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功
去西津寺不光是寺院,更重要的原因是想看看那生長在寺廟周圍世間獨(dú)一無二的3萬多株左扭柏。
據(jù)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津寺住過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讓小和尚給寺里養(yǎng)的一頭小毛驢割草。小毛驢食量大,但小和尚總能在一個時辰之內(nèi)就將草割好背回寺內(nèi)。老和尚不解,那么多草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割好呢?這天,老和尚悄悄地跟在小和尚身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秘密。原來,在寺一處方圓丈許的低洼地,鮮嫩的青草隨割隨長,且久割不完。
老和尚年輕時曾云游四方,見多識廣,思考著在這塊草地下必有寶物。于是就在一個晨光美好的上午動手挖掘。果然不到半個時辰,老和尚就挖到了一個似瓷非瓷,似鐵非鐵的聚寶盆。老和尚把聚寶盆端回寺內(nèi),小心珍藏了起來。
這年,老和尚準(zhǔn)備再次出寺,云游四海講經(jīng)傳道,聚寶盆帶在身上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在寺旁的一座山頭上,找了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把聚寶盆埋了起來。為了將來好找,他特意在上面插了一枝柏枝,并用手使勁把柏枝向左扭了一圈作為記號。幾年后,老和尚云游而歸,只見漫山遍野都是柏樹,極目望去,儼然成了天然森林。更讓老和尚驚奇的是,這些柏樹的皮紋都向左扭著。根本無法辨認(rèn)哪株是他當(dāng)年栽下的枝了。
聚寶盆呢?也就找不到了。老和尚見此情景頓悟“寶物終究應(yīng)該歸于自然,而不該為某個人私心所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財不能強(qiáng)求,是你的,它跑不了!不是你的,拿在手中,也起不了作用。還可能又跟著別人跑了。若是命里富,手拿白紙會變成布;若是命里窮,手抓黃金卻變成銅。順其自然吧!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