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德
進了臘月,李義時常想到潘友林。
其實他與潘友林并不熟悉,在潘友林向他借錢之前,兩個人僅見過一次面。
那年春天,李義請了一個包工隊給家里的房子換新瓦,潘友林是包工隊里的小工,在腳手架下和泥、上泥,和灰、上灰,接舊瓦遞新瓦。他那瘦長的身子,彎下時像一張拉成半圓的弓,直起時像一根打棗桿。潘友林一刻不停地忙碌,黑瘦的臉上汗水直淌。
看得出,潘友林是包工隊里最能干,最受累的一個。李義倒了一大杯茶水端給潘友林,潘友林接過去說了聲謝謝,大口喝完又繼續(xù)干活。
李義從包工頭老張的口中得知,潘友林的老婆是個殘疾人,家里有個六七歲的兒子,一家人全指著他掙錢養(yǎng)活。知道了潘友林的家境后,李義在心里說,這人命好苦,活得真不容易。中午吃飯時,李義特意將幾樣硬菜端到了他跟前。傍晚,活干完,分了工錢,潘友林用一輛板車拉著那套倒瓦的家什,跟著老張走了。
到了夏天,潘友林突然來到了李義家,他是來借錢的。過完暑假,潘友林的兒子要到鎮(zhèn)子上上小學,每天要接送兩次,潘友林沒法跟著包工隊干,就在自家的田里建了個大棚,墻體已經建好,棚架也搭好了,現(xiàn)在急需5000塊錢買棚膜和草簾子。潘友林彎著腰站在李義跟前,人比春天的時候更瘦了,膚色也更黑了。李義看著潘友林的樣子有些心疼。
潘友林說:“哥,我家里窮,人家都不肯把錢借給我,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來找您。我看得出哥心眼兒好,是個好人。哥,您就幫幫我吧!您放心,這錢我一定會還您!”
許是被潘友林贊美的話說得迷糊了,也許是其善良本性之使然,李義毫不猶豫地拿出錢給了潘友林。
當潘友林拿著錢走后,李義有些后悔和擔心了。他害怕潘友林以后會還不上借走的這些錢,那樣的話,這5000塊錢可就打了水漂。他想,兩人本無親無故,完全可以找個理由拒絕。
李義拿起手機給包工頭老張打了電話,當他剛把潘友林來借錢的事說完,老張立刻回了他一句:“你那5000塊錢就當是做善事吧。”
老張的話,叫李義更加憂心忡忡。
讓李義沒想到的是,當年年底,潘友林竟還了他800塊錢,而且在接下來的四年,潘友林都會在臘月二十之前來到李義家,還上些借款,順便送來些蔬菜。潘友林每次來,臉上都帶著歉意,放下錢和蔬菜就走。隨著潘友林一次次地還債,李義的擔心,也在一次次地減輕著分量。
這是潘友林借債的第六年,剛進臘月,李義就等著潘友林來還錢。他想,今年潘友林可能會把還欠著的1300塊錢一次還清。
然而,潘友林卻沒有像往年一樣在臘月二十之前來他家,過了臘月廿七仍然沒有來。李義的心仿佛被揪了起來。
臘月廿八的下午,李義正憂心忡忡地坐在茶幾邊喝茶,一個少年來到了家里。少年站在李義跟前喊了聲伯伯好,恭恭敬敬地說:“我爸爸是潘友林,我是來還錢的?!?/p>
男孩雙手遞上一沓票面不一的人民幣,接著說道:“伯伯,一共是2300塊錢,其中的1000塊錢是這些年的利息。伯伯,請您點好收下?!?/p>
李義接過錢后竟有些不知所措,問道:“孩子,你爸爸怎么沒有來?”
“伯伯,我爸爸要我替他來還錢,謝謝您借錢幫助我家。”
少年鞠躬致謝后,轉身走出了李義的家門。
李義望著少年的背影,忽然覺得事情有些蹊蹺,立刻給老張打了電話。
“老張,最近見過潘友林嗎?”
老張說:“你不知道呀,潘友林得了癌癥死了,前兩天出的殯……”
李義聽了心中百感交集,嘆人生無常,也嘆潘友林的為人誠信。他雙手合十向著天空,友林兄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