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明
我的岳母宗月娥,1931年出生,是土生土長的如皋西鄉(xiāng)人??箲?zhàn)時期新四軍第52團進駐如皋西鄉(xiāng)的事,仍常被93歲的她掛在嘴邊。
當年進駐如皋西鄉(xiāng)的新四軍第52團,干部、戰(zhàn)士身穿灰色軍裝,紀律嚴明,說話和藹,對老百姓十分熱情。他們每天早晨幫助房東打掃庭院、挑水、喂豬,稍有空閑還陪小孩子玩耍。
住在村民黃耀福家的兩個新四軍戰(zhàn)士,一個叫孫德圣,一個叫蔡子富。他們經(jīng)常教黃耀福學唱抗日兒歌,其中一首的歌詞是:“日本鬼子不講理,殺我同胞占我地,小朋友呀快快去,打倒日本出口氣。”
在如皋西鄉(xiāng),新四軍第52團辦了三個廠:一是印刷廠,二是手榴彈廠,三是軍服廠。
印刷廠印刷“抗幣”(江淮銀行鈔票),也印刷《江潮報》。1942年12月,江淮銀行如西縣辦事處成立后發(fā)行“抗幣”,解放區(qū)通用。如西縣建立人民政權(quán)后,出版新四軍蘇中三分區(qū)機關報《江潮報》,由專人刻寫、油印、領取,送往四面八方。
手榴彈廠在黃家垈西頭的老學堂里,坐北朝南,有5間舊瓦房,主要制造手榴彈外殼。產(chǎn)品制成后先驗收,合格后運送到其他地方去填充炸藥,裝配成手榴彈。
軍服廠有七八間房子,十幾個師傅(全是男的),用腳踏縫紉機趕制新四軍的灰色軍裝。常常是一車車土布運來,又一車車灰色軍服運走。
第52團還在黃家垈建了一個大操場。每天清晨軍號一響,戰(zhàn)士們按連、排、班為單位集中訓練。那“一二三四”的口令聲,那“突刺——刺”的喊殺聲,使寧靜的早晨變得喧鬧。夜晚,如西縣隨軍文工團常在大操場演戲,宣傳抗日政策,揭露日寇罪行,動員有志青年報名參軍。很多村民成了大力支持新四軍抗日的積極分子。當年,在西鄉(xiāng)有一個順口溜:“新四軍到,開門睡覺。男女老少,哈哈大笑。偽軍一到,心驚肉跳??辆桦s稅,多如牛毛……”
1944年冬天,第52團接到上級命令,轉(zhuǎn)赴新的戰(zhàn)場。開拔前,他們先把借用的門板擦洗干凈,幫助房主上好;再把鋪草收捆結(jié)實,送到草堆旁邊;然后把借用的餐具逐一交還,把室內(nèi)外打掃干凈;最后還把各家各戶的水缸挑滿水。
(編輯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