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良
蘿卜是道平常菜,生長在地里,人人皆熟知,有什么奇特,值得一提?然而,我所講述的是石縫里的蘿卜,恐怕許多人沒有見過,也沒有吃過。
在我下鄉(xiāng)的那年秋天,山村刮起一股風(fēng),社員們紛紛上山開荒種地,種植蔬菜,我也跟著扛起鋤頭,帶上種子和兩個菜團(tuán)走進(jìn)深山。
這里山高林密,雜草叢生,空氣格外新鮮清香,蟬在樹干上鳴叫,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喳喳蹦跳,溪水在嘩嘩流淌。
我四處張望,尋找適合種菜的地方,許多好地方都被別人占了,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在一個小山窩里,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有一小片跳石湖,大石頭一塊一塊緊挨著,石頭半截坐在土里,半截露在外邊,石縫間長著茂密蒿草、豬牙草、馬尾草、抓根草……難怪草長得旺盛,這土是多年落葉形成的腐殖土,老師在植物課上講過,腐殖土是最好的土壤,適合作物生長。時值初伏,正是種蘿卜的好季節(jié),俗話說: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種蕎麥。
石頭表面被多年的風(fēng)雨吹洗得干干凈凈,溜光水滑,我哪有工夫欣賞這些美石,趕忙拔除蒿草,露出松軟的油黑土層,濕乎乎的,正是播種的良機(jī)。
我揮起鋤頭,每間距八寸左右,撒下一粒蘿卜種子,蓋上土雙腳踩實。我種了好大一片,不覺到了中午,烈日當(dāng)空,火辣辣地照在頭上,我脫下汗衫和長褲,只穿背心和褲頭,還渾身發(fā)熱,汗流滿面。
該休息了,兩個菜團(tuán)下肚,我又累又渴,到處找水喝,山旁有個泉水眼,水從地下鉆出來翻著水花,冰涼,兩手當(dāng)碗,捧著喝,真解渴,好香甜,我頓時覺得心里涼快多了。
一個月后,我挎著大柳筐向山里走來,看看撒下的種子長得怎么樣了。我來到跳石湖,看到那些苗們直溜溜地站著,個個肥胖,真不舍得間苗,但是,不間苗又會影響蘿卜生長,我只能留下一些粗大的,其余的拔出來裝在筐里,拿回家。
人人都說磙子響蘿卜長,場院打場的時候正是蘿卜生長的旺盛期,這純天然綠色的蘿卜,我不上化肥,不打農(nóng)藥,不澆水灌溉,卻來了個大豐收。
青皮蘿卜個個發(fā)光,兩頭一邊粗,像脫谷的小石磙子,當(dāng)?shù)厝朔Q絆倒驢、青頭愣,一個七八斤重,有的超過十斤,粗壯的蘿卜纓,翠綠的葉子,細(xì)長的尾巴,牢牢地扎在土里,看到這些,我心里樂滋滋的,回家報信,妻子聽了也很高興。
那時白天我在生產(chǎn)隊干活,只能早晨或晚上的時間上山往家扛蘿卜。
山路崎嶇遙遠(yuǎn),坑坑洼洼、曲曲彎彎。天剛蒙蒙亮,雞叫時我從家走,上山扛蘿卜?;氐郊页酝暝顼?,還得去生產(chǎn)隊干活。到了晚上,繼續(xù)上山扛蘿卜,我只能扛半口袋,十個蘿卜裝不上,還得中途歇上三四起,回到家時煤油燈已亮。
季節(jié)不等人,北風(fēng)嗖嗖地刮,眼見要下霜上凍了,蘿卜最怕凍,一凍起大泡。妻子干著急,幫不上忙,因為不滿周歲的孩子離不開娘。鄰居、親友們看見也著急了,都來幫我上山扛蘿卜,家中的蘿卜堆成了小山,我把蘿卜儲存在地窖里,也分給鄰居們吃,一冬都沒有吃完。閑著時,有鄰居說,咱們這些老農(nóng)不如大學(xué)生有遠(yuǎn)見,蘿卜這么高產(chǎn),當(dāng)初咱們也種蘿卜該有多好。
蘿卜多了吃的花樣也多,包菜餃、捏菜團(tuán)、貼菜餅,切絲熬湯,切塊燉火鍋當(dāng)飯吃,蘿卜成了主食,在那個年月,大蘿卜真頂用,成了家中一寶,頓頓少不了。
孫女聽我講了當(dāng)年這段經(jīng)歷,問我:“爺爺你還能上山種地嗎?我要吃石縫里的蘿卜?!蔽覔u了搖頭說:“爺爺老了,上不去山,現(xiàn)在封山育林,家家生活好了,都不開荒了?!?/p>
編草帽
夏天陽光直射,烈日似火,出門在外的人大多戴著夏涼帽。
商店里賣的夏涼帽品種繁多,可隨意選購,但有一種既能遮陽又能防雨的尖頂草帽,恐怕很多人沒有見過,更沒有戴過。
我小的時候住在鄉(xiāng)下,上山放牛、下地除草、外出趕集都戴著這種草帽。而且這種草帽家家必備,方便隨身攜帶,晴天防曬,雨天遮雨。草帽大多是自家編的,也有在集上購買的,那時家家地里都種高粱,秋后收割糧食歸倉,高粱秸也稱秫秸,除了繕房,剩下的燒大鍋做飯,很多人就用它編織草帽,我也會編。
秫秸粗細(xì)長短不一,打開一捆能選出十幾根優(yōu)質(zhì)的,我用片刀除去復(fù)葉,把粗壯的秫秸劈成兩半,放在河里浸泡一夜,撈出來用小鐵鍬鏟掉秫秸內(nèi)瓤,硬皮才是編草帽的主材。
我心靈手巧,沒人教,自己就會編。我拿來舊草帽做樣板,坐在炕上學(xué)著編草帽,起初編著簡易的二紋草帽。后來做的多了,手法也練熟了,花樣也會得多了,我能編織細(xì)紋或花紋草帽,備上里子做襯,四周鑲上花邊,釘上鐵皮頂尖,系上兩個飄帶,格外美觀,耀眼奪目。
鄉(xiāng)親們上山放蠶,伏天炎熱,戴草帽乘涼,雨天放牛,穿著蓑衣、戴著草帽遮雨,村頭兒童團(tuán)站崗,戴著草帽顯得十分帥氣,編個特大號的草帽蓋在醬缸上,可以防蚊蠅。
鄉(xiāng)親們下地干活、遮雨防曬都離不了它,一到夏天幾乎人手一個,成了必備的農(nóng)家快貨,給我的生意鋪下良種。
有時候我編的草帽太多了,趕上集市,我就會結(jié)伴搭伙出去賣。記得有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們動身,爬過七盤嶺、走出車道溝、跨上木板橋,過了河來到臥龍泉大集,我高聲叫賣:秫秸大草帽便宜了,有買的來看看。
不一會兒,過來一位中年婦女,胳膊上挎著一筐雞蛋說:“用雞蛋換不換?”
我頓了一下,心想:嫂子在家坐月子,正需要雞蛋,貨換貨兩頭樂,連忙說,換換,15個雞蛋換一頂草帽,雞蛋8分錢一個,這草帽怎么賣也是掙錢,因為沒有成本。
傍晚時候,賣完草帽,我回到家里,爸媽樂得抿著嘴笑,嫂子接過雞蛋更是高興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