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好幾年,春節(jié)后數(shù)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蔽页姓J(rèn)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么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于茨菇、土豆。
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jié)前后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
北方人不識茨菇。我買茨菇,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么?”——“茨菇?!薄按墓绞鞘裁矗俊边@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chǎn))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
●賞析
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沈從文老師家聚會的場面以及在北京菜市場買茨菇時的見聞,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自己對茨菇的喜愛之情。這一片段樸實中藏著豐厚的意蘊(yùn),讀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文字間最打動人心的是作者自然流露出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和民俗情結(jié),使得所有的閑話瑣事一下子彌漫起一層迷人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