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璇 金玥 潘瑞玉
摘要:文章在參考數字素養(yǎng)、網絡風險感知、網絡風險防范能力、價值觀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理論模型,提出相應假設。選取了浙江省的部分城市、城鎮(zhèn)和農村作為調查區(qū)域,對新時代青年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并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了數理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數字素養(yǎng)顯著正向影響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數字素養(yǎng)顯著正向影響價值觀;價值觀在數字素養(yǎng)與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關系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根據研究結論,文章從個人和社會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青年;數字素養(yǎng);價值觀;網絡風險感知;網絡風險防范能力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4.057
中圖分類號:D 432.6,G 252,TP 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碼:1672-7274(2024)04-0-03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Literacy on Youth's Perception and Prevention of Network Risks in the New Era
SHAO Zixuan, JIN Yue, PAN Ruiyu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such as digital literacy,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network risk prevention ability, and valu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hypotheses. Selected some cities, towns, and rural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survey areas, conducted a random sampling survey on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and conducted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gital literac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and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Digital literac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values; Values play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literacy and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and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article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rom both person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Keywords: youth in the new era; digital literacy; values;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network risk prevention capability
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傳播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據2023年《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guī)模超過9億人次,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0%,其中新青年是智能媒體使用的主力軍。而在網絡日益普及的同時,其不穩(wěn)定性也在不斷增加。網絡的普及雖給社會交流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給青年的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和影響。
因此,隨著智能化發(fā)展不斷地推進,新青年的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了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重點問題之一。為探尋其影響因素,解決該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通過探究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現狀與水平,解釋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影響因素,希望能夠為提高新青年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為進一步深入推進網絡安全建設做準備。
1? ?文獻綜述
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是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不同的網絡風險在互聯網上相互交織。隨著網絡的不斷發(fā)展,網絡風險自發(fā)性、突發(fā)性、沖突性、難控性等問題逐漸顯著[1]。網絡風險主要由網絡暴力、網絡色情、個人信息泄露和網絡詐騙組成。其中,網絡暴力時常發(fā)生在網絡空間中,受害者的名譽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利會受到侵犯,影響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甚至還會導致自殺自殘等嚴重后果[2]。當今社會,在技術不斷更迭的背景下,個體技能和素養(yǎng)的邊界正在不斷地被拓寬,該變化也意味著對數字時代適應能力的要求在不斷地提升,所以僅僅具備技術使用技能并不能夠滿足數字化時代高質量生活的需求[3]。據此,袁珊婷總結出影響風險感知的五個主要因素是情緒因子、啟發(fā)式偏差、過度自信、證實偏差以及框定偏差,同時人們對風險感知的判斷還會受到心理、社會、文化以及制度等社會方面的因素的影響[4]。此外,個人的年齡、性別、地區(qū)、收入以及教育程度也有可能成為風險認知的影響因素[5]。許志紅通過實證研究具體分析了數字素養(yǎng)與網絡健康使用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政策法規(guī)認知、情緒智力和網絡健康使用會隨著數字素養(yǎng)的提升有所提升[6]。綜上,因為有關研究數字素養(yǎng)和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文獻較少且不夠深入,所以文章會從這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 ?研究與假設
基于社會認知等理論的相關文獻,文章將數字素養(yǎng)、價值觀、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四者結合起來,以價值觀為中介構建出數字素養(yǎng)與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相關模型,并提出以下假設,具體如圖1所示。
2.1 數字素養(yǎng)和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
李秀芹提到數字素養(yǎng)教育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對于媒體信息選擇、鑒別和批判的能力,同時能夠提升其思想意識和批判意識[7]。當代生活,每個社會群體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數字素養(yǎng),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迎接數字化生活方式的挑戰(zhàn)并抓住其所帶來的機遇,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下的數字化發(fā)展[8]?;谝陨戏治?,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1: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感知有正向影響。
H2: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防范能力有正向影響。
2.2 數字素養(yǎng)和價值觀
李秀芹認為數字素養(yǎng)是大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它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責任感和價值觀[7]。數字素養(yǎng)也是塑造全民網絡價值觀的重要因素[9]。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3:數字素養(yǎng)對價值觀有正向影響。
2.3 價值觀和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
社會反應機制中的第一條途徑就是啟發(fā)式價值觀。張恩典提出這一機制傾向于在左右個體的風險感知前,需要先滲透和影響個人的價值體系[10]。張文惠也認為價值觀反映了群體共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它通過群體的角度來了解公眾的風險感知;在數字技術帶來的多元價值觀沖擊下想要保持理智與冷靜的分析與判斷,辯證地看待智能時代下數字化的多元影響必須具備科學的數字思想價值觀[11]。只有具備科學的數字思想價值觀,才可在數字技術帶來的多元價值觀沖擊下保持理智與冷靜的分析與判斷[8]?;谝陨戏治觯狙芯刻岢鋈缦录僭O。
H4:價值觀在數字素養(yǎng)和網絡風險感知之間起中介作用。
H5:價值觀在數字素養(yǎng)和網絡風險防范能力之間起中介作用。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共向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和嘉興等五個城市投放578份問卷,除去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513份。
3.2 測量工具
文章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α信度系數法進行問卷信度分析,本文李克特量表中共包含31個題項。本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13,說明本次調查問卷信度在可接受范圍內,量表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有效的、可靠的。
問卷設定了有關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測定的19個指標項,有關價值觀作中介變量的3個指標項,有關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影響因素的9個指標項。其中,KMO值為0.934,大于0.7,巴特利特檢驗結果為p<0.001,這說明研究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通過因子分析,將旋轉后的成分矩陣中的因子命名為數字素養(yǎng)。
此外,本文李克特量表中還加入了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專業(yè)類型、行業(yè)、個人年收入、居住地等人口學統計特征。
3.3 統計分析
本文主要運用EXCEL對被篩選過的數據進行處理與運算,再通過SPSS 24.0進行數據分析,如描述性統計分析、數據回歸分析等。
4? ?數據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新青年數字素養(yǎng)調查的主體成員中男性成員的比例為53.21%;年齡分布主要分布在35~44歲,占38.4%;大部分新青年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大?;虮究普?3.88%,其中學習理科的新青年占63.74%;工作單位在國企及事業(yè)單位的占24.95%,私營及個體經營戶占32.75%,高校占42.3%;工作年限大部分都在1年及以下,占44.44%;個人年收入5萬以下的新青年人數量最多,占47.95%;居住地在農村的占25.34%,小城鎮(zhèn)占32.36%,城市占42.3%。
4.2 水平、方差和相關分析
通過運用SPSS 24.0對本文的研究變量進行水平分析,新青年的數字素養(yǎng)較為良好(3.66),其網絡風險感知處于中等水平(3.46);新青年的網絡風險防范能力良好(3.75),價值觀比較正向(3.35)。
因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a=0.05則有顯著影響,所以通過方差檢驗可以發(fā)現,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行業(yè)、個人年收入、居住地對網絡風險感知有顯著影響;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受教育程度、行業(yè)、工作年限、個人年收入、居住地對網絡風險防范能力有顯著影響。
以上相關數據分析顯示:數字素養(yǎng)與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數字素養(yǎng)與價值觀有顯著的相關性;價值觀與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有顯著的相關性。
4.3 假設檢驗
通過對文章的研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數字素養(yǎng)對價值觀及價值觀作中介變量時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P值均小于0.001,回歸系數均大于0,說明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感知、網絡風險防范能力有正向影響,即H1、H2假設成立,其回歸系數分別為0.333、0.611。
數字素養(yǎng)對價值觀有正向影響,其回歸系數為0.6,假設H3成立。價值觀作中介變量后數字素養(yǎng)對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的P值分別為0.313、0.485,假設H4、H5成立,因此價值觀在數字素養(yǎng)和網絡風險感知、網絡風險防范能力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5? ?結束語
5.1 研究結論
文章通過對浙江新青年的實證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數字素養(yǎng)是提高新青年網絡風險感知與防范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價值觀在數字素養(yǎng)與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在價值觀、網絡風險感知及防范能力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梢娬憬r村新青年網絡風險防范能力提升任務艱巨,新青年總體價值觀有待提升。
5.2 實踐啟示
在個人層面,新時代青年應當學會合理使用學習App,如百度、嗶哩嗶哩等常用的數字化學習工具,努力做到跟數字世界信息和語言同步,提升在學習方面的參與性與主動性,主動地去學習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知識,從而深化對數字素養(yǎng)的理解。與此同時,在學校學習時積極聆聽防詐騙、網絡安全等講座,這樣在遭遇網絡詐騙等社會事件時能夠做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在日常的行動與思考中去強化自身對網絡詐騙、信息騙取等不法行為的辨別與防護能力,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高自身的數字素養(yǎng),從而能夠更加辯證性地認識數字化。
在社會層面,政府應推動優(yōu)質資源共用共享,拓展數字資源獲取渠道,讓更多人能夠學網、懂網、用網,完善數字技能教育培訓體系,從而促進數字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在加強數字素養(yǎng)宣傳教育方面,政府可通過轉變傳統培育模式,豐富數字素養(yǎng)的在線教育模式,再通過加強人才補貼力度、常態(tài)化舉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活動來引進和培育數字管理人才,推動數字經濟的進步,帶來更好的管理模式?!?/p>
參考文獻
[1] 金偉,白舒婭.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tài)風險的特點及防控策略[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4):59-65.
[2] 郭開元,車世琨,王路化,等.青少年網絡安全狀況、影響因素和對策研究報告——以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為調查樣本[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3):75-79.
[3] 歐陽慧英.青少年數字智力模型構建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4] 袁珊婷.網絡安全保險及網絡安全風險感知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
[5] 程雪.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5):76-77.
[6] 許志紅.數字素養(yǎng)與網絡健康使用——政策法規(guī)認知與情緒智力的作用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8):13-17.
[7] 李秀芹.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數字素養(yǎng)培育[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1):19-24.
[8] 陳霞.智能時代大學生數字素養(yǎng)提升策略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3(9):55-57,23.
[9] 鄭彩華.數字化時代中國學生數字素養(yǎng)的培育及提升[J].青年學報,2021(4):64-70.
[10] 張恩典.食品安全風險的社會放大及其法制因應之道[J].科技與法律,2014(1):8-25.
[11]張文惠.公眾網絡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及群體劃分研究[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7(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