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紅樓夢》第四回,薛姨媽舉家遷往京城,在路上,薛蟠和母親商議道:“咱們京中雖有幾處房舍,只是這十來年沒人進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著租賃與人,須得先著幾個人去打掃收拾才好?!边@里面就有個疑問:既然好幾處房子都沒人住,又不讓往外租,為什么不賣掉呢?
您會說,他們薛家富得流油,不在乎那點兒房錢。然而薛家又開當鋪,又放高利貸,一直變著法兒地弄錢,說他們不在乎錢那是騙人。您還會說,那是薛家備用的,指不定哪天就要住進去。然而薛姨媽一行進京之后,住的卻是榮府“東北角上梨香院一所”,他們薛家那幾處閑房仍然是閑著。
我倒覺得,薛家之所以不賣房,未必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不敢:薛家是旗人,而在清朝鼎盛時期,旗人的房產交易是受政策限制的。比如說,清初曾規(guī)定:“旗地旗房概不準民人典買,如有設法借名私行典買者,業(yè)主售主俱照違制律治罪,地畝房間價銀一并撤追入官。”雍正元年(1723年)頒布《八旗田宅稅契令》:“查定例內,不許旗下人等與民間互相典賣房地者。”到乾隆時期,政策雖然有所放松,但仍然禁止旗人把超過五畝的住宅對外出售——薛家是名門望族,估計哪一處房子都不會少于五畝。有這些政策管著,薛家當然不敢賣房了。
現存的史料沒有說明清政府是否也限制旗房出租。《紅樓夢》里,榮府入不敷出那會兒,探春理家,平兒幫襯,薛寶釵在旁參謀,仨姑娘一致認為大觀園里到處是閑房閑地,應該盤活了換錢花??墒堑阶詈螅话殉靥?、竹林、稻田什么的承包了出去,房子好像一所也沒外租。這大概是因為旗房出租也在政策限制之列,想出租必須暗地里來,就像20世紀80年代的機關家屬院,大伙把房子租給了外來戶,也只能跟人說那是他們家親戚。
政策限制會使房市低迷,房市低迷會使房價回落,所以清代的房價要比明代便宜。康熙十一年(1672年),北京的旗人李某買房三十二間半(清代限制旗人賣房,但并不限制旗人買房),價銀只有二百二十兩;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正黃旗常某賣房兩間給同旗的何某(清代不許旗人賣房給民間,但是允許房子在旗人內部流轉),僅得銀三十兩。而《紅樓夢》里賈璉偷娶尤二姐,在“寧榮街后二里遠近小花枝巷內”買房二十間,大概也用不了三百兩銀子,要知道,當時一斛老白米還一兩銀子呢。
或許您會懷念清朝,因為房價不高,可是您別忘了,清朝的低房價也伴隨著種種限制,就像改革之前的公房,它確實很便宜,但您未必買得到。
(摘自四川文藝出版社《千年樓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