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晨霞
隨著生活節(jié)奏與習慣的改變,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為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康復,臨床在對患者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還需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
什么是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泛指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fā)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顫動、急性腦梗死與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吸煙、肥胖、睡眠障礙等。
如何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居家護理
對癥護理
(1)便秘護理:若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嚴重便秘,可能會因用力排便誘發(fā)心臟疾病,嚴重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此類患者出現便秘時,應立即就醫(yī)。在日常,可通過多食用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及油脂類食物、充足飲水、適當運動、合理使用藥物,以加強對消化道刺激,預防便秘。
(2)失眠護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因疾病反復發(fā)作、入睡體位不當、夜間神經興奮與冠狀動脈收縮,在睡眠時出現胸悶或者憋氣,從而影響睡眠質量。此外,部分治療心腦血管的藥物也會對患者的睡眠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打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入睡前可飲用熱牛奶,并用熱水泡腳。
(3)心理護理:患者受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極易產生不安、恐慌與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還會使心理功能發(fā)生改變,如釋放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生理反應。對此,患者要做到放平心態(tài)、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尋求多方安慰與鼓勵,并通過參加興趣活動與互助會等多種形式,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
(4)暈厥護理:心源性暈厥是由于心排血量驟減、中斷或者嚴重低血壓,引起患者腦供血驟然減少或停止而出現的短暫意識喪失,常伴有肌張力喪失而跌倒的臨床征象。當患者暈厥發(fā)作時,家屬應密切觀察其心率、血壓變化,并了解在暈厥前有無不適癥狀和相關先兆。如果沒有心跳,應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同時呼叫“120”急救。
(5)心悸護理:心悸指自覺心慌、心跳劇烈,且不能自主,常伴有胸悶、氣短、乏力、頭暈,甚至喘促、出冷汗及暈厥等癥狀,常由情緒刺激、驚恐緊張、疲勞過度、飲酒飽食誘發(fā)。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心悸發(fā)作時,應立即停止活動,測量脈搏、血壓等指標。如果癥狀未緩解或加劇,并伴有血壓、心率變化,家屬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yī)院進行救治。
(6)“三高”護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并稱“三高”,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長期的高血壓會加重、加速動脈血管硬化,導致血管內斑塊出現,最終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糖尿病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或控制好,會造成動脈血管內皮發(fā)炎,導致血管內產生更多的斑塊,引發(fā)心腦血管疾??;如果血脂過高,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引發(fā)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當積極控制“三高”,定期進行檢查,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圍。
飲食護理
(1)減少油脂攝入: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日常攝入過多油脂后,脂肪會沉積到血管內膜上,引起動脈硬化斑塊。隨著脂質的加厚,斑塊面積逐漸增大,會大大提高心肌梗死或腦梗的發(fā)生風險。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含較高膽固醇或動物性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蛋黃、蟹黃、魚子、奶油等。
(2)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維生素E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可參與體內自由基的清除,避免細胞膜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受到過氧化損傷,還可以起到解毒和抗氧化的作用。膳食纖維可增強腸道蠕動,促進糞便排出,調節(jié)腸道菌群,降低血糖和血脂。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維生素、膳食纖維的水果與蔬菜,并適當攝入粗糧。
(3)多吃含鉀食物:鉀不僅能夠保護心肌細胞,還可以緩解鈉攝入太多引起的高血壓。常見含鉀豐富的食物有香菇、木耳、豆腐、西瓜、橙子、香蕉、牛肉、羊肉等。但當高血壓患者并發(fā)腎功能不全時,就不宜吃含鉀高的食物,以免引發(fā)高鉀血癥。
運動護理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日常要適當多運動,可起到減輕焦慮情緒,改善睡眠,降低血壓、血脂、血糖等效果。
(1)太極拳: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系統(tǒng),還能夠提高心肺功能,促進疾病康復。
(2)慢跑: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心臟負擔,增強自身體質。
(3)乒乓球:可提高機體靈敏度以及反應程度、改善身體協(xié)調能力。
日常護理
(1)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 mmol/L,冠心病危險增加38%。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體重。
(2)戒煙限酒:煙草中的煙堿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不僅會影響心血管疾病恢復,還會造成心絞痛發(fā)作甚至猝死。攝入過量酒精會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尤其對心臟病患者來說,不僅會加重心臟負擔,還可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3)避免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因此,為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康復,患者應做到勞逸結合。
(4)定期監(jiān)測指標: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家要嚴格監(jiān)測血壓、脈搏、指脈氧等指標,觀察是否存在心悸、胸悶、胸痛、喘息、下肢水腫、發(fā)熱、咳嗽等癥狀。同時家庭常備急救藥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若存在任何異常需及時就醫(yī)。
(5)保持良好心態(tài):抑郁、焦慮、暴怒等異常心理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所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