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蔓
花開,是美麗的;花落,亦是美麗的。月圓,是美麗的;月缺,亦是美麗的。
秋日,落葉雖然殘缺,但也不愁無人欣賞。那種動態(tài)的唯美,被很多人稱為藝術(shù)。再者,許多碎紙剪貼畫,在它們成畫之前,都只是一片片破碎不堪的紙片,很少有人去贊嘆它們是美的。可是它們組合在一起,給人的感覺也是美的。
圓明園雖然殘缺,但它依然透露著震撼人心的美。我喜歡斷臂的維納斯,她是美麗的,雖經(jīng)歷數(shù)番波折,遭受斷臂之禍,但仍被人類視為藝術(shù)瑰寶,或許正是因為斷臂的殘缺更顯珍稀。我還喜歡比薩斜塔的傾斜,它的殘缺,造就了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雖說這些事物有著許多的遺憾,但就像被蟲蛀過卻依然翠綠的樹葉,是不是比完整的樹葉顯得更真實、更頑強?人無完人,你有一項超人之處,上天可能會賜給你相應(yīng)的殘缺。海倫·凱勒雖生活在黑暗中,卻依然有著頑強、善良的心靈;霍金全身癱瘓,仍然阻止不了他對科學的思考。他們都是美麗的。
世間還有許多人和事,他們身上都有許多殘缺,卻全然擋不住他們所散發(fā)的美麗。而恰恰正是這些殘缺,使他們看起來更加美麗。的確,有些美麗都是由殘缺演變過來的。
人們總是被完美的事物或人所吸引,這是天性使然。的確,它們是很美麗??吹竭@些美以后,想慢慢靠近它、成為它,直到最后知道自己與它遙不可及才開始嘆息。其實,完美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卻有著超乎我們想象的遙遠。有時,靜靜品嘗,殘缺也是一種美。
賞析
角度獨特、分析精準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殘缺之美是一個很大的美學命題,一位初中生卻談得這樣有理有據(jù),不能不讓人感到欣喜。文章緊扣“殘缺之美”行文,從自然現(xiàn)象談到社會生活,從物質(zhì)談到精神,讓人在感受殘缺美的同時,得到一番哲理的啟迪。
學開頭
開門見山
開篇運用整齊的句式,使得語言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眼球。
學方法
恰當舉例
通過列舉圓明園、維納斯、比薩斜塔的例子,來表達“殘缺也是一種美”的觀點。
學技巧
巧妙轉(zhuǎn)移
把對“物”的殘缺美的贊嘆靈活轉(zhuǎn)移到人身上來,使我們對物和人的殘缺美都有一種客觀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