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宇飛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上海 201323)
民用飛機構型管理即在飛機全生命周期內,建立和維護飛機及組成產品的功能和物理特性與產品的需求/設計要求和構型信息之間的一致性的確認與管理過程。但此類管理更多針對飛機產品本身而言,在民機試飛領域未能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重點針對民用飛機飛行試驗全周期構型管理思路進行研究。
從試飛構型管理工作本身:(1)在組織管理方面,雖然各型號都成立了飛行試驗構型控制團隊(CCT),但對于CCT 管理的范圍、議事原則,輸出物的作用尚沒有明確規(guī)定,同時參與公司級CCB 和CCO 的人員缺乏整體團隊的支撐,對于設計更改的評估未能做實。(2)在管理范圍方面,文件管理平臺的數據雜亂,僅有質量流程的上下游關系,在數據內容上沒有關聯(lián)。(3)在設計更改評估方面,設計更改影響的評估依據不足,對于更改時間、更改周期無法評估,對受影響科目無法評估,包括科目的有效性和科目的執(zhí)行時間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除了構型管理本身工作之外,還有部分業(yè)務工作存在缺陷,需要通過構型管理手段來解決和完善:(1)在試飛需求管理方面,針對捕獲的每條需求,無法在需求落實的過程中體現完整性,并且在設計過程中無法一一映射飛機級、系統(tǒng)級試飛需求的內容。(2)在精細化管理方面,測算長周期研制類項目以及短平快的優(yōu)化項目,從試飛科目角度出發(fā),要對那些沒有完整策劃的文件,需要建立起以完成試飛科目為導向的試飛文件體系。(3)在試飛規(guī)劃方面,我們需要構型發(fā)展計劃作為試飛規(guī)劃的輸入,但構型發(fā)展計劃與試飛科目規(guī)劃之間是需要有科目構型需求為媒介的,這在項目前期規(guī)劃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輸入。(4)在試飛實施方面,試飛科目的V0 報告發(fā)布太晚,一般在科目實施前5 ~10天完成編制,再做構型的差異評估,影響科目實施并影響科目整體規(guī)劃的工作。
整體目標:將飛行試驗構型數據結構化,建立全周期的試飛構型管理體系,管好飛行試驗期間飛機構型。
具體分解下來:(1)從納入構型管理的文件角度去升級,擴充到研制的全流程,把各型號的飛行試驗構型控制團隊CCT 的作用發(fā)揮出來;(2)從數據結構化的角度去梳理,理清研制流程規(guī)定的文件本身內容上下游承接關系,目標從流程中任何一個點都能關聯(lián)出一系列的數據鏈。
按照結構化戰(zhàn)略思維,若想達成目標,要從切分問題開始,因此采用MECE 原則,使用流程法對我們的目標進行切分。
(1)確定全周期試飛工作需要的結構化數據。(2)建立對結構化數據的構型管理機制。(3)探究V0 報告與結構化數據的比對關系。(4)生成標準的科目構型需求矩陣。
目標1、2 旨在升級中心現有的構型管理體系,以應對試飛全周期內技術管理、項目管理的需要,目標3、4 旨在提升中心科目構型管理能力,吃透飛機構型和科目之間的關系,形成技術積累和型號試飛標準,用以指導后續(xù)型號。
根據型號研制經驗,結合型號各研制階段所需的數據,初步設想按照以下架構進行規(guī)劃。
(1)功能基線:試飛任務分工;(2)分配基線:試飛任務量規(guī)劃,試飛要求,試驗試飛科目清單;(3)設計基線:試飛大綱,測試任務書,改裝設計數模;(4)產品基線(用其概念,可以更名為試飛基線):試飛任務單(狀態(tài)點矩陣),科目構型需求V0,測試改裝構型文件。
定義好這些數據范圍后,根據科目清單,建立試驗視圖,定義好試驗視圖的各個節(jié)點,在后續(xù)文件發(fā)布過程中,進行文件關聯(lián)掛接。具體形式如圖1 所示。
圖1 試驗視圖
項目初期成立構型管理組織,發(fā)布試飛構型管理大綱,明確項目構型管理的要求,一切涉及基線的更改都需要依托構型管理組織進行決策。
(1)在初步設計階段前:凍結一版功能基線,持續(xù)維護功能基線;(2)在詳細設計階段前:凍結一版分配基線,持續(xù)維護功能基線,分配基線;(3)在全面試制階段前:凍結一版設計基線,持續(xù)維護功能基線、分配基線、設計基線;(4)在試驗試飛階段前:采用實物構型的概念,建立起試飛科目狀態(tài)監(jiān)控機制,實現實時比對基線和實際狀態(tài)的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全周期構型管理
在確立好基線后,任何變更都需要通過飛行試驗構型控制團隊進行審議決策。整個過程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體系,并且作為后續(xù)更改落實的依據和輸入。用構型管理的4 個要素分解如下。
(1)構型定義:在各個轉階段評審中,定義為構型基線的文件需要通過評審,在通過評審后,即視為納入構型基線,完成構型定義;建立起以試飛科目為索引的科目編號原則,在試驗視圖上建立好節(jié)點。(2)構型更改控制:構型文件一旦經過評審、凍結并經正式發(fā)布后,即需納入構型基線進行控制,所有受控的構型數據無法直接更改,必須統(tǒng)一經由責任團隊提出更改申請、評估、批準后方能實施更改,所有更改均需要由飛行試驗CCT 團隊領導批準,更改可以根據初步判斷的影響等級,分好I 類更改,II 類更改,由不同層級的團隊領導進行批準。更改流程如圖3 所示。(3)構型紀實:構型狀態(tài)紀實的目的是記錄試飛過程中構型狀態(tài)和構型控制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和數據,為試飛結果的有效性提供判據。至少應包括試飛整條數據鏈狀態(tài),并根據科目構型需求進行文件和實物狀態(tài)的比對工作,以作為后續(xù)局方制造符合性檢查的依據;同時,對于構型控制過程中所有的更改記錄也需要進行紀實工作。(4)構型審核:試飛構型審核建議結合質量審核同步開展,其中應包括體系文件審核、構型文件審核,以及實物構型的審核。重點應側重于文件和實物之間差異關系的審核。
圖3 構型更改控制流程
在試制階段,策劃一次完整梳理的科目V0 報告,以此為基準去納入試飛構型管理。
V0 報告中所提到的數模號、軟件版本號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與飛機設計基線中的結構視圖DCI 和系統(tǒng)視圖SCI 的對應關系,同時還需要建立與測試改裝結構數模的對應關系,將測試改裝數模納入飛機設計基線統(tǒng)一管理。管理模式詳見圖4 所示。
圖4 構型管理模式
在試驗試飛階段,科目V0 報告必然存在迭代更改,但每次更改需要在試飛CCT 討論通過,有利于試飛工程吃透試飛的需求,探究出驗證目的。
理想狀態(tài)下,需求設計應在進入試飛階段前拿出所有試飛科目的V0 報告,以支持搭建起完整的試驗視圖,用以在試飛期間進行管理。但實際過程中,如無法在前期完整梳理出科目構型需求,可以采用發(fā)一份建一條數據鏈的方式予以彌補,但也帶來了逆向梳理科目數據鏈的過程,無法按照正向設計的原則,去完整策劃全周期的試飛構型管理工作。
隨著經歷的型號越來越多,其中相似科目的科目構型需求基本能識別清楚,尤其在表明符合性試飛上,對后續(xù)型號有更多的參考意義。
科目簽發(fā)TIA 后,徹底凍結了科目構型需求,可以與前序型號試飛時進行對比,并完善標準的科目構型需求,用以指導后續(xù)型號工作。
定人:制訂完整的飛行試驗CMP(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構型管理計劃),建立合適的構型管理體系,定好對應飛行試驗CCT 的組織成員;定責:組織梳理流程,基于需求管理、研制門禁去梳理文檔數據結構。同時,梳理內在的數據接口,從科目需求角度出發(fā),倒推文檔內部的關系;定方法:制定CCT 的議事規(guī)則,構型更改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定工具:開發(fā)軟件,在文件平臺上,搭建試驗視圖,去關聯(lián)和掛接產品數據。
有前序型號的基礎數據,有開展構型管理的經驗,可以得到更多的項目支持。
設計單位很難在詳細設計階段拿出一版相對細致的試飛要求,在試制階段拿出一版相對完整的科目V0 報告,需要采取運動式的拉網梳理工作;項目需要投入專門的人力負責此項工作,需要挖掘業(yè)務團隊的潛力。
在后續(xù)項目中,飛行試驗團隊的人員需要更多地去了解產品設計,吃透技術,吃透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控制構型。
階段式打好基線可以支持好調概、精細化管理、審計等項目管理工作,尤其在實施階段,可以有助于監(jiān)控好項目狀態(tài)。
V0 報告由設計編制,設計對系統(tǒng)有更深的了解,比起試飛單位,更適合做科目構型需求標準的工作。
基于上述論述,從民用飛機飛行試驗全周期構型管理實際出發(fā),通過飛行試驗的牽引,能更好地拉動飛機取證構型的到位。同時,通過對前序型號資料的研究,可以在飛機設計階段就開展試飛工作的策劃,提前介入設計過程,吃透技術,為后續(xù)更好地開展試飛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