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階段,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十分廣泛,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能很好地把各部分內容聯(lián)系起來,并貫穿于中學數(shù)學的整體思路中。數(shù)形結合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將圖形性質轉化成數(shù)量關系問題,另一方面是將數(shù)量關系問題轉化成圖形性質問題。
因此,在求最值問題時,采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方法,由形想數(shù),由數(shù)想形,把代數(shù)式的精確刻劃與幾何圖形的直觀描述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開闊的解題思路,發(fā)展其形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提高解題能力,達到優(yōu)化解題途徑的目的。
題型 利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求最值
例:如圖所示,點C為線段BD上一動點,分別過點B、點D作AB⊥BD,ED⊥BD,連接AC、EC,已知AB=5,DE=1,BD=8.設CD=x.
(1)用含x的代數(shù)式 表示AC+CE的值;
(2)求AC+CE的最小值。
【分析】(1)由于△ABC和△CDE都是直角三角形,故AC,CE可由勾股定理求得;
(2)若點C不在AE的連線上,根據(jù)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第三邊知,AC+CE>AE,故當A、C、E三點共線時,AC+CE的值最??;
由條件得BD=8,過點A作AF⊥DE交于點F,則AB=5,EF=6,連接AE交BD于點C,則AE的長即為AE=[62+82]=10。所以AC+CE的值最小值=10。
解:(1)在Rt△ABC和Rt△CDE中,AC=[(8-x)2+52],CE=[x2+1],所以AC+CE=[(8-x)2+52]+[x2+1]。
(2)在Rt△AEF中,AE=[62+82]=10,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得AC+CE的最小值為AE的長,
所以AC+CE的最小值為10。
【變式】:試求y=[x2+4+(12-x)2+9]的最小值。
分析:構造一個幾何模型去求代數(shù)式的最小值。
[C][D][E][B][A] [F][變式答圖]
解:作BD=12,過點B作AB⊥BD,過點D作ED⊥BD,使AB=2,ED=3,連接AE交BD于點C,則AE的長即為代數(shù)式[x2+4+(12-x)2+9]的最小值,然后構造矩形AFDB,Rt△AFE,利用矩形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求得AE的值。
過點A作AF⊥DE交于點F,則AB=3,EF=5,連接AE交BD于點C,則AE的長即為AE=[52+122]=13。所以AC+CE的值最小值為13,所以[x2+4+(12-x)2+9]的最小值為13。
所以,利用勾股定理解決最短路徑問題的思路要抓住以下幾點:展——(立體→平面);找——起點,終點;連——路線;算——利用勾股定理;答。
即:化曲為直,化折為直,利用軸對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最值,利用垂線段最短求最值,利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求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