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耀
福壽橋頭那棵千年古樟下鋪展一層薄薄的葉子,那些老去的葉子,在春風的吹拂下優(yōu)雅地離開樹枝,緩緩落下。古樟的樹根深情地擁抱著河畔的福壽橋墩,相依相偎,像千年的愛戀。福壽橋古老堅固,自古就是家鄉(xiāng)南來北往的一條茶馬商道,守望家鄉(xiāng)的歲月煙火。長長的青石板上溜光的深深凹槽,這是祖先印下的車轍,是福壽橋的年輪。
小時候我最喜歡坐土車子,父親在生產(chǎn)隊散工后筋疲力盡,我黏著父親去福壽橋玩,父親拗不過我。我坐在土車子上,舉起竹筒做的“望遠鏡”神氣十足,傻傻憨笑。橋下光屁股的小伙伴們在小河里打水仗,射水漂,賽蝶泳,捉魚兒,摸蝦蟹。河灘上青草任意瘋長,公鴨肆無忌憚拍著翅膀。小哥哥頭頂荷葉騎在水牛背上搖頭晃腦吹著柳葉哨,沖著我做鬼臉,牛兒不時甩甩頭“哞哞”回應。
十來歲時,父親的土車用棕繩綁著兩籮谷子去碾米,我嚷著給父親拉車。麻繩一頭系在土車前的小輪子上,另一頭打成一個圈扣,左邊的胳膊穿過繩扣,像纖夫一樣右手往后拽緊麻繩,身子前傾,左腳扎住橋板,右腳使勁蹬凹槽。我不時扭頭瞧瞧車輪有沒有偏離車道,生怕父親連車掉下河去。父親嘶啞道:“別回頭,朝前看!”啊,“朝前看”是父親贈予我最寶貴的財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四顧迷惘,躊躇不前時,似乎感覺到福壽橋上父親推著獨輪土車,伴著“咿呀,咿呀”聲說著“別回頭,朝前看”,我總會闖過風風雨雨。
夏夜,福壽橋是村里人的乘涼圣地,是孩子們的樂園。暮色降臨,明月初升,稻子飄香,涼風習習。蟬不休止地發(fā)出“知了”“知了”的叫聲,其實她哪里知了孩子們在福壽橋的喜悅。
父母、姐姐常常勞作到點煤油燈才吃晚飯。我端著瓦缽風卷殘云扒幾口,小眼睛做賊一樣滴溜溜轉(zhuǎn),趁家人沒注意,筷子一扔,撒腿就跑。每次沖到古橋,我都氣喘吁吁。
橋墩兩邊的地盤都被瓜分了。銀須飄飄的大爺攥著長煙筒抽著旱煙,吞云吐霧賽神仙,時而煙斗磕得橋板山響。李阿婆閉目怡然,搖著蒲扇悠悠睡去。張大娘借著皎月一針一線密密地納鞋底。麻子伯打一個盤坐,天南地北侃大山,唾沫四濺,彰顯鄉(xiāng)里漢子的粗獷。姑娘們偏著頭,在梳理著瀑布似的長發(fā),你摟著我,我抱著你,咬著耳朵說悄悄話,銀鈴般的歡笑聲總會吸引在橋頭古樟樹下的臭小子。
我們這幫屁小孩搶不到地盤也閑不住,在斑駁墨青的石板上,跳啊、跑啊、叫啊、笑啊、哭啊、鬧啊、瘋啊……女孩子踢毽子,男孩子玩“抓特務”。
樸實敦厚的福壽橋,靜靜地陪伴著我們。腳踏青石板,感覺厚重溫馨,一泓河水,一幅橋影,一剪鄉(xiāng)愁……
編輯/李園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