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的書寫維度及價值探論*

        2024-06-12 22:57:31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學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綿延于寧夏西部的賀蘭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底蘊,成為西北地區(qū)久負盛名的地理坐標和文化符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吟詠,特別是明清時期大量以賀蘭山為吟詠對象的詩詞作品層出不窮,出現(xiàn)了賀蘭山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寧夏古代詩詞的思想內涵。對于這一文學現(xiàn)象,學界也有所關注并涌現(xiàn)出了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如葉曄的《寧夏詞學傳統(tǒng)與詞中“賀蘭”意象的演變》、左宏閣的《寧夏文學中的詩意賀蘭》及張啟成的《“賀蘭山”是實指還是借指?——也談岳飛〈滿江紅〉的真?zhèn)巍返?。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賀蘭山文學意象探析及“賀蘭山”與《滿江紅》真?zhèn)慰急娣矫?,具有豐富賀蘭山文學研究的學術價值,但也存在研究視野相對拘狹,特別是從地理空間維度進行的研究幾無涉足。有鑒于此,本文以明清時期賀蘭山主題詩詞為研究對象,從多重維度考察、揭示其所附著的文化內涵,以發(fā)掘文學景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所發(fā)揮的文學效能。

        一、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興盛的地緣因素

        首先,明清時期賀蘭山軍事防御的庇護為進入寧夏的官吏文士提供了立功、立言的良好環(huán)境,這是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興起的重要地緣因素?!按笠唤y(tǒng)”的中央王朝十分重視地處邊境防御關鍵位置的寧夏,朱明王朝不僅在寧夏建立衛(wèi)所制度以確保軍事防御安全,還將寧夏及固原設為九邊中的兩個重鎮(zhèn)用以鞏固北方。至清時,統(tǒng)治者更加重視寧夏邊防軍事位置的重要性。康熙帝三征噶爾丹后明確提出要在寧夏增加駐防兵,“寧夏地方緊要,宜設官兵駐防,可遣官往彼監(jiān)造營房”[1]642。不斷增強的軍事防衛(wèi)力量確保了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為那些受官方委派調任到寧夏的官員士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士紳官員中的文人學者尤多,他們的儒家思想觀念強烈,普遍具有兼濟天下、建功邊塞的人生理想。明代朱元璋第十六子朱(1378—1438)是這類人員中的杰出代表,由他開啟了寧夏“士”文化的先河。朱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寧夏,他以大明慶王的身份在興慶府①興慶府為西夏舊都,明慶王朱在此基礎上修建寧夏城(今銀川市)。的基礎上修建了寧夏城鎮(zhèn)。銀川城也因賀蘭山具有“城郭之固、人物之殷、兵馬之雄壯,屹為關中之巨防矣”[2]56的軍事防御而成為西北重鎮(zhèn)。在這座軍事屏障的庇護下,朱及其子孫處理邊防事務之余可以安心地從事詩詞創(chuàng)作,其追隨者也多長于賦詩作文,由此寧夏地區(qū)形成了一個以朱為中心的慶王府宗室創(chuàng)作群體。他們醉心于這片土地的獨特風光,縱情筆墨,無論是吟詠地域風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抑或是沉吟家國情懷,皆有名篇傳世,為寧夏詩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王朝對賀蘭山軍事戰(zhàn)略防御的重視遠超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雍正八年(1730)川陜總督岳鐘琪奉命在賀蘭山西麓督修了著名的定遠營,使這座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偉山,自此得到近百年的和平時光,如其在《定遠營記》中所言:“賀蘭山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钪继卦O一營,名曰定遠,爰相地形高下,因山筑城,氣勢軒昂。設武弁,置屯兵。西接平羌,遙通哈密、巴里坤等處;東接威鎮(zhèn),遠連三受降城、兩狼山之要地。內外聯(lián)絡,邊疆寧謐?!盵3]368~369乾隆二十一年(1756)進士出身的黃恩錫(1716—1772)任寧夏中衛(wèi)知縣。任職六載,他非常重視黃河、賀蘭山等軍事防御工程的修建。在他主持編纂的《中衛(wèi)縣志》中多次提到賀蘭山,如“英華文武翠相連,并峙蘭峰壯九邊”[4]326(《登牛首山》),形象地描繪了賀蘭山與牛首山對峙的雄壯景象。同時,他辦學興文并致力于詩文創(chuàng)作,其歌詠寧夏的詩歌是古代寧夏文學府庫中的精品。這些外籍士紳文人的到來促進了明清寧夏文學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賀蘭山主題詩詞興盛的基礎。

        其次,伴隨著賀蘭山、黃河等軍事防御體系的強大以及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逐步好轉,寧夏地區(qū)的文化教育事業(yè)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為賀蘭山主題詩詞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條件。由明至清,大一統(tǒng)的中央王朝在寧夏確立“復慮戎武之中,不可不使知禮義,故繼設學校,以崇文事”[2]59的儒學教化政策。寧夏各級官員亦主張“予惟學校王政之大端,所以成人才,厚風化,實本于此”[2]57,由此在寧夏地區(qū)逐漸形成了以衛(wèi)所、儒學、書院、商學及社學等多種形式的儒學教育體系。嘉靖十七年(1538)寧夏的第一所書院建成,以此為開端,明代寧夏共創(chuàng)建、重建書院4所。清代寧夏有府、州、縣、廳學12所,書院13所,社學、義學72所[5]94。書院的昌盛為寧夏各民族讀書人的仕進提供了支持,明代寧夏考取進士29人,清代寧夏共考取進士141人②據(jù)《皇明貢舉考》《明史》及《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素引》統(tǒng)計,明代寧夏共考取進士29人,清代寧夏共考取進士141人。。各種儒學教育、書院與科舉交相輝映,使寧夏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為本土文學之士的涌現(xiàn)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

        此外,因移民、謫戍和派遣等原因來到寧夏的各類人員中,有一些是漢文化素養(yǎng)很高的文學之士,在他們的引領之下,寧夏各地逐漸形成了讀書作詩的社會風氣,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賀蘭山主題詩詞創(chuàng)作的興盛。明清時期謫戍、流寓寧夏的一些文士官吏主要來自江南地區(qū),明初“盡徙其民于關中,實以齊、晉、燕、趙、周、楚之民,而吳、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風”[6]16。這些漢文化根基深厚的官員士子積極引領寧夏本地士子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極大地提振了寧夏士風,為寧夏營造出“士業(yè)詩書,能取科第,有衣冠文物之氣”[7]841的文化氛圍。與此同時,他們雅好山水且賦詩不止,“賀蘭晴雪”作為寧夏的標志性景觀,賀蘭山必然是其時常登臨游賞之處,由此誕生了大量以賀蘭山為吟詠對象的詩詞作品。如明洪武年間謫戍寧夏的湖南籍詩人潘元凱的《賀蘭九歌》,明正統(tǒng)年間流寓寧夏的江蘇籍詩人陳德武的《寧夏八景詩》,清光緒年間在寧夏任知府的湖南籍詩人謝威風的《登賀蘭山》,清道光年間任寧夏平羅縣訓導的陜西籍詩人王以晉的《賀蘭夏雪》……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梢姡R蘭山主題詩詞的興盛局面是在明清時期寧夏時局穩(wěn)定、社會安寧的基礎上,由外來文士與寧夏本土文士雙方交織互動中共同構建起來的。

        二、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的書寫維度

        早期的賀蘭山主題詩詞作品中,文士們關注較多的是賀蘭山的地緣政治屬性,鮮有對其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描繪。例如,唐代王維的《老將行》云“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弛日夕聞”[8]111~112,盧汝弼的“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8]240(《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金人折元禮的《望海潮·從軍舟中作》云“六郡少年,三明老將,賀蘭烽火新收”[8]293等,皆是將賀蘭山描繪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權交鋒第一線的“形象”,所流露的多是文人們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政治意味遠高于審美價值。金代后期,文人筆下的賀蘭山形象開始有了新的突破。以貢泰父的《題楊得章監(jiān)憲賀蘭山圖》為代表,此詩形象地描繪出冬季的賀蘭山白雪遍覆之景,“太陰為峰雪為瀑,萬里西來一方玉。使君坐對賀蘭圖,不數(shù)江南眾山綠”[8]303。描繪景致形象靈動,其景致不亞于江南眾山的風光。由此,文人雅士們開始了對賀蘭山風光的審美性欣賞。到了明代,因朱宗室的引領,賀蘭山主題詩詞的創(chuàng)作隊伍和作品數(shù)量達到了歷史新高。文人墨客對“賀蘭晴雪”“賀蘭雄關”等景致的沉迷癡醉而歌之詠之的風尚一直延續(xù)到清朝。賀蘭山景觀在明清兩朝文人不斷的注視和書寫中成為著名的文學景觀,積淀了更為豐厚的文化內涵,呈現(xiàn)出多維書寫空間。

        (一)地理空間之維:以山巒景致禮贊江山之勝

        對賀蘭山景致的禮贊是明清時期賀蘭山主題詩詞的重要內容。詩人們從不同角度勾勒賀蘭山風光之美,其中以對賀蘭山雪景的吟詠最為頻繁。賀蘭山山勢高峻,常年的低氣溫和充沛的降水量造就了賀蘭山獨特的雪景。西夏類書《圣立義?!份d:“夏國三大山,冬夏降雪,日照不融,永積:賀蘭山、積雪山、焉支山。”[9]32可見,賀蘭晴雪盛名已久。許多來此的文人將賀蘭晴雪的風光訴諸筆端。一系列以“賀蘭晴雪”“賀蘭古雪”“賀蘭夏雪”為題的“寧夏八景”詩層出不窮。明清兩朝,“寧夏八景”詩題幾經(jīng)修改,但賀蘭雪景這一主題卻依舊保存,成為“寧夏八景”最具地域代表的風景。如朱《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賀蘭山作》云“萬仞雪峰如畫,瀑布風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8]324,描繪出雪峰林立,遍地白雪皚皚,讓人如臨銀河之界。陳德武的《賀蘭晴雪》寫道:“滿眼但知銀世界,舉頭都是玉江山。嚴凝藉雪風威里,眩曜爭光日色間。獨有詩人憐短景,賀蘭容易又青還。”[8]352詩人筆下的賀蘭山儼然一片冰雪世界,其雪景之壯闊美麗,令其愛憐慨嘆不已。

        賀蘭山雪景堪稱一絕,其高峻巍峨的山勢形貌更為世人鐘愛?!秾幭闹竟{證》記載:“賀蘭山,……巍然屹立,丹崖峭壁,翠峰森列,峻極于天。山路險惡,羊腸縈回,真邊場之金城也?!盵10]45明清詩人擅長通過描寫賀蘭山與云天相連突出其高矗巍峨。如明代詩人孟霦《奉和宿赤木口》寫道“重關絕壁郁崔嵬,立馬煙嵐撲面來”[8]952,不僅描繪賀蘭山絕壁之險,還以云氣撲面的登臨之感側面烘托賀蘭山之高邁。清代詩人胡秉正的《吟賀蘭山》一詩對其亦有描繪:“曾從絕頂望,灝氣接蓬瀛”[4]310,從賀蘭山頂一覽眾山小,浮云低聚,氤氳繚繞,恍若置身仙界。此外,青翠的賀蘭山茂林也是賀蘭山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萬木?;\青嶂日”[8]1033(尹應元《巡行登賀蘭山》),“碧樹千行密擁旌”[8]451(王遜《喜見賀蘭山》)等詩句都描繪了賀蘭山翠峰林立的特點。清代以“山屏晚翠”為題的八景詩更多,主要描繪夜幕下賀蘭山的蒼翠之景。如“青涵千樹影,翠抱一城陰”[4]314(王德榮《山屏晚翠》),勾勒出樹影深深映照古城的深秀風光。陶希皋的《奉和赤木口》中“翠壁丹巖聊悵望,青樽白日共徘徊”[8]877將“翠壁”“丹崖”“青樽”“白日”一系列意象相映照以突出賀蘭山的蒼翠。王道增“峭壁插空翠欲流”[8]520、朱遂《賀蘭晴雪》“巖際云開青益顯”[8]849詩句不僅描畫出賀蘭山之崔巍,也突出了其在白云映照之下的青翠之色。

        曾大興在《文學地理學概論》一書中指出,文學景觀的內涵是被不斷補充和豐富的,是可以不斷地被重寫和改寫的[11]242。隨著朝代的更迭,文人墨客觀照賀蘭山的眼光和情感也不斷變化,賀蘭山文學景觀的思想內涵更加豐富。明代以前文士筆下的賀蘭山是苦寒的邊塞形象,如虞世南的《出塞》云“凜凜邊風急,蕭蕭征馬煩”[8]43,譚用之的《塞上》中“秋風漢北雁飛天,單騎那堪繞賀蘭”[8]267,此類作品皆是對賀蘭山以及所在地區(qū)艱苦環(huán)境的書寫,總是流露出“憂”“悲”“畏”“驚”的悲觀消極情緒,主要是因為明前由于賀蘭山地理、政治的邊緣地位,并且長期在黨項、匈奴、瓦剌、韃靼等少數(shù)民族的控制范圍內,所以文人群體面對賀蘭山景觀,帶有他者眼光,把賀蘭山放在與中原之地風景相對立的異地風土來審視。明清時期,隨著賀蘭山的軍事戰(zhàn)略位置的提高,賀蘭山納入中原的統(tǒng)轄之內,中央政府派遣官員來此駐防,賀蘭山成為保一方安寧的軍事防御體系的象征,其獨特的風光自然使前來游賞的文人心搖意動。就藩寧夏的慶王朱曾言:“賀蘭晴雪……隨題而賦之詩,以見風景之佳,形勝之勢,觀游之美,無異于中土也?!盵10]379賀蘭山景被推崇至與中原風光相媲美的地位。還有李守中的《從獵賀蘭山宿拜寺口》、王崇文的《賀蘭山》和周弘禴的《賀蘭山歌》等詩歌,以及“好似江南廬岳上”[8]437,“勝覽分明五岳同”[8]514等詩句,將賀蘭山與中原名山相提并論。贊嘆江山之勝的情感是對賀蘭山秀麗風光的自然涌動,也是詩人們對河山一體心理認同的情緒觸發(fā),情緒轉化的背后折射出文人們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變遷。

        (二)文化空間之維:以塔林道觀文廟烘托儒釋道交相融通的文化氛圍

        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同時也是溝通西域和中原的交通要沖,自秦漢以來,這里就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農(nóng)耕文化的交會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境內孔廟、寺宇道觀遍布城里城外,逐漸形成了儒釋道相交融的地域文化氛圍,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對這一特征也有形象的描繪。反映寧夏佛道文化昌隆景象的詩篇居多,主要緣于明清時期賀蘭山周圍塔林寺廟鱗次櫛比,正如《乾隆寧夏府志》所載:“(賀蘭山)山口內各有寺,多少不一,大抵皆西夏時舊址。”[12]86這些塔林寺廟也是文人墨客登臨賀蘭山時的必賞之景。有的詩人寫賀蘭山佛寺林立的盛況,如明代李夢陽的《夏城漫興》云“云鎖空山夏寺多”[4]197,清代張映梓“山中多夏寺”[4]313(《山屏晚翠》)等。有的詩歌借佛寺道觀抒寫詩人們的佛理道韻,如張燦的《賀蘭僧舍》云“禪房幽隱萬山中,滿地松花曲徑通。斗室升沉千古月,竹窗吐納四時風。浮云乍卷回峰碧,宿雨初收返照紅。半點塵埃飛不到,鳥啼花落總歸空”[4]307。此詩由山中禪房、松花曲徑、竹窗浮云等意象營造出山寺的幽深之境。尾聯(lián)是點題之筆,傳達出一種世事虛空,萬物化零的超脫旨趣。有的詩歌通過抒寫寺廟道觀的清幽靜寂表達詩人隱居山澤的塵外之思,如趙熊飛的《大悲閣望筆架山》云“裹糧游層山,嵯峨登杰閣。四圍列翠屏,一泉溜幽壑。騁情窮遠目,覽景尋真樂……愿置此山巔,常伴云霞爍”[4]303~304?!肚幭母尽份d“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12]87。詩人登上筆架山俯瞰大悲閣,體悟到云游之樂,同時也寄托了回歸山野、縱情山水的向往。

        明清以來寧夏地區(qū)儒釋道三教交融相通的文化氛圍漸濃,“同念一本經(jīng)、同奏一首曲”的現(xiàn)象日益增多。許多山寺廟宇所供奉的神像以及建筑布局也呈現(xiàn)出三教合一的特征。如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的中衛(wèi)高廟磚雕牌坊上的橫批為“三教合一”,其殿內供奉的神像有玉皇、關公和佛陀等,當時是多種宗教信仰者朝拜的圣地。在此文化氛圍的熏染之下,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的創(chuàng)作者常常借“石空夜燈”“北寺清泉”等八景詩來反映這一地域文化特征,如蔣延祿的《北寺清泉》云“風回嵠間響泠泠,閑倚僧寮洗耳聽。不見飛來峰落翠,置身恍在冷泉亭”[4]334。北武當寺位于賀蘭山東麓,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山寺的清幽秀美使詩人陶醉其中,恍若置身于杭州西湖之畔的冷泉亭觀飛來峰。再如《石空夜燈》中“僧閑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2]229。所謂“石空夜燈”據(jù)《乾隆寧夏府志·名勝》云,“至夜佛燈僧燭,炳若列星”[12]105。此詩用鮮明的色彩對比“青”山“紅”燭,寫出夜晚時分賀蘭山上燭光燈塔交相輝映的景象,營造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傊R蘭山主題詩詞以寺廟道觀為書寫載體,勾畫出士人隨境而安、皈依山水、不理塵俗的心靈印跡,見證了寧夏地區(qū)儒釋道文化交流互融的歷史情形。

        (三)心理空間之維:以歷史遺跡抒發(fā)懷古思今之情

        賀蘭山豐厚的歷史遺跡常能觸發(fā)到此憑吊的詩人們的詠古之情,在賀蘭山主題詩歌書寫中留下獨特印記。賀蘭山所在的寧夏地區(qū)歷史悠久,后秦姚興、十六國胡夏赫連勃勃、西夏李元昊均在此建都,朝代更迭,留下了大量的廢城遺宮。西夏時期在賀蘭山所建的大量宮殿至明清時還依稀留存遺跡?!肚幭母尽份d:“元昊故宮,在賀蘭山之東,有遺址。又振武門內,有元昊避暑宮,明洪武初遺址尚存,后改為清寧觀?!盵12]26詩人們面對這些曾經(jīng)熠熠生輝的宮址生發(fā)了無盡的感想?!八械臍v史事件都必然發(fā)生在具體的空間里,那些承載著各類歷史事件、集體記憶、民族認同的空間或地點便成了特殊的景觀,成了歷史的場所。事實上,‘景觀’既是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角色,又是一個巨大的記憶系統(tǒng)?!盵13]67因而賀蘭山歷史遺跡的價值并不在于其建筑方面,而是這些地理場所經(jīng)由士人群體的文學再現(xiàn)所折射的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情感共鳴。

        由此誕生的有關賀蘭山的詠史懷古類作品,多是以時間順序列數(shù)賀蘭山的歷史和書寫登臨體驗兩種方式展開,其間的懷古情愫不盡相同。明代安塞王朱秩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懷詩,是明清賀蘭山懷古詩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朱秩炅為靖王季子,年少時父母相繼離世,就藩寧夏時朝廷對其權力多加限制,這些經(jīng)歷讓他在登臨賀蘭古跡時常流露著悲世之意?!豆炮V{》以“賀蘭山下古冢稠”[4]178起興展開聯(lián)想,古冢即西夏王陵,據(jù)志書載:“李王墓賀蘭之東,數(shù)冢巍然?!盵2]179這描繪了西夏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變革,最后“人生得意需高歌,芳樽莫惜朱顏酡”表達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想法?!短m山懷古》中“戈甲氣銷山色在,綺羅人去輦痕留。文殊有殿存遺址,拜寺無僧話舊游”[2]17。詩人站在賀蘭山前,想起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金戈鐵馬的征戰(zhàn)和王公貴族往來匆匆的身影,轉而回到現(xiàn)實卻只見拜寺口、文殊殿留有隱約可見的遺址,曾經(jīng)的輝煌顯貴和眼前的寂寥蕭瑟形成鮮明對比。最后以“可堪回首暮云稠”把物是人非的唏噓藏匿于層層暮云之中。清吳復安的《賀蘭懷古》云“我來游此地,懷古百愛攢,或為赫連城,今見沙草寒?;驗樵还?,今衹余荒壇。雄圖今何在?蒼蒼霧靄團”[8]2084。詩歌點明詩人游“赫連城”和“元昊宮”只見一片荒蕪余燼,曾經(jīng)的輝煌霸業(yè)和遠大的抱負,如今化作云煙消弭在歷史的烽煙之中,抒發(fā)了王朝興衰的感嘆。趙尚仁的組詩《賀蘭山懷古》歷數(shù)賀蘭山從秦到明的歷史,書寫了賀蘭山這片土地烽鼓不息、枕戈寢甲的壯闊歷史,凝結了豐富的情感意蘊。其詩首句“君不見,骷髏臺前白草生,名臣勇將共千古”[4]362,贊頌將士們浴血奮戰(zhàn)的不朽精神。第六首詩中“莫論英雄成敗事,江山翻復去來波”,飽含詩人對王朝更迭的理性思考。

        三、明清賀蘭山主題詩詞的多重價值

        由上述可見,明清文人墨客對賀蘭山并不是單向度的吟詠描繪,而是多維呈現(xiàn)、多重書寫。多維空間營造出的立體多元的賀蘭山形象,所附著的價值亦是豐富多元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充實明清邊塞詩的思想內涵。我國地域遼闊,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從而構成百花齊放的中國文學,邊塞詩歌是中國文學版圖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早在《詩經(jīng)》就有以邊塞為題材的作品,此后各代文人接續(xù)書寫,至唐代邊塞詩迎來了創(chuàng)作高峰,以王昌齡、高適、岑參、王之渙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多維度地呈現(xiàn)了邊塞文學的風貌,造就了“盛唐氣象”的輝煌局面,涌現(xiàn)了蕭關、玉門關、陽關、大漠、塞草、烽煙等典型的邊塞意象,積淀了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及思鄉(xiāng)情切等情感,并成為文學史上的母題被不斷延續(xù)書寫。賀蘭山是各民族的棲息之地,也是中原和邊地政權爭奪的疆域,亦是邊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歷史疊合之下構成了邊塞文學的獨特意象。文化活動對地理空間具有重要作用。賀蘭山因為地理政治上的邊緣地位一度被視為蠻荒之地,然而在詩人不斷的尋幽探勝之中,賀蘭山逐漸擺脫了荒僻的形象,生發(fā)出絢麗多姿的色彩。賀蘭雪景、山屏晚翠、石空夜燈和北寺清泉等構成了賀蘭山文學景觀的點和面,展現(xiàn)了賀蘭山或巍峨蒼郁或如夢仙境的特點。賀蘭山上的西夏離宮成為明清文人抒發(fā)懷古之情的寄托對象,憑借獨特的歷史成為區(qū)別于中原烏衣巷、朱雀橋、西塞山等地的懷古勝地,亦奏響了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昔盛今衰興替的共同情懷,凝結成極具西北歷史文化特征的詠古意象。賀蘭山憑借曼妙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底蘊成為西北地區(qū)詩意的審美對象,并不斷充實著明清邊塞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涵。

        其二,勾勒多民族相互依存的和諧畫卷。賀蘭山一帶自古就是各民族頻繁活躍的地帶。鮮卑、匈奴、羌、黨項、女真、契丹等少數(shù)族群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凝結了深厚的情誼,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局面。賀蘭山主題詩詞作品繁榮的背后是各民族團結和諧的文化縮影。一方面,明清王朝推行“文德以化遠人”的儒學政策,發(fā)揮其“保障民族間和睦共處、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民族多元互動則為民族間彼此文化認同提供溝通橋梁和紐帶”[14]1作用,賀蘭山詩詞作品中“德政移邊俗,蘭山氣色和”[8]703,“塞北江南文教通”[8]406等詩句是詩人們對寧夏文化交流場景的詩意刻畫。另一方面,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看,賀蘭山主題詩詞的創(chuàng)作者,既有派遣謫戍的外籍文人官員,又有由當?shù)匚幕甜B(yǎng)孕育的本籍文人,既有漢族文人,也有少數(shù)民族文人,他們?yōu)閷幭牡幕A設施建設貢獻了力量,用審美的眼光欣賞這片土地的風光,共同奏響了賀蘭山詩歌的華美樂章,使得中原文化和邊地文化交織互匯。

        巍巍賀蘭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與記憶,也構筑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賀蘭山主題詩詞中也隨處都能捕捉到民族交往交流的歷史印記。明代以前的詩人常以賀蘭山的高險襯托思鄉(xiāng)情切。明清文人對賀蘭山巍峨險峻的描繪以強調其對國家的防御保衛(wèi)作用。孫惠的《初到寧夏睹賀蘭山有感》云“賀蘭天作鎮(zhèn)三邊,保障中華豈偶然……四海一家歸圣主,江南塞北總山川”[10]410,點明賀蘭山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雄踞榆林、寧夏、甘肅三邊,保衛(wèi)邊境安全,并指出天下一家的觀念。馮清的《賀蘭山》云:“險設名山志賀蘭,華夷界限勢巑岏。千尋西北屏幃轉,萬代東南衽席安?!盵8]752賀蘭山以地勢險峻成為西北御敵的天然屏障,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提供了地理保障。吳復安的《九日游賀蘭山》云“乘興登高遙望處,山河環(huán)抱壯邊城”[8]2086,也指出賀蘭山屹立邊塞,護佑一方。對比可見,此際詩人們筆下的賀蘭山已不同于以前文學作品中那種帶有鮮明的異域屬性,而在心理層面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載體,由此彰顯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fā)展歷程。

        要言之,通過明清文人墨客的多維度文學書寫,賀蘭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探索,人生況味豐富的士人們常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和審美體驗融入其中,由此豐富了賀蘭山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引人矚目的文學景觀。“文學景觀的價值也是巨大的。除了文學的價值,它還有建筑的價值、歷史的價值?!盵15]經(jīng)由明清詩人的多維度書寫,賀蘭山景觀一改之前蠻荒偏僻之地的消極印象,清晰地昭示著賀蘭山的審美形象和文化內涵的變遷,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演進的歷史軌跡。由此可見,賀蘭山文學景觀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過程中,發(fā)揮了相應的文學效能,文學景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新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乱码窝窝久久国产无人精品|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天堂av|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91精品国产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人肉av在线一区二区| 影视a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三级|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视频女同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精品国产一品二品三品|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女人被狂躁到高潮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性色av|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2017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 品色堂永远免费| 91手机视频在线| 五月停停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娇妻在交换中哭喊着高潮| 六月丁香久久|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叶草|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