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航
人們總要在生活中尋找些什么東西,我在尋找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二三年級的時候,女生們幾乎都帶著一個像耳環(huán)一樣的發(fā)卡。夾在頭發(fā)上紅的紅綠的綠,還有一串明亮潔白的珍珠垂在耳后,別提多好看了。每天上學,一看見同學們的頭飾,我心里總是癢癢的。終于有一天,媽媽下班時給了我一個紙袋子——正是這款發(fā)卡!我滿心歡喜地戴在頭上,迫不及待地照照鏡子,但鏡中的那個小女孩并不讓我喜歡:紅色的發(fā)飾戴在我頭上有點不順眼,而且珍珠也只垂下來了一顆。媽媽看了也勸我拿下來,我傷心地把發(fā)卡取下,放回了袋子里。連續(xù)幾天我都很疑感:別人戴怎么那么美呢?為什么我戴上就那么不如意呢?可幾天過去,我也不再難過,認真尋起了適合自己的發(fā)卡。
到了四年級,老師建議大家提前預習,好在課堂積極發(fā)言。同學們都紛紛買來參考書,用花花綠綠的中性筆和熒光筆在教材上圈圈點點。上課時,大家拿著布滿“密密麻麻”字跡的課本踴躍發(fā)言,得到老師的聲聲贊賞。每當這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開始用大量時間預習。漸漸地,我發(fā)言次數(shù)也變多了。可有一次課堂發(fā)言,我看見老師在表揚后皺了一下眉,這在我心里留下一個小疙瘩。我開始認真思考預習的弊?。何以谶@項作業(yè)上花了大量時間,但是考試成績沒有提高;我光抄寫,自己不動腦思考……于是,我收起參考書,通讀教材,用黑色中性筆簡單批注起來……
真正的“我”究竟是什么樣子呢?那個在鏡子前因頭飾愁眉苦臉的小女孩不是我,那個花幾小時預習只為求得表揚的學生也不是我。我雖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也有自己的特點和想法,但是在盲目模仿別人的時候迷失了自己。
其實,尋找自己并不難。面對成長的無限變化和無數(shù)可能的時候,不隨波逐流,堅持獨立思考,就能遇見真正的自己。
(配合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寫)
喝彩:“我”究竟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肯定很多同學都問過自己,而且尋找自我的過程,也都會遭遇迷茫與困惑。小作者通過兩件事,體會到了真正的自己該有的樣子。相信自己,堅持自己,就是最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