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長江源之秋》
1.本丈作者從青海格爾木啟程,翻過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跨過楚瑪爾河,來到長江源頭的一個高原湖泊——雀莫湖,最后抵達姜根迪如冰川,順利完成了這次長江源考察,也領(lǐng)略了長江源秋天的奇美景色。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中,作者循行程寫了兩天的活動,其中以寫第一天的見聞為主,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從安營在各拉丹冬雪山腳下,到駛過冰河,最后進入冰塔林。
2.二者都體現(xiàn)出了高原反應(yīng)的嚴重。這樣寫能從側(cè)面反映各拉丹冬的自然環(huán)境,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見”的獨特性,體現(xiàn)了作者努力克服身體的不適,堅持行走、體驗、考察,使本文染上了一層壯觀的色彩,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也超越了“觀賞自然”的范疇。
《青草沙:凌波仙子的驚鴻一瞥》
1.本文運用定點觀察法描寫了青草沙水源地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四季不同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青草沙的喜愛之情。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則運用移步換景的寫法,隨著立足點和觀察視角的變化,作者筆下的景物也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
2.本文大量使用擬人、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凸顯了青草沙的美。《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中,對各拉丹冬的描寫有詳有略,使文章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