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飛
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而大腸癌通常指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臨床上,直腸癌比結腸癌多見,且直腸癌多數位于直腸中下段。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大腸癌的好發(fā)部位出現(xiàn)由直腸向結腸過渡的趨勢。那么,如何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呢?
大腸癌的病因
大腸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對發(fā)病率有顯著影響。據統(tǒng)計,如果一個人的直系家族成員中有人患上結直腸癌,其本人患病的可能性至少增加3倍;若家中有2位成員受此病影響,風險可能增至近10倍。一些遺傳性綜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綜合征和幼年性息肉病等,都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有著直接的關系。
(2)飲食因素:飲食習慣也在結直腸癌的形成過程中有著重要影響。高動物蛋白、高脂肪以及缺乏纖維的飲食習慣是主要的風險因素,在這類飲食條件下,膽汁酸會分解脂肪并產生大量致癌物質;同時,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3)大腸非癌性疾患:大腸非癌性疾患主要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息肉病腺瘤等。據估計,3%~5%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出現(xiàn)大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病史短于20年,發(fā)生癌變的概率約為12.5%;病史達30年時,有40%的可能發(fā)生癌變。
(4)其他因素:比如生活在受污染的環(huán)境中,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如何發(fā)現(xiàn)大腸癌的“蛛絲馬跡”
腸癌涵蓋了結腸和直腸兩部分的惡性腫瘤,若能在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在50歲以下初診的患者當中,超過86%已經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癥狀。一般來說,出現(xiàn)以下癥狀時,要高度警惕大腸癌。
(1)糞便帶血:在早期階段,糞便中可能僅有微量的血液(隱血陽性)。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血便和帶血黏液的情況會變得更加明顯,部分患者在排便后可能會有較多的鮮血滴落。
(2)排便習慣的變化:隨著腫瘤的生長,患者的排便習慣及頻率會發(fā)生改變,可能出現(xiàn)腹瀉或便秘。比如直腸癌患者可能增加排便次數,但每次排便量少,有時只排出黏液和血液,并伴有排便不暢感。
(3)排便時出現(xiàn)疼痛,糞便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大約50%的直腸癌患者會在排便時感到疼痛。如果腫瘤生長于直腸內部,排出的糞便可能會變得細長,呈現(xiàn)扁平或凹陷的形態(tài)。
(4)腹部疼痛和腫塊:結腸癌發(fā)展到中期,若在右側結腸處,可能引起右下腹部的鈍痛,有時進食后疼痛加劇。左側結腸癌可能引起腸梗阻,導致絞痛,伴隨腹脹和腸鳴音的增強。腹部腫塊通常出現(xiàn)在右側,提示癌癥可能已經發(fā)展到中期,腫塊或有結節(jié)感,可被觸摸和移動。
(5)全身癥狀: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和體重減輕等貧血相關癥狀,以及低燒、肝臟腫大、水腫、黃疸和腹水等癥狀。
如何預防大腸癌
(1)改善飲食方式:飲食上注意低脂飲食,減少高脂、高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要少吃燒烤、油炸類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其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
(2)增加運動:適當增加運動量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對預防大腸癌大有裨益。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每天至少要進行30 min的有氧運動,每周不少于5次。
(3)定期體檢:體檢對于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建議30歲以后每年做1次體檢。大腸癌篩查手段有大便隱血實驗和直腸指診,操作簡單,價格便宜。必要時,可采用消化道腫瘤標志物檢查和纖維結腸鏡檢查的方式,對大腸癌患病概率進行評估。
(4)改變生活習慣: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條件下,很多人養(yǎng)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熬夜等,這些都是大腸癌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在非特別必要的情況下,不宜長時間熬夜,同時要學會減輕心理壓力,保持愉悅的心情。盡可能少飲酒,因為酒精具有刺激性,進入體內經腸道吸收,會使得腸道黏膜受損;長期吸煙會增加人體內有害物質的含量,并對身體器官產生不利影響,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5)保持大便通暢:人體糞便中有許多有害的致癌物質,若是長期停留在腸道,可能被腸道吸收,導致大腸癌的發(fā)生率大大提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保證大便處于通暢狀態(tài),養(yǎng)成每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避免如廁看手機等不良行為,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通便藥。
(6)及時治療癌前疾?。捍竽c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有結腸息肉、結腸腺瘤、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便秘血吸蟲病及息肉樣潰瘍、大腸腺瘤,一旦通過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該類疾病,需要及時治療。此外,在大腸腺瘤切除術后,再次發(fā)病的概率高達30%。因此,這類患者在術后的4年內,應遵醫(yī)囑每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7)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當出現(xiàn)大便習慣、次數、性質發(fā)生改變的情況時,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大便表面附著血液、黏液或膿血,腹部隱痛、不明原因貧血以及消瘦等時,都很可能是大腸癌的征兆。此外,有大腸癌家族史、患有腺瘤性息肉、長期慢性結腸炎以及40歲以上中老年人出現(xiàn)原因不明大便異常,也應及時就醫(yī),進行大便潛血及脫落細胞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應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以確定是否患有大腸癌或其他疾病。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腸癌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已經具備發(fā)病因素,但并沒有引起重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避免熬夜,還要積極開展體育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此外,在出現(xiàn)癌前疾病時,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配合醫(yī)生檢查了解是否患有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