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玉蓉 熊誠 李靜 陳玉龍 梁慶學
摘要:某人行天橋的主橋為簡支鋼桁架結構,橋梁平面布置為H形。通過MIDAS CIVIL軟件對鋼桁架梁、鋼平臺及連梁進行計算分析,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其結構設計滿足規(guī)范要求,還介紹了天橋設計要點,可為類似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行天橋; 鋼桁架梁; 結構計算; 特征值
中圖分類號:U448.11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快速交通的不斷發(fā)展,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逐步完善,人行過街系統(tǒng)也在不斷發(fā)展。按規(guī)范要求,當行人與非機動車穿越快速路或有封閉要求的道路時,必須采用立體交叉的方式[1]。其中,人行天橋發(fā)展最快,應用最廣。在一些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中由于中間沒有設置綠化帶,橋梁沒有在跨中設置墩柱的空間,因此對人行天橋跨越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鋼桁架結構具有承載能力大、剛度大、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觀、行人舒適感強等特點[2],使得鋼桁架人行天橋被廣泛應用。
1工程概況
某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為宜昌市的重點建設項目,主線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主線橋梁寬度為18~25.5 m,雙向4~6車道,設計車速為60 km/h,主輔共面段長875.3 m,紅線寬度26~56 m。
本文結合項目的項目特點,經(jīng)分析研討在主輔共面的交叉路口擬興建一座人行天橋,對該人行天橋進行方案比選后,推薦天橋方案主橋為簡支鋼桁架結構,橋梁平面布置為H形,如圖1、圖2。該處主線雙向六車道,輔道雙向4車道。道路橫斷面布置為41 m。
2主橋結構設計
2.1上部結構
天橋主橋為簡支鋼桁架結構,采用“工廠節(jié)段預制、現(xiàn)場焊接拼裝”的方法施工。計算跨徑為55.55 m,鋼桁架全長56 m,鋼桁架寬5 m,高5.45 m。上下弦桿均采用箱型截面,截面寬度400 mm,高度為450 mm,板厚為16~18 mm。北側兩端分別接長14.669 m和17.037 m鋼箱梁連梁,南側兩端分別接長19.457 m和12.681 m鋼箱梁連梁,鋼箱梁寬3.5 m,高1.2 m。
2.2下部結構
主梁橋墩采用鋼平臺接直徑為1.2 m圓形鋼柱,2.5 m×2.5 m×2 m承臺接直徑2根1.5 m鉆孔灌注樁。連梁與鋼平臺固結。
3荷載計算
3.1恒載計算
(1)自重:鋼結構78.5 kN/m3;
(2)橋面鋪裝:8 mm厚鋼板及C30壓模防水混凝土(均厚59.25 mm),縱橋向二期恒載(含雨棚、欄桿)按16.0 kN/m計算;
(3)基礎不均勻沉降: 5 mm;
3.2活載計算
(1)人群荷載:跨度L=56 m,w=[5-2×(56-20/80)]×(20-4.2/2)/20=3.67 kPa;
(2)溫度荷載:整體升降溫±25 ℃;
(3)風荷載:v=27 m/s,風壓為W0=v2/1.6=0.46 kPa。
W=K1·K2·K3·K4·W0=0.85×0.8×1.3×0.8×0.46=0.325 kPa
上弦桿風荷載為0.325×0.45=0.15 kN/m,下弦桿風荷載為0.325×0.45=0.15 kN/m。
4結構計算與分析
使用MIDAS/Civil軟件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對人行天橋進行驗算。
4.1鋼桁架梁計算分析
鋼桁架結構分為上弦桿、下弦桿、腹桿,均采用梁單元模擬,如圖3。
4.1.1鋼桁架應力分析
按《公路橋涵鋼結構規(guī)范》驗算上部結構強度、穩(wěn)定性[3]。
經(jīng)計算,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基本組合效應比偶然組合效應大,故以下只列出基本組合的結果。
工程結構危玉蓉, 熊誠, 李靜, 等: 某鋼桁架人行天橋的計算分析
4.1.1.1弦桿應力
由圖4、圖5可以看出,荷載組合作用下上、下弦桿的最大拉應力為103.3 MPa,最大壓應力為67.1 MPa,均小于JTG D64-2015《公路鋼結構橋涵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容許應力[σ]=270 MPa。
4.1.1.2腹桿應力
由上圖6可以看出,荷載組合作用腹桿的最大拉應力為67.6 MPa,最大壓應力為44.4 MPa,均小于JTG D64-2015《公路鋼結構橋涵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容許應力[σ]=270 MPa。
4.1.1.3下橫梁應力
由圖7、圖8可以看出,荷載組合作用下橫梁的最大拉應力為94.4 MPa,上橫桿最大壓應力為3.3 MPa,均小于JTG D64-2015《公路鋼結構橋涵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容許應力[σ]=270 MPa。
4.1.2鋼桁架梁撓度分析
4.1.2.1恒載撓度
全橋落架后自重、二期恒載引起的撓度見圖9~圖11(單位:mm)。
4.1.2.2人群荷載作用下?lián)隙?/p>
由圖11可以看出,人群荷載下最大撓度為12 mm
4.1.3鋼桁架梁特征值分析
結構特征值分析采用子空間迭代法,二期恒載通過 Midas程序中荷載轉化為質量功能,將二期恒載轉化為節(jié)點質量計算。該橋在設計過程中,對比了3種不同截面的下橫梁的特征值,如圖12、表1所示。
經(jīng)綜合比選后,下橫梁選擇截面2(I形),3階豎向自振頻率f=3.045 Hz>3 Hz,見表1,滿足CJJ 69-1996《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4]。隨著振型階數(shù)的增大,人行天橋的自振頻率也不斷增大。
4.2連梁應力分析
主梁橋墩采用鋼平臺接鋼柱,連梁與鋼平臺固結,如圖13所示。
4.2.1連梁正應力
由圖14、圖15可以看出,連梁最大壓應力62.0 MPa、最大拉壓力49.5 MPa均小于210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4.2.2連梁剪應力
由圖16可以看出,連梁最大剪應力18.6 MPa小于120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4.2.3連梁位移
由圖17可以看出,連梁恒載和活載組合下連梁最大位移5.4 mm:5.4/20707=1/3835<1/1600,則連梁結構不需設置預拱度。
5設計要點
(1)節(jié)點處立面內外鋼板采用整體板切割成節(jié)點板,不僅外觀效果更好,還能改善桁架節(jié)點受力。
(2)大跨徑簡支鋼桁架結構設計時,影響鋼桁架豎向自振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桁架的高度。設計時應選擇合理的鋼桁架高度。
(3)大跨徑簡支鋼桁架桁高取值都比較高,通常約為跨徑的1/10,節(jié)點間距可以取得較大,以增加天橋的通透性,輕盈感。
(4)為避免共振,減少行人不安全感,天橋上部結構豎向自振頻率不應小于3 Hz,若結構豎向自振頻率不滿足要求,可通過以下措施來調整設計:①調整天橋結構特性參數(shù)(斷面高度、桿件規(guī)格、天橋質量)等,增大結構剛度來調整。②在結構上增設減震裝置,減少結構的振動效應,通常采用TMD(調頻質量阻尼器)減震器。
本橋是通過調整下橫梁的規(guī)格尺寸,使鋼桁架豎向自振頻率滿足規(guī)范要求。
6結論
通過對鋼桁架梁、鋼平臺及連梁進行建模計算分析,分析結果顯示:
(1)在成橋使用階段,主梁各截面應力分布良好,滿足規(guī)范要求。
(2)結構在自重和人群荷載下的變形均滿足使用要求。
本文針對該人行天橋進行了計算分析,總結出了天橋設計要點,希望能為今后類似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guī)范: GB 55011-2021[S].
[2]劉曉捷,邵忠民,喬―宇.鋼桁架結構在人行天橋中的應用[J].市政技術,2012(6).
[3]公路鋼結構橋涵設計規(guī)范: JTG D64-2015[S].
[4]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guī)范: CJJ69-1995[S].
[作者簡介]危玉蓉(1985—),女,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道路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