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姚傘
在上晚自習時,只要周圍有幾個同學在說話,你就會被他們影響,甚至影響你整晚的學習狀態(tài)。又有一次,你計劃好今天一定要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但隔壁鄰居的裝修聲影響了你。你開始苦惱、生氣和反思,為什么“我”就是不能忽略噪音,靜下心來學習呢?
以上這些情景時常發(fā)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有同學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我們那么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呢?筆者一查,發(fā)現(xiàn)還真有心理學家對此做了研究,還給出了相應的對策。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場獨立性VS場依存性
20世紀4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提出了認知風格的概念,這個概念迅速成了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認知風格是指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習慣化的行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時會受自身的風格影響。
威特金將認知風格分為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兩種類型。所謂場,就是環(huán)境,心理學家把環(huán)境描述為一個場,每個個體都會受到場的影響。
場獨立性的人在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時更依賴身體內部線索為參考,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和干擾,自主對事物做出判斷。具備場獨立性特質的人的優(yōu)點很明顯,他們通常會表現(xiàn)出自立的特點,能更獨立自主地做決定,以及主動承擔責任。例如在學習時,這類人會根據(jù)自己的標準對環(huán)境進行評估,內心有自己的節(jié)奏,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但這類人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太過于獨立,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候不太能感知他人的情緒。
相反,場依存的人較多以環(huán)境的刺激為參考去評估環(huán)境。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例子,這類人在學習時會受到外界的聲音、光線等各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這就是場依存的學習者的常態(tài),他們極易受到外界影響,并且在決策時會更被動、更缺乏主見,不太自立。不過缺點也可以是優(yōu)點,那就是他們常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參考他人的意見。
認知風格的影響因素
筆者得先和大家說一下,認知風格通常是穩(wěn)定的,不會隨著我們的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認知風格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但有時候認知風格也會被影響。
那么,認知風格又會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呢?
首先是學習者的認知因素,比如學習時的情緒、自身的經驗、價值觀等。舉個例子,如果你是懷著愉悅的心情學習,那你的認知風格通常會以自身為參考,從而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蛘?,你之前曾經有過在吵鬧的環(huán)境中也能靜下心來學習的經歷,那這些經歷也會影響你對學習環(huán)境的評估。
其次是認知對象因素,比如認知對象的魅力、知名度等。曾經有一件趣事,筆者在初中的時候,由于平時的歷史老師需要去別的學校培訓一段時間,因此政教處主任來給我們班上歷史課(政教處主任是專門管理紀律和處理停學、開除等事宜的老師,平時非常嚴格,很有威嚴)。于是那幾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班里同學就前所未有的安靜、認真。
最后是認知情境因素。背景環(huán)境、空間距離也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狀態(tài),比如強烈的噪音、上課的地點等都會影響我們的學習狀態(tài)。
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改善學習狀態(tài)?
很多同學覺得如果自己是場依存的類型就會有些厭惡,但是這兩種認知風格沒有好壞之分。如果大家覺得自身的認知風格會影響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我們的學習狀態(tài)。
Tip1場獨立的學習者可以多關心他人
場獨立的學習者由于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以自身參照為主,因此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如果你是場獨立的學習者,可以多與同伴們交流,真心實意地與他人交往,感受他人的感情并時常幫助他人,這樣才容易與他人成為朋友。筆者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場獨立的學習者,不管環(huán)境怎么吵鬧,都不會影響我的學習狀態(tài)。但是我也常常因為沒有及時感知他人的想法而感到苦惱,所以后來我就認真傾聽他人對我的建議,調整了自己的行為,才減少了我在這方面的憂慮。
Tip2場依存的學習者可以多獨立做決定
容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的場依存的學習者,在聽取他人的建議的時候,可以嘗試獨立做決定,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意識。例如在家時,父母通常想要指導你做決定,這時候你可以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怎么做,然后獨立自主地做出行動。獨立意識有利于學習者專注自身,以此減少環(huán)境的干擾。
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自我、成為自我
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也和我們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息息相關。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因此處于青春期的我們會極大地吸收外界的信息作為參考。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他認為青少年對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與新的思考方法,他們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們從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從自己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中逐漸認清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青少年逐漸疏遠了自己的父母,從對父母的依賴關系中脫離出來,與同伴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他們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產生一種內在的連續(xù)之感,認識到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與性格上的相似與差別;也認識到自己的現(xiàn)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系,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會同一感。
我們容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個過程。我們需要從外界的信息中對自己進行反饋,促進自我的成長。很多人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傾聽他人的想法。確實,在成長路上能有長輩向自己提出建議是很珍貴的一件事,俗話說“聽人勸吃飯飽”,也是希望我們能夠少走彎路(在這里要注意分辨一些長輩盲目提意見的情況)。但是如果太過于在意他人的情緒、看法,一直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那就會容易導致自己沒有主見,形成依賴型人格。
總之,在學習時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認知風格在發(fā)揮作用,每種認知風格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做出相應行為對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在生活中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可能是我們的自我同一性在起作用,我們需要根據(jù)外界的信息對自身進行反饋,從而使我們更好地成長。
最后,筆者想和大家說,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多參考自己的意見,即使是父母也不能主宰我們做決定。只有讓自己真正獨立起來,才可以減少內耗,才可以減少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