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我成為了一名新警,穿上了期待已久的警服。從踏進漢豐派出所大門的那一刻起,我便開始了我的藏藍生涯。曾經無數次幻想自己穿上警服的光鮮模樣,但見習的這段時間讓我對警察這份職業(yè)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一次次的出警實踐,也讓我一點點收獲成長。
突發(fā)警情做好準備
一天凌晨1時,所里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跳河輕生。這是我入警以來第一次遇到突發(fā)事件。師傅讓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帶上救生裝備跟他出警。當我們帶著裝備急沖沖地趕到湖邊時,發(fā)現輕生的人已經在湖中央了,而繩索被落在了后備箱。情況緊急,我們兵分兩路,師傅和同事留在湖邊施救,我回車里拿繩索。當我取回繩索時,發(fā)現師傅他們已經成功將輕生的人救上岸。事后,我時?;叵?,救援中萬一發(fā)生意外,自己又該如何去面對這一切?
經過這次事件,我得到一個教訓:出警一定要帶好執(zhí)法記錄儀,帶齊警用裝備。一方面,執(zhí)法記錄儀能客觀公正地記錄下各類事件的現場情況,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另一方面,警用裝備不僅能夠保護當事人,還能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同事。
心理博弈貴在堅持
在去年的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我們派出所查處了一對正準備從事非法行為的男女。因為我以前還沒參與過此類案件的辦理,師傅讓我在旁邊學習。剛開始,那名女子拒不配合,找各種理由東拉西扯。但幾位前輩沒有放棄,直到一位前輩提到嫌疑人的母親時,女子情緒瞬間激動起來。幾位前輩“乘勝追擊”,終于說服女子配合調查。
這件事告訴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遇到多么難對付的嫌疑人,都不能產生放棄的想法,因為往往最艱難的時刻,也是距離成功最近的時刻。
不被理解仍需堅守
2023年9月15日,我在所里值班,接到一名群眾報警,稱發(fā)現一位老人迷路了。由于老人行動不便、神志不清,問他問題也沒法回答。最終,我們通過他的手機通訊錄才聯系上他的家人。把老人帶回派出所后,本以為他會在所里等著家人,沒想到他竟一個人走了出去,還一直嚷嚷著要回家。我們去拉他,他卻張口大罵我們。見此情形,我們只好默默地跟在老人的身后,確保他的安全。40分鐘后,老人的女兒趕到現場??吹嚼先四樕下冻隽诵θ?,我和同事也相視一笑。
這件事給了我的從警生涯一個重要啟示:有些時候,我們的工作是不被少數人理解的,但職責所在,該堅守的必須堅守。
押送任務磨煉心態(tài)
我參與的第一次押送任務,是將嫌疑人從開州看守所押送至北碚看守所,其間還要將調查案卷送到北碚檢察院。在接收嫌疑人前,師傅告訴我們這種任務是比較危險的,要時刻提高警惕,注意嫌疑人的情緒,避免嫌疑人在車上做出過激的行為。因此,我全程一直保持著緊張的狀態(tài),困了不能睡,也不敢睡。等我們一行到達北碚檢察院交材料的時候,我以為可以順利地完成此次任務了,卻沒想到因為案件的管轄問題,在北碚檢察院苦等了4個多小時。當時師傅看出大家的情緒比較低落,他告訴我們,對待這種事要有耐心,不能著急。直到晚上7點多,才有人打電話說接收這個案子,此次押送也算成功了一半。后來經過當地公安局領導的審批,我們帶著嫌疑人到醫(yī)院重新進行了體檢,才成功完成押送任務。
在此之前,我是一個行事比較急躁的人。我也想,如果這次的押送任務是我負責,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見習的這幾個月,在前輩們的耳濡目染下,我學會了慢工出細活。這次任務更讓我認識到,即便公安工作要求時效性,但若一味地追求快,其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的。
我的從警生涯才剛剛開始,未來的道路或許充滿艱辛和曲折,但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我都會守好初心,走好從警每一步,在一次次磨礪中不斷成長。
(作者系重慶市開州區(qū)公安局漢豐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