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楊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從四面八方涌來的“信息”,各式各樣的評論接踵而至。對此,我認為,說話的重要規(guī)則之一是“有話好好說”。我們要以平和之泉,溉開放之花。
“平和”者,平正和諧、寧靜溫和而不偏激也。具體來說,可以細分出兩個層次。
首先是自由表達,包容接受。由于人們立場有別,對同一事物自然就有不同的見解。我們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問題,營造開放、包容的輿論環(huán)境。不論是城市建設規(guī)劃或者是社區(qū)治理反饋,均可提出自己積極的意見,并在共同探討后得出最佳方案。如此,方能實現(xiàn)共同利益最大化。實踐早已證明,開放平和地說話、交流,可以使理解、溝通更加便捷高效,進而推動事情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需要提醒的是,自由開放的表達與評論,并不意味著隨意宣泄、惡意抨擊。
其次是理性思維,禮貌溝通。被爆炸式信息環(huán)繞的我們,在“競爭性真相”的引導下,常常會主觀判斷,盲目跟風。“糖水爺爺”從火爆到受抨擊,歷時不過短短一個月;而“煎餅奶奶”從走紅到挨罵,也只在一夜之間。人們似乎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肆意指點,不問真相、不論事實,也根本顧不上以禮相待。試問,這能正常溝通交流嗎?并不能。討論交流不應該成為站隊互罵,觀點不同也絕非“網(wǎng)暴”他人的理由。我們應理性地分析問題,克制地發(fā)表意見,而不能盲目跟風時言辭激烈、真相出現(xiàn)后又銷聲匿跡。同時,我們要避免被“信息繭房”圍困,而應跳出來,以一顆平和的心去看待大千世界,并從外界汲取新的信息、新的營養(yǎng)。
先哲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敝{言止于智者,開放與自由不是謠言的保護傘。當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出現(xiàn)分歧時,我們不應把“攻擊”作為第一選擇,而應捫心自問,為什么不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表達?為什么不試著“好好說話”?“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有話好好說,每個人都應牢記于心,落實于行。營造氛圍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少一些戾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理性思維。
可以說,“有話好好說”不僅是溝通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準則。身處信息時代,無論是在網(wǎng)絡平臺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自由表達、包容接受、理性思維、禮貌溝通好好說話,做一個“良言三冬暖”“出口成錦繡”的“溝通達人”。
【江蘇太倉高級中學】
◆點評
作文用比喻與對偶擬題,一落筆就給人眼前一亮的良好感覺。主體部分先分后總,“自由表達,包容接受”“理性思維,禮貌溝通”兩個分論點表意明確、結構勻稱,進一步展示了考生的認識水平。作文在語言表達方面能力避乏味,時時出之以佳句,如“做一個‘良言三冬暖‘出口成錦繡的‘溝通達人”等語句,讀來意蘊頗豐,富有文采。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