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隨著氣溫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各種病毒也開始活躍。其中,猩紅熱是一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兒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發(fā)病人群,目前沒有針對性的疫苗。
猩紅熱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被病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及食物等傳播,還可通過受損的皮膚感染?;颊吆蛶Ь呤侵饕獋魅驹?。猩紅熱潛伏期為1 至12 天,多為2 至5 天,潛伏期沒有明顯異常表現(xiàn)。潛伏期過后,主要臨床癥狀為發(fā)熱、咽部腫痛、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后脫屑,還可有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頭痛、腹痛等。
治療猩紅熱首選青霉素類抗生素。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抗菌藥物應足量、全程,有助于縮短病程,預防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并發(fā)癥。如出現(xiàn)可疑猩紅熱癥狀,應盡早就醫(yī),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多休息和補充水分,同時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
疾控部門提醒,目前尚無有效猩紅熱疫苗,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應少去人群密集場所。學校教室、宿舍注意開窗通風,定期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