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璇
他,叫王斌,患有先天性侏儒癥,身材矮小,四肢不能像常人一樣正?;顒?。他是紅巖橋頭的一名擦鞋匠,似乎從我記事起,他就在那里。
“擦鞋,也是一門藝術呢!”他時常這樣跟我說。
矮小的身子,四肢短粗,他彎著腰,臉上滿是認真的表情,將顧客的腳輕輕放在身前木箱踏板上,拿出塑料袋,小心將顧客的腳踝處包裹好,于是便開始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
擠出小手指一個關節(jié)長的黑色鞋油,用專用的刷子將其均勻、仔細地抹開,讓鞋面吸收油分后,再從工具箱里拿出一塊長長的布條,雙手握住兩頭,飛快地在鞋面上擦拭,便擦出了锃亮的鞋子。
這樣完美的創(chuàng)作完成后,他臉上緊繃的肌肉終于放松了,露出了笑,憨厚又老實的樣子,似乎對這樣的創(chuàng)作很滿意。
八分鐘,換得三元的肯定,這份肯定讓他在滿意里多了一份成就感。
矮小的房子前坐著一排準備就緒的擦鞋匠,在一排擦鞋匠前放著一排椅子。零星的幾把椅子上有顧客坐著在看報紙。王斌在一眾人中顯得格外不一樣,他的椅子前總有幾個人停留。
小時候的我時常蹲在王斌的箱子旁看他有條不紊地工作。他擦鞋時總是那樣認真,那樣賣力。布滿灰塵的鞋子在他的一頓操作下變得油光閃亮,黃得發(fā)黑的白色運動鞋也是煥然一新……
最令我好奇的是王斌身旁那平平無奇的木箱,雖布滿痕跡,其貌不揚,但好似百寶箱,王斌總能從里面掏出各式各樣的東西,干凈的棉布、鞋刷、多種顏色的鞋油、皮鞋清潔劑……
有時我也會疑惑地問:“擦鞋需要這么多東西嗎?”
王斌笑了:“你可別小看了,擦鞋,也是一門藝術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矮小的房子變成了高大的樓房,擦鞋匠也越來越少,可王斌還是在那,如同一個不諳世事的藝術家,要么低頭看書,要么進行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
歲月在長,我也在長,我的興趣愛好也在不斷豐富,可喜歡看王斌擦鞋的習慣一直都沒有變。
臨近十二點,橋頭又變得繁忙起來,有小販的吆喝聲,有小餐館的炒菜聲,有食客的叫喊聲,也有如我這般趕著回家吃飯之人的匆匆腳步聲。而王斌卻一點也不忙,上午一單生意也沒有。見我路過,他會笑著跟我打招呼,然后繼續(xù)埋頭看書。
下午上學再次路過這時,我終于看見他攤位的椅子上坐了人。
那人是精瘦的王老先生,他是王斌的??汀1粏枮槭裁闯頃r,王老先生脫口而出:“人家手藝好!”不多時又會補充一句:“都是姓王的人,要照顧自家人的生意??!”
王斌先是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王老先生今天穿的皮鞋,然后才開始今日的創(chuàng)作。他胸有成竹的模樣,讓我覺得他面對的不是一雙皮鞋,而是一件藝術品。
皮鞋用不著洗潔精與清水,直接就上白色鞋油,清理灰塵,然后擠上棕色鞋油上色,最后用白色的鞋油把剛才多余的棕色除去。這樣的步驟要重復兩遍。平時走路都略顯笨拙的人,此時的手上動作卻熟練輕快。
輕輕點點王老先生的腳踝處,王老先生心領神會,放上另一只腳,如此動作再重復一次。
“怎么樣,小孩,擦鞋,也是一門藝術吧。”王斌一邊擦著鞋一邊說。
因為學業(yè)繁忙,我能在王斌攤位上逗留的時間越來越少。
作業(yè)本上滿是墨水的痕跡,那是我勤奮的足跡,可那紅紅的、可憐的分數(shù)卻讓我感到迷惘。父母的失望和老師的批評,讓我開始懷疑我的努力,開始思索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我這么努力地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
放學后,我迷茫地走在大街上,漫無目的,腳卻帶我走到了王斌的攤位前。我像小時候那樣,坐在王斌身旁,想靠看他擦皮鞋來忘記我的煩惱??伤纳庠絹碓讲盍?,奔忙的人們已忙到難以為了擦一雙鞋而停留。
他不忙,我也趁他的不忙,說出了我心里的疑問。
王斌聽后沒有說什么,他頓了頓,然后笑道:“我給你擦擦鞋吧!”
像記憶中那個樣子,他熟稔地拿出木箱里的東西,然后開口說道: “我是一個四肢不健全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擦鞋。年輕的時候,我為我的這病受了不少苦,找不到媳婦,也找不到工作,于是我開始擦鞋?!?p>
王斌將一把小牙刷蘸了水,先除去我鞋子上的灰塵。
“后來呢,我爹得了老年癡呆,我一個殘疾人,能做什么呢?我只有繼續(xù)擦鞋?!闭f著,他換了一把毛刷,抹了鞋油,細致地在鞋面上均勻地刷上一層。
“而現(xiàn)在,我爹去世了,身邊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我仍然擦鞋?!?/p>
最后,他改用一塊細布來回抹勻鞋油……
“我就一直在這里擦鞋。他們穿著華麗,來來往往,是為了生活。而我一身鞋油,低頭擦鞋,也是為了生活?!?/p>
他嘆了一口氣,笑著說:“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只要我還在一天,我就擦一天的鞋。所以啊,擦鞋,也是一門藝術??!”
這句話說完,我的鞋也擦完了。
我似乎懂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沒懂。我想給王斌錢,王斌卻擺擺手:“快回家吧,小孩,你媽還等著你呢!”
王斌開始收拾,他將裝滿工具的塑料籃子放進木箱,再用鐵鏈一一穿過椅子、凳子、木箱、水桶。做完這一切后,他拄著那對拐杖,慢慢地朝家走去……
“活著是為了什么?”這似乎是個人生課題。哲學家們有過思考,社科專家們有過研究,學業(yè)壓頭的學生在苦悶時有過困惑,正在迷惘中的你也許還在糾結。“為了什么而活”的答案真的那么重要嗎?真的需要弄清楚這個為什么嗎?故事中王斌的回答也許能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角。對于擦鞋,他是認真的,是熱愛的,是滿懷欣賞的。他把手頭正在做的事當成一門藝術,帶著欣賞與熱愛,認真去做,賣力去做,每次擦完一雙鞋,他臉上緊張的肌肉都會放松,綻放出欣慰的笑容。那油光發(fā)亮的鞋子就是他的藝術品,擦鞋就是藝術。
倘若能把自己正在做的事當成一門藝術,我們想要的價值也許就在這份熱愛里,就在這門藝術里。
王斌那矮小的、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樣子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可那樸素得震撼人心的話語重重地落在了我們的心坎上。一個明明生活在苦難里的人,卻依然可以這般執(zhí)著,這般堅定,這般有追求。五彩斑斕世界里的我們,請不要再苦苦尋求“為了什么而活”的答案,做好當前事,走好腳下的路,相信我們想要的答案就在那里。(讀稿人/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