交替追肥。試驗期間田間管理同當地普通大田。
1.3 測定指標
田間收獲時分別對每個小區(qū)收獲的葉菜型甘薯品系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進行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xcel 2019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作圖,利用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軟件進行方差分析、SSR多重比較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葉菜型甘薯品種(系)不同采摘期間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2.1.1 不同采摘期間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 葉菜型甘薯品種(系)不同采摘期間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表1)表明,各品種(系)不同采摘期間莖尖數量的變異系數都較高,平均變異系數為50.75%,其中變異系數最小的為2019-2-19(變異系數為46.04%),最大的為2019-1-15(變異系數為56.14%),各品種(系)變異系數由大到小依次為2019-1-15、2018-2-37、福薯7-6、2019-1-8、2018-2-76、2019-2-13、2018-2-69、2019-2-19。葉菜型甘薯品種(系)不同采摘期莖尖數量存在差異,其中2019-2-19與對照品種福薯7-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其余品系與福薯7-6差異不顯著。葉菜型甘薯不同采摘期莖尖數量(圖1)表明,除福薯7-6和2019-1-8外,其他葉菜型甘薯品系的小區(qū)平均莖尖數量在第一次、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的數值較高。8個葉菜型甘薯品種(系)在5次采摘期間的莖尖數量的變異系數較大,穩(wěn)定性較差,2019-2-19在各采摘期的莖尖數量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2019-1-15、2018-2-37、2019-1-8、2018-2-76品系的莖尖數量變異系數都較高,采摘期間的莖尖數量變化較大。
小區(qū)面積為4.08 m2。下圖同
2.1.2 不同采摘期間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葉菜型甘薯品種(系)不同采摘期間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表2)表明,葉菜型甘薯品種(系)在不同采摘期間莖尖產量的變異系數都較高,平均變異系數為47.75%,其中變異系數最小的為2018-2-76(變異系數為40.71%),最大的為2019-1-15(變異系數為58.45%),所有品種(系)在不同采摘期的莖尖產量變異度大,產量穩(wěn)定性較差。葉菜型甘薯品種(系)不同采摘期間莖尖產量存在差異,其中2018-2-76與對照品種福薯7-6差異極顯著(P<0.01),2019-1-15、2018-2-37與福薯7-6差異顯著(P<0.05),其余品系與福薯7-6差異不顯著。由圖2可以看出,2019-1-15和2018-2-37的莖尖產量在第一次、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較高,2018-2-76莖尖產量在第二次、第三次和第五次較高,其他品系莖尖產量在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較高,所有品種(系)在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的莖尖產量都相對較高。
2.2 不同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2.2.1 不同采摘期品種(系)間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 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表3)表明,不同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間數量的變異系數都不高,各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系莖尖數量穩(wěn)定性較好,平均變異系數為15.08%,其中第一次采摘期變異系數最大(變異系數為20.25%),第五次采摘期變異系數最?。ㄗ儺愊禂禐?.21%),前三次采摘期的變異系數較大。不同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數量存在差異,其中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間都有極顯著差異(P<0.01),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與第三次、第五次都有極顯著差異(P<0.01),第二次與第四次有顯著差異(P<0.05),第一次與第二次、第四次差異不顯著。由圖3可以看出,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各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的莖尖數量都相對較高。
2.2.2 不同采摘期品種(系)間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表4)表明,不同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產量的變異系數不同,隨采摘期總體呈逐步下降趨勢,平均變異系數為22.23%,變異系數最小的是第五次采摘期(變異系數為14.05%),最大的是第一次采摘期(變異系數為38.92%)。不同采摘期葉菜型甘薯品種(系)間莖尖產量存在差異,其中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與第三次、第五次差異極顯著(P<0.01),第三次與第五次差異極顯著(P<0.01),第一次、第二次與第四次差異不顯著。由圖4可以看出,各品種(系)莖尖產量都以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較高。
2.3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各重復間總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2.3.1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各重復間總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總莖尖數量的變異分析(表5)表明,整個采摘期間各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總莖尖數量的變異系數較低,平均變異系數為4.96%,其中2019-1-8的變異系數最大(變異系數為8.27%),福薯7-6的變異系數最?。ㄗ儺愊禂禐?.67%),各品種(系)不同重復間總莖尖數量的變異度低,穩(wěn)定性高。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的總莖尖數量存在差異,其中2019-2-19、2018-2-76、2018-2-37與對照品種福薯7-6差異極顯著(P<0.01),其余品系與福薯7-6差異不顯著。
2.3.2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各重復間總莖尖產量的變異分析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總莖尖產量變異分析(表6)表明,整個采摘期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總莖尖產量的變異系數都較小,平均變異系數為6.85%,其中2019-2-19的變異系數最大(變異系數為14.90%),2018-2-37的變異系數最?。ㄗ儺愊禂禐?.08%),各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重復間總莖尖產量變異度小,穩(wěn)定性好。各葉菜型甘薯品種(系)總莖尖產量不同,其中2019-1-15、2018-2-76、2018-2-37與對照品種福薯7-6差異極顯著(P<0.01),2019-2-19、2018-2-69與福薯7-6差異顯著(P<0.05),2019-2-13、2019-1-8與福薯7-6差異不顯著。
2.4 葉菜型甘薯莖尖指標與變異系數的相關性分析
葉菜型甘薯品系莖尖數量、莖尖產量以及對應的變異系數相關性分析(表7)表明,葉菜型甘薯莖尖數量與莖尖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558 9,P<0.01),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呈極顯著正相關(r=0.668 3,P<0.01),說明莖尖數量較高的葉菜型甘薯品系的莖尖產量也相對較高。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的相關度高,但莖尖數量與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莖尖產量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的相關性都低且不顯著,這可能與不同品系的莖尖分枝能力以及單株莖尖質量有關。
3 討論
葉菜型甘薯品系不同采摘期的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變異系數都高,變異度大,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這可能與其莖尖分枝再生能力以及采摘間隔期有關。
不同采摘期各葉菜型甘薯品系間的莖尖性狀變異系數相對較高,試驗品系在同一采摘期間的變異度較大,說明參試葉菜型甘薯各品系間存在一定的生長差異。而大部分參試葉菜型甘薯品系的莖尖產量和莖尖數量都以第三次和第五次采摘期較高,這可能與施肥類型和生長環(huán)境(氣候條件)更有利于莖尖產量的形成有關。
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系各重復間整個采摘期總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的變異系數都較小,說明各品系的產量性狀指標變異度小,各品系的生長穩(wěn)定性較好,各重復的種植條件與田間管理措施對試驗的影響較小,試驗結果的可信度高;品系2019-1-15的莖尖數量與對照品種福薯7-6差異不顯著,而其莖尖產量與福薯7-6差異極顯著,這可能與其單株莖尖質量有關;品系2018-2-76、2018-2-37的莖尖數量和莖尖產量都與福薯7-6差異極顯著,較低的變異系數說明這兩個品系是高產穩(wěn)產新品系,值得重點關注。
總體來說,葉菜型甘薯莖尖性狀變異系數由大到小排序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間、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間、不同品系各重復間。從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的角度來說,不同采摘期間的莖尖數量能反映其莖尖產量的基本情況,這對選育高產穩(wěn)產葉菜型甘薯新品系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表明,葉菜型甘薯品系的莖尖數量與莖尖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該結果與黃雨[25]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其認為莖尖產量與基部分枝數和莖尖質量之積呈顯著正相關,但與任何單個構成因素不相關,這可能與試驗采用的葉菜型甘薯品系不同有關。
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呈極顯著正相關(r=0.668 3),莖尖數量與莖尖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r=0.558 9),說明在葉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選育過程中,莖尖數量可以作為葉菜型甘薯新品系田間篩選的重要參考指標,這與李靜等[2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莖尖數量變異系數和莖尖產量變異系數能夠有效反映葉菜型甘薯新品系產量性狀的相對穩(wěn)定性,在高產穩(wěn)產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過程中要將兩者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以有效提升葉菜型甘薯育種效率。莖尖數量與莖尖數量變異系數、莖尖產量與莖尖產量變異系數都沒有顯著的相關性,這可能與不同葉菜型甘薯品系的單枝莖尖質量、莖尖分枝再生能力強弱和采摘期有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 小結
變異系數對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有重要意義,在高產穩(wěn)產葉菜型甘薯新品系選育過程中,可以優(yōu)先選擇莖尖數量多的新品系,并綜合考慮其莖尖產量和莖尖產量變異系數的影響;2019-1-15、2018-2-76、2018-2-37是高產穩(wěn)產的葉菜型甘薯新品系。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強,傅玉凡,伍加勇,等.甘薯葉菜型品種蔓尖產量構成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8,21(5):1366-1369.
[2] 鄭 旋.菜用甘薯品種的篩選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J].福建農業(yè)學報,2004,19(1):41-44.
[3] 王 銳,歐行奇,李新華.葉菜型甘薯品種‘百薯1號莖尖不同部位淀粉含量變化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0):60-63.
[4] 蓋鈞鎰.試驗統(tǒng)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45-46.
[5] 曾新宇,徐 茜,李保證,等.葉菜型甘薯新品種萬菜薯19號及其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蔬菜,2022(2):128-130.
[6] 曹清河,季志仙,李 強,等.菜用甘薯新品種薯綠1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7(3):70-72.
[7] 徐泳清,李國良,邱思鑫,等.直立緊湊型葉菜甘薯新品種福菜薯22的選育[J].福建農業(yè)學報,2016,31(7):704-707.
[8] 歐行奇,任秀娟,李新華.葉菜型甘薯新品種百薯1號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種子,2007,26(9):86-87.
[9] 周志林,唐 君,曹清河,等.菜用甘薯新品種“徐菜薯1號”的提純復壯及莖尖產量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3,26(5):1779-1782.
[10] FU Y F, WANG W Q, WU J Y, et al. Yiel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vine tip of leaf-vegetable sweet potato[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3):88-91.
[11] 吳巧玉,何天久,夏錦慧.葉面肥與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葉菜型甘薯莖尖產量的影響[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3,41(10):61-63.
[12] 邱永祥,李國良,劉中華,等.不同肥料種類及用量對秋季葉菜用甘薯產量與品質影響的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5(3):39-43.
[13] 徐 茜,黎 華.葉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產量性狀表現[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5,43(6):40-43.
[14] 徐 茜,黎 華,宗洪霞,等.葉菜型甘薯薯苗越冬密度、種苗、底肥及栽插期的優(yōu)化[J].作物雜志,2016(6):142-147.
[15] 徐 茜,黎 華,楊洪霞,等.重慶地區(qū)葉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莖尖產量及其食用品質評價[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5,??? 46(4):587-591.
[16] 黃 雨,王璐璐,李佳欣,等.10個葉菜型甘薯品種莖尖總黃酮質量分數及其穩(wěn)定性的分析與評價[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6(10):51-57.
[17] 梅 新,楊新筍,何建軍,等.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質特征的因子分析與綜合評價[J].植物科學學報,2016,34(4):614-621.
[18] 李曉慧,金森恩,李 云,等.葉菜型甘薯品種的品質綜合評價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23,21(22):7577-7583.
[19] 張小貝,朱國鵬,陳艷麗,等.追施氮肥水平對菜用甘薯產量、品質及硝酸鹽積累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8,39(1):1-5.
[20] 賈瑞雪,唐朝臣,陳景益,等.葉菜專用型甘薯新品種(系)莖尖總酚含量與抗氧化性分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22,49(3):135-142.
[21] 周日秀,肖 曉,李焱瑤,等.多效唑對兩個菜用甘薯品種生理生化特性影響的研究[J].種子,2020,39(3):86-91.
[22] 鄭 珍.葉用甘薯葉菜收獲機研發(fā)[J].福建農機,2021(2):27-29.
[23] 盧會翔,唐道彬,吳正丹,等.甘薯產量、品質及農藝性狀的基因型與環(huán)境效應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5, 23(9):1158-1168.
[24] 劉 意,楊新筍,雷 劍,等.7種菜用甘薯品種(系)多酚類物質含量動態(tài)變化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7):1393-1401.
[25] 黃 雨.葉菜型甘薯莖尖產量構成及功能物質的基因型差異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21.
[26] 李 靜,黃 雨,傅玉凡,等.十個葉菜型甘薯品種莖尖產量比較試驗初報[J].南方農業(yè),2020,14(2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