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休息時,我收拾屋子,在書架上搜羅出幾本還未拆封的書。這些書是什么時候買的?我一時有些茫然。
這幾本書的內(nèi)容有古代文化的,有歷史典故的,還有星際探險的。我想起來了,這是我三四年前買的書。那時,日子過得松弛自在,閑暇時,我會買來一些書看,沒有功利性,也沒有目的性,完全是跟著興趣走。
后來,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每天身邊的問題都讓我焦頭爛額,應(yīng)接不暇,哪里還顧得上看書。于是,那些書還未翻閱便被擱置起來,遺忘在了角落里。
英國作家毛姆說:“閱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彼J(rèn)為,閱讀是一種快樂和享受,能幫助人們平復(fù)焦躁的心情,逃脫人世間的悲哀。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狀態(tài)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人們擁有愿意捧起書的心境。否則,當(dāng)生活中的緊張和慌亂來臨時,人們首先舍棄的就是讀書。也許在大部分人看來,書并非必需品,更像是一種奢侈品。
這里的奢侈并不是說購買書需要花費很多錢,而是說保持閱讀的興趣,需要人擁有閑適與平和的心境,這對于在俗世中奔忙的成年人來說尤為難得。
我常去市場里的一家菜攤買菜,攤位不大,但蔬菜新鮮、干凈。人多的時候,攤主一個人應(yīng)付起來有些吃力,好在攤主動作麻利,亂中有序。攤主清瘦的臉上時常帶著笑容,不熱烈,很溫和,讓人感覺舒服、自在。有次我去得晚,很多攤主已經(jīng)在忙著收攤了,只有這家攤位還在擺著,攤主坐在后面,捧著一本書看得入神。
看見我來,攤主笑了笑,臉上竟露出一絲羞澀,解釋說:“閑著沒事,看會兒書消磨時間?!蔽尹c點頭,突然明白他身上有別于其他攤主的那種從容和沉穩(wěn)從何而來了。
一次,與朋友聚會,我去得早了一點。一個朋友剛好在附近辦事,去得更早。朋友坐在靠窗的位置,聚精會神地閱讀一本書。我站在他面前許久,他都沒有發(fā)覺。朋友上學(xué)的時候就喜歡看書,沒想到這么多年一直沒變。
“是呀,習(xí)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變。每天不看上幾頁,心里就覺得不舒服,好像缺了點什么。”朋友說。我瞥了一眼書的封面,書名沒記住,內(nèi)容大概是關(guān)于遠(yuǎn)古文明的。
在忙亂的生活中,諸如攤主抑或朋友之類的人,他們心里還有一方凈土,能夠容納星辰大海,以及詩和遠(yuǎn)方。與我們大部分人比起來,他們的生活甚至算得上奢侈,這是心靈上的奢侈,簡單、純粹,卻異彩紛呈。
編輯/洪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