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
摘 要: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書寫了主人公陸焉識與妻子李婉瑜的一生。圍繞著愛情與自由,嚴歌苓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述了主人公陸焉識從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到西北監(jiān)獄中的囚徒,再到歸來后變?yōu)樵诩抑惺鼙M嫌棄的勞改犯。在如此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中,白金歐米茄手表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勾勒出了一個又一個悲劇的故事,在故事里的不同時期更是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義。本文以小說故事時間的發(fā)展為準線,以不同時期陸焉識的不同身份作為區(qū)分,以近代文學理論作為闡釋學方法,解讀文本故事的不同時期內(nèi)歐米茄手表所代表的不同象征意義,同時探尋文本深遠的思想文化意義。
關鍵詞:《陸犯焉識》;歐米茄手表;象征意義
一、高級知識分子陸焉識時期歐米茄手表的象征意義
歐米茄手表是馮婉喻賣掉婆婆的一顆祖母綠換來的,在陸焉識與婉喻結(jié)婚伊始,他對婉喻是沒有任何愛情可言的。文中寫道:“阿尼頭是她的姑母兼婆婆從娘家搬來的一把大鎖,鎖緊不安分不老實的繼子陸焉識。從結(jié)婚到入獄,我祖父陸焉識最要緊的一樁事就是要砸開這把鎖,或者不砸,隨它去,讓它銹掉,銹爛,爛成烏有?!盵1]
陸焉識與婉喻的這場婚姻,在開始的時候,更多的是婉喻單方面的執(zhí)著與愛戀,婉喻只是婆婆馮儀芳站穩(wěn)家庭地位的一個工具人罷了。婉喻是這場家庭博弈的犧牲品,更為悲劇的是婉喻早已愛上了陸焉識。陸焉識在留洋歸來后,對這樣的婚姻安排自然是深惡痛絕,他認為婉喻如枷鎖一般遏制了自己的婚姻自由。婆婆猶如一座大山,擋住婉喻任何與陸焉識親密接觸的機會,陸焉識的冷眼旁觀也使其心灰意冷。哀莫大于心死,婉喻反叛了婆婆,悄悄用祖母綠典當出這塊手表,勢必要用這塊手表討好自己的心愛之人,哪怕陸焉識對她沒有愛情,她也要用這樣的反叛換來一絲絲的憐憫。歐米茄手表此時象征著婉喻那份執(zhí)著的愛戀,是自己追求心愛之人的決心。相反,在年輕氣盛的陸焉識的視角下,他戴上手表僅僅代表對妻子婉喻的憐憫與同情,除此之外,歐米茄手表象征的更是陸焉識對這份封建婚姻的厭惡。
二、囚徒老幾時期的歐米茄手表及其象征意義
(一)囚徒老幾對婉喻遲到的愛情
故事時間發(fā)展到囚徒老幾時期,這個時候的陸焉識已然褪去了年少的風流與氣盛,在獄中“老幾”成了他最常用的稱呼,多年的牢獄生活使他不得不將自己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埋沒在大西北的荒蕪之中。在這貧瘠的土地上生長出的是謹慎、懦弱、深諳生存之道且背負著無期徒刑的犯人老幾,而那塊歐米茄手表也被他帶到了西北的牢獄中。原本象征富有身份與妻子婉喻之間復雜婚姻的手表在溫飽都難以解決的西北失去了它應有的流通價值,婉喻與犯人老幾相隔兩千余公里,這兩千余公里沒有湮沒兩人之間岌岌可危的婚姻,反而在西北的寂寥與苦難之中,這段封建婚姻重生萌芽,結(jié)出了愛情的果實。在此時期,歐米茄手表象征老幾與婉喻相隔幾千里的愛情。
作者在文中隱喻地敘述:“一邊是祁連山的千年冰峰,另一邊是昆侖山的恒古雪冠,隔著大沙漠,兩山遙遙相拜,白頭偕老?!盵2]
在背離了城市的繁華與誘惑之后,在這孤苦牢獄之中,囚徒老幾終于意識到,恩娘給自己安插下的這把婚姻枷鎖,并沒有禁錮他向往的自由,而是把他的心牢牢鎖緊。
囚徒老幾懷揣著那塊歐米茄手表,也懷揣著這份愧疚,走向了鄧指的家中。鄧指也欣然接受了這塊與他家氣質(zhì)截然不配的白金歐米茄手表,換來了老幾去場部禮堂見小女兒一面的機會,歐米茄手表易主了。此刻手表主人的更換象征的不是老幾與婉喻這段愛情的消亡,而是這份垂暮時期重新煥發(fā)的愛情,是遙遙相望、愛而不得的愛情。如顧城在《英兒》中所寫的:“命運不是風,來回吹,命運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運中?!盵3]命運捉弄了婉喻一生,陸焉識在哪里都是她命運中過不去的劫難。
老幾去場部禮堂看電影的道路十分坎坷,但是他決不能讓婉喻的歐米茄手表白白易主。在嚴寒與大雪的加持下,他幾乎冒著生命危險爬到了場部禮堂。文中寫道:“他看到燈火時實在走不動了,也實在太激動了。于是他不知怎么就在雪地里打起滾來,一篇燈火倒著映入了他的眼簾,成了天上的盛世?!盵4]
他哭著看完了電影,心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他要逃離,逃離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去見自己的愛人婉喻一眼。如此,他便死而無憾。這里的歐米茄手表在作者的筆下,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情節(jié)一步步地向前邁進。
(二)囚徒老幾與管教干部鄧指之間的愛恨情仇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出了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的概念:“小說中扁平人物的性格缺少變化,過于單一,而相對的圓形人物的性格則是充滿變化,擁有多種動態(tài)的性格因素,從而更接近藝術真實?!盵5]
鄧指便是一個典型的圓形人物,作為監(jiān)獄管教干部中的一員,他盡職盡責履行自己的義務,在西北大漠中為祖國的安定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作為家中的頂梁柱,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把家中所有值錢的飾件都給妻子穿戴,包括老幾賄賂他的那塊歐米茄手表,盡管妻子戴上之后與那塊手表的氣質(zhì)完全不符合。鄧指又是一個愛貪小便宜的人。他滿口粗話,對待犯人跟其他的管教干部一樣缺少人道,因為他的失誤,一個大隊書記跌入冰河被活活凍死。他出軌,卻絕對不容許他的妻子出軌。
故事時間繼續(xù)往前推進,此時的歐米茄手表從婉喻與陸焉識的愛情悲劇中脫離,成了鄧指與老幾之間故事的見證者。
作者以歐米茄手表的不準時為切入點來展開敘述。早在老幾賄賂鄧指的時候,歐米茄手表就出現(xiàn)了時間不準的情況,作者在此用到了中國古代文論中“草蛇灰線”的手法進行敘述。犯人老幾在越獄歸來之后,被河北干事所針對,險些喪命,他對管教組織的不信任程度愈來愈深,鄧指叫他去修手表時,他一直認為鄧指要槍斃他以絕后患。在這里,作者借用歐米茄手表凸顯了那個年代不同身份的人之間的相互對立。鄧指與老幾之間,一個是管理者,一個是死刑犯,兩者自然無法在一個相同的話語背景之下溝通交流。
鄧指發(fā)現(xiàn)手表的不準時與妻子出軌有著關聯(lián)的時候,怒不可遏,將手槍對準了他的妻子與老幾,三人之間的博弈,卻沒有任何一方獲得勝利。老幾是見不得女人可憐的,寧愿被鄧指一槍打死,也沒有說出眼見鄧指妻子出軌,是老幾感化了鄧指,給了他一條出路,也給了妻子一條出路。
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英加登提出了“未定點”與“空白”的概念,強調(diào)文學作品的意義要在閱讀活動中完成,這就要求讀者將未定點補充起來,形成完整的審美認識。他還強調(diào)文學作品的意義是由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的,這項理論的提出顛覆了俄國形式主義以及英美新批評專注于文本的研究,完成了近代西方文學理論由作品到讀者的轉(zhuǎn)向。同樣,當我們以接受美學的理論審視作品去研究作者在文中留下的未定點與空白時,當我們作為讀者與作者在同一話語背景下生產(chǎn)文學作品的意義時,我們對作品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
當鄧指與老幾一起探討婚姻問題時,敘述切換到鄧指的內(nèi)視角,鄧指這般說道:“這種事兒別讓老婆知道了。哪個老婆知道了都得鬧,能鬧得你半輩子都安生不了!而且哪壺不開提哪壺,啥時候吵架她都有理了。還當著孩子的面踢你那不開的壺!”
切換到外視角,作者寫道:“鄧指不是泛泛地發(fā)言,那發(fā)言背后似乎有親身經(jīng)驗支撐?!?/p>
視角由內(nèi)視角切換到外視角,由鄧指的敘述切換到作者的敘述,兩端敘述的背后,是作者給讀者留下一個未定點:鄧指的話語背后,隱藏著他出軌的秘密,但是是否出軌,作者在此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而話語背后的意義,只能交由讀者來完成。
三、歸來后消失的歐米茄手表及其象征意義
作者自從在文中給歐米茄手表的去留留下了一個未定點后,便沒有再安排筆墨對歐米茄手表進行描述,而故事時間也延伸至1977年后,國家百廢待興,安定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幸福與安穩(wěn)。陸焉識獲得特赦之時,恐懼是大于喜悅的,他一度以為在萬人大會召開之后自己將一命嗚呼,突如其來的幸福也讓他無所適從。他面對重獲自由,充滿了恐懼。他離開了這個囚禁了他二十余載的西北監(jiān)獄,踏上了歸家的旅程,而面對他的,是失憶的婉喻。
無論是陸焉識還是馮婉喻抑或是鄧指,以及小說中出現(xiàn)的其他人物,他們命運的共同點便是一直隨波逐流,在社會的變革下,在歷史波浪洶涌的暗流之中,他們沒有辦法掌握自身的命運,他們的命運隨著時代的變革如同溪流般向前流淌,而流向大海還是江河,卻由不得他們自己選擇。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波逐流,努力生存。自由與被禁錮之間帶來的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是作者一直著重描寫的。當故事時間發(fā)展到改革開放,自由不再是那個不可言談的對象,相反,每個人都擁有了自由。陸焉識擁有了支配自己肉身的自由,馮婉喻也擁有了見自己心愛之人的自由,而在這自由面前,婉喻崩潰了。當那個如神一般的男人就要來到自己的面前,就像陸焉識面對特赦時的恐懼一樣,婉喻心中也充滿了恐懼,她恐懼的是焉識的到來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不幸,她恐懼的是自己面對這個男人將無所適從。婉喻的失憶,與歐米茄手表在此時的消失相呼應,象征了那份早已沒有自由可以言談的愛情。
四、結(jié) 語
《陸犯焉識》這部小說能給予我們一些力量,表現(xiàn)了存在于每個小人物靈魂深處那種對現(xiàn)狀的勇敢反抗與迫不得已的順從,以及一直向前看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蛾懛秆勺R》這個故事并非空穴來風,是嚴歌苓根據(jù)他的祖父的故事所改編的。亞里士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嚴歌苓正是取材于歷史中真實發(fā)生的事件,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長篇歷史詩卷。也正如李澤厚先生在《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論》中所言:“傳統(tǒng)既然是活的現(xiàn)實存在,而不只是某種表層的思想衣裝,它便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身外之物。所以只有從傳統(tǒng)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改換自己?!盵6]我們讀嚴歌苓的這篇作品,其實也是對于我們傳統(tǒng)的一種認知,而我們也唯有理解傳統(tǒng),才能理解自身,從而塑造民族的美好未來。
(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嚴歌苓.陸犯焉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3.
[2] 同[1]:94.
[3] 顧城.顧城的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4] 同[1]:68.
[5] 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楊淑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
[6] 李澤厚.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
[7] 劉艷.女性視閾中的歷史與人性書寫:以《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和《陸犯焉識》為例[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63(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