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有毒,輕則腹瀉重則傷身”的說法在養(yǎng)生界廣為流傳,隔夜茶的“威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真相遠沒有那么夸張。之所以有人認為隔夜茶有毒,是覺得茶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成為細菌、真菌繁殖的溫床,長時間靜置還有可能滋生其他有害微生物,飲用后可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胃腸感染癥狀。
其實, 隔夜茶沒有嚴格的定義,主要是針對泡了過久的茶而言。通常,人們泡茶的水溫在90℃~100℃,一般的細菌都會被殺死,并且茶葉本身的一些物質就具備一定的抗菌作用。敞口放在室內(nèi)的茶水,會有少量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但茶里的細菌生長非常緩慢,所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另外,泡了過久的茶水,除了顏色容易變深且口感較苦外,并不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之所以顏色會變深,是茶多酚氧化造成的。所以泡久的茶可以喝,但是太苦了沒必要喝。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