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0歲了,體重卻只有53斤,最近還少了2斤。媽媽覺得應該找中醫(yī)給我調(diào)調(diào)脾胃,便帶我去小區(qū)旁邊的社區(qū)醫(yī)院看中醫(yī)。
掛完號后,媽媽帶我坐電梯,來到二樓的中醫(yī)診室。電梯門一打開,一股中藥味便撲面而來。一開始我不太適應這種氣味,但是過了一會兒,竟然覺得挺好聞,甚至感覺只聞這股藥香就能治病。來到診室門口,我看見了一位戴著眼鏡的光頭男醫(yī)生,他正在跟一個小女孩的家長說話,而小女孩安靜地坐在醫(yī)生旁邊的凳子上。媽媽說:“這位大夫姓薄,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博士呢!”我心想,看他“聰明絕頂”的腦袋,就知道他的醫(yī)術(shù)絕對很高超。
正在我胡思亂想時,小女孩看完病了。薄醫(yī)生招招手,讓我坐到他旁邊的凳子上,隨后問媽媽:“孩子哪里不舒服?”“他平時吃得少,吃一點就飽了。我覺得他可能脾胃不好,想請您給看看,調(diào)理一下脾胃?!贬t(yī)生點點頭,然后看向我,先讓我伸舌頭,看了看我的舌苔,接著又問:“睡覺怎么樣?大便怎么樣?平時冷的東西吃得多嗎?……”我心想,這些跟脾胃不好有什么關(guān)系?問這些有什么用呢?在中醫(yī)看來,也許這些與脾胃之間有關(guān)系,這可能就是中醫(yī)的神奇之處吧。
媽媽回答醫(yī)生的問題后,醫(yī)生讓我把手腕搭在辦公桌的一個小枕頭上,伸出三根手指按在我的手腕上。我心想: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把脈”?按了十幾秒后,他點點頭,又讓我換另一只手。我更疑惑了:這么快就把完一只手了?他到底把出了什么?
他把兩只手都把完脈之后,肯定地說:“孩子沒有什么大問題,舌苔還算正常,就是脾有點虛,陰虛火旺,這都是小孩的通病。先喝一周藥,看藥效怎么樣,7天后再來調(diào)藥方?!蔽沂煮@訝:什么,這就得出結(jié)論了嗎?中醫(yī)真是太神奇了!接著,媽媽帶我去繳費、拿藥。
藥房周圍的藥香更濃郁,香氣仿佛一堵墻,又厚重又堅硬,聞久了甚至讓我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藥房里擺著大包小包草藥,管藥的人看了看醫(yī)生給我開的方子,熟練地找出幾袋藥,然后從這袋取出一點,從那袋取出一點,分別均勻地放在7張牛皮紙上,再分別將它們扎成像饅頭一樣的小包,最后將它們裝入一個大牛皮紙袋,遞給媽媽:“這一大袋就是一周的藥。一共7包,一天1包。”媽媽接過袋子,帶著我回家了。
回家后,媽媽邊煎藥,邊告訴我:“熬中藥要先把草藥在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用大火(中醫(yī)稱為‘武火’)把水燒開,再用小火(中醫(yī)稱為‘文火’)熬半小時,最后把熬好的藥汁倒在干凈的碗里(一煎)。之后加入溫水,重復一遍之前的操作,也就是二煎。把兩次煮出的藥汁混合在一起,一天的藥就煎好了。”
我還似懂非懂呢,媽媽就煎完了藥,倒出一半讓我喝。藥湯黑黑的,散發(fā)著奇怪的味道。有點酸,又有點苦,還有我以前沒聞過的氣味。我聞著藥味就反胃,更別提喝下去了??墒菋寢屧谝慌曰⒁曧耥?,我只能硬著頭皮喝。剛喝一小口,我就放下杯子,大聲疾呼:“媽媽,這藥又苦又酸,我實在喝不下去!”
可是,媽媽完全不理會我的“痛苦”,反而催促道:“少啰唆,趕緊喝!等涼了就不好了!”我只好屏住呼吸,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把藥一口氣灌下去。剛喝完藥,我就想吐,看見什么都反胃。這藥湯實在太酸了,我甚至懷疑它的PH值是負的!不過第二天喝的時候,我就不覺得難受了。雖然藥很難喝,但是藥效也很明顯。第三天,我的飯量明顯增加了。
中醫(yī)雖然神奇,但是藥太苦了,要是藥湯像飲料一樣好喝,那多好啊!
指導老師 岳智健
名師點評
本文情節(jié)完整,充滿童趣。小作者敘述了“我”第一次看中醫(yī)、吃中藥的經(jīng)歷,對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描寫非常生動,突出了人物特點,尤其是對“我”的心理變化寫得很細致,讓讀者的思緒也隨之起伏,文末“我”對中醫(yī)的看法有所轉(zhuǎn)變。本文無論選材還是寫法,都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