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元、韓元、印度盧比、印尼盾等多國本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引發(fā)市場擔憂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穩(wěn)定。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對美元匯率跌破158日元兌1美元,再次刷新199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去年年底,韓元對美元匯率不到1300韓元兌1美元,目前已跌至近1380韓元兌1美元。4月16日盤中一度失守1400韓元關口。同時,其他多個亞洲國家貨幣也呈現類似走勢。印度盧比、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越南盾、菲律賓比索等亞洲貨幣均持續(xù)走出下行曲線。
在日本,日元大幅貶值帶來了嚴重的輸入型通貨膨脹,進口成本上升,導致好不容易穩(wěn)定的食品價格、汽油等能源價格再次上漲。在韓國,由于食品和能源嚴重依賴進口,韓元貶值導致通脹走高。今年3月,韓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1%,超出市場預期和韓國央行目標區(qū)間。韓國民眾生活壓力明顯加重。另外,韓元貶值還會引發(fā)資本外流、擾亂金融市場。在印尼和越南等國,由于經常賬戶赤字、通脹率和外債水平較高,本幣大幅貶值讓償還巨額外債及利息變得更為困難,對經濟穩(wěn)定構成更大風險。
絕大多數分析師在談及亞洲多國貨幣貶值時,都會將原因歸結到“強勢美元”。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把基準利率保持在高位,加之近年來地緣局勢持續(xù)緊張,導致全球資金流向美元。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美國貨幣政策激進多變、財政政策“寅吃卯糧”,利用美元主導地位肆意收割全球財富、轉嫁危機,不斷引發(fā)國際市場動蕩,令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據新華社4.2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