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2024年2月14日,印尼總統選舉結果揭曉,72歲的現任國防部長普拉博沃·蘇比安托成功贏得過半選票,從而避免進入第二輪決選,直接當選任期5年的下一任印尼總統。
普拉博沃·蘇比安托來自一個典型的印尼上層軍人世家,本人是印尼前軍事強人蘇哈托的女婿,在蘇哈托統治時代長期擔任軍事要職。
1998年,普拉博沃被指控應對印尼“科帕蘇斯”特種部隊綁架異見人士的丑聞負責,盡管最終被追究刑責的是其下屬,但他本人也因巨大壓力而辭職,并一度避走約旦等中東國家。時過境遷后,他重返印尼政壇,與他人合作,于2008年成立了“大印度尼西亞運動黨”,2014年和2019年都曾以“右翼偏右”的姿態(tài)參加總統選舉,并與立場逐漸右轉的前總統梅加瓦蒂結盟,但均敗于佐科·維多多之手。
2019年他轉而與佐科結盟,出任佐科政府的國防部長,2023年底,兩屆任滿后不得再次連選連任的佐科宣布支持普拉博沃參選下任總統,作為回報,普拉博沃將佐科長子吉布蘭引為副總統候選人搭檔。
此前兩次敗選,普拉博沃都采取了激烈反對佐科大興土木和“大撒糖”福利政策的典型反對黨姿態(tài),但效果均不理想——事實證明,在人口多、底子薄、百廢待興的印尼,佐科那種“發(fā)展是金、福利是銀”的策略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促使普拉博沃不得不改弦更張,轉而在2019年后竭力塑造“務實、優(yōu)先經濟與發(fā)展”的新“人設”。
過去普拉博沃竭力反對的一些大項目,如雅萬高鐵延長線、遷都蘇門答臘島和引進外資開發(fā)鎳礦等,如今都轉而采取了跟佐科類似的支持、促進立場,此次其競選綱領中赫然包括繼續(xù)斥資320億美元建設新都、繼續(xù)優(yōu)先發(fā)展出口導向型大宗商品部門等被戲稱為“佐科3.0”的條款,更增加了“比佐科更佐科”的“派糖承諾”——斥資460萬億盧比(約合294億美元),向全國學童提供免費午餐和牛奶。
絕大多數國際分析家相信,鑒于佐科及其政策的高支持率,尤其斗爭民主黨繼續(xù)維持第一大黨地位,以及副總統和許多部長預計都將是佐科時代舊人,普拉博沃在經濟、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待外國投資政策等方面仍將蕭規(guī)曹隨,甚至可能為取悅民意而走得比佐科更遠。
但在政治上,其核心支持群體中不乏“鐵桿右翼”和印尼族民粹主義者,許多分析家認為,他將采取一些更具右翼民粹色彩的政策,如在佐科類似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緊外資“下游投資規(guī)定”,剛性要求外資必須在印尼本土進行諸如鎳礦加工冶煉等業(yè)務,以及強制外企進行技術轉讓等。
他們還擔心,普拉博沃從蘇哈托時代和軍旅生涯積累的“負面色彩”如果不及時“洗白”,可能令對印尼至關重要的中國投資望而卻步,其缺口恐任何其他方面都無法填補。
惠譽評級等機構則擔心,普拉博沃推行的“佐科3.0”戰(zhàn)略加上諸如“免費學生午餐”之類“大福利”,會進一步加劇印尼中期財政的風險,屆時兌現則囊中羞澀,食言則失信于民,恐將構成印尼未來的一大隱憂。
由于普拉博沃團隊在競選期間對外交、國防等政策謹言慎行,多數觀察家認為,本就是佐科內閣成員的普拉博沃應不會在這方面冒險大動干戈,印尼將繼續(xù)采取“不選邊”的政策左右逢源。但許多觀察家也認為,相較于長袖善舞、精于公關的佐科,普拉博沃是公認的急躁暴脾氣,他也多次表露出“印尼應在國際事務中有所作為”的意愿,未來5年的國際和地緣政治事務中,或可更多看到聽到這位已不太年輕的“印尼新總統”的身姿和聲音。
對于蘇哈托時代的暗淡往事,許多印尼人心有余悸,而普拉博沃則與這些“原罪”關系匪淺,此前兩次參選的慘敗,也跟他竭力塑造的極右翼鐵漢形象不受大眾歡迎有關。
自2019年起他竭力扭轉公關造型,此次選戰(zhàn)不但收斂了絕大多數激進措辭和政綱,更學會了利用抖音海外版本TikTok和Instagram兩大印尼最熱社交平臺,為自己精心塑造了一個“溫和無害”的全新公關造型系列:大跳扭屁股揮手,被戲稱為“病毒式舞蹈”的“可愛舞”,隔三岔五在網絡平臺上擼貓,以及不惜工本到處散發(fā)被戲稱為“可愛爺爺”的卡通化造型頭像。
印尼逾2億選民中,年齡在17~40歲者超過50%,年齡在30歲左右者約占三分之一,對他們而言,“可怕的蘇哈托時代”過于抽象和遙遠,而抖音、熱舞、擼貓、“無害人設”和“撒糖”才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正是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和人口構成變化,讓有心改“人設”的普拉博沃輕而易舉地在選舉層面達到了“洗白上位”的目的。
正因為網絡社交平臺的突出作用,普拉博沃在印尼輿論場常被稱為“TikTok總統”。
盡管絕大多數國內及國際觀察家都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幅更改“人設”更多是年過七旬的普拉博沃“博上位”的策略,而非真的洗心革面、脫胎換骨,但他們多數也同時認為,鑒于此次普拉博沃的大勝更多基于他成功拉攏了那些對“黑歷史”相對陌生的年輕選民,和人們對他將亦步亦趨追隨佐科大多數受歡迎政策的期待,加上其當選前所屬政黨僅是國會第三大黨,處處受到佐科一派的牽制,未來即便有心“撒野”,也會有很多顧忌和掣肘。
另外一些國內評論家將普拉博沃稱作“親美派政客”,事實上這并不太確切。由于被控與東帝汶、巴布亞等地一系列事件有染,加上“科帕蘇斯事件”的強烈影響,普拉博沃曾在美國“限制入境黑名單”上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此后“洗白”,主要還是鑒于他和佐科“化敵為友”,成為印尼國防部長,急欲推動“印太戰(zhàn)略”的美方出于傳統的功利主義而改換臉色,但此舉一直遭到美國國會兩黨部分人士的強烈反對。一方面唯恐其“黑歷史”影響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擔心其上臺后為取悅民粹而采取一些措施損及自家“蛋糕”,歐美媒體對普拉博沃的當選普遍采取了冷眼旁觀、“夾槍帶棒”的態(tài)度。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