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武漢漢口法租界內(nèi)一條熱鬧的街上新開了一家“畫像館”。新任湖北省委書記任弼時攜妻子陳琮英就住在這里,他以畫師的身份開展工作。
任弼時從小喜歡繪畫,在學(xué)生時代就已經(jīng)畫得很好。在莫斯科,任弼時畫過列寧的遺像;五卅運動時,他畫過刊物的漫畫;現(xiàn)在,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武漢,他又以畫師的身份來掩護湖北省委書記的政治身份。
任弼時到武漢后,工作非常繁忙,“畫像館”的事情都交由陳琮英打理。每天早晨,陳琮英都要清掃懸掛在墻上的畫,然后將桌子上正在進(jìn)行但還未完成——當(dāng)然也不會完成的一幅肖像畫重新擺放位置,讓整個“畫像館”看上去隨時可以開門迎客。雖然每天精心打理,但還是露出了破綻。房東看到“畫像館”連一個顧客都沒有,就問:“做生意為什么不掛個牌子出來?你們還怕招攬顧客嗎?”陳琮英一聽,機智地解釋說:“我們才學(xué)畫不久,怕畫不好,想過一段時間再正式掛牌,免得影響以后的生意。”
雖然房東相信了,但陳琮英意識到這是個漏洞,有可能出問題,危及中共地下組織和任弼時等人的安全。當(dāng)晚,她就和任弼時一起討論這個問題。任弼時皺著眉頭說:“你看,連房東都覺得不對勁,如果我們長久不開業(yè),不也會引起特務(wù)暗探的注意嗎?那就把招牌掛出去吧?!标愮⒘⒖滔氲搅硗庖粋€問題:“那如果真有客人光臨怎么辦?”任弼時爽朗地笑著說:“那就讓客人來吧。來了后,你就漫天要價,把價格抬得高高的,武漢人還是聽得出來是敲竹杠的,不會買畫的……”陳琮英聽后也放心地笑了起來。
第二天,“畫像館”的招牌就掛了出去。此后幾天,吸引了一些顧客來店里,小樓門口一下就熱鬧起來。但顧客們進(jìn)店了解后,便有人嚷起來:“怎么畫一張像這么貴?就是大畫像館的價格也比這便宜呀!”在一片抱怨聲中,顧客們紛紛散去。
(摘自《亂云飛渡仍從容》 史全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