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韶(約1208-約1261),字道古,漢族,生于普州安岳.其父秦季槱,進士出身,官至工部郎中、秘書少監(jiān),秦九韶自幼生活在家鄉(xiāng),1 8歲時曾“在鄉(xiāng)里為義兵首”,后隨父親移居京都.他是一位非常聰明的人,處處留心,好學不倦.其父任職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jiān)期間,正是他努力學習和積累知識的時候,他閱讀了大量典籍,并拜訪天文歷法和建筑等方面的專家,請教天文歷法和土工程問題,甚至深入工地,了解施工情況.他曾向“隱君子”學習數學,也曾虛心向葉適學習哲學、文學、政論.數年后,秦九韶“數術之傳,以實為體”的論斷經典,應該說是受葉適“欲折衷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謬”思想的極大影響,另外,秦九韶還虛心向楊簡學習詩詞、歷法和哲學思想,尤其對“心即是道,宇宙的變化即人心的變化過程,以明心為修養(yǎng)之本”等哲學思想體悟很深,秦九韶還拜李劉為師,學習駢儷、詩詞、游戲等,后來李劉與秦九韶成為朋友,經常有來往.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秦九韶成為一位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青年學者,時人說他“性極機巧,星象、音律、算術,以至營造等事,無不精究”,
秦九韶聰敏勤學.1231年,秦九韶考中進士,先后擔任縣尉、通判、參議官、州守、寺丞等職,并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44年至1247年,他在為其母守孝期間,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巨著《數書九章》,并創(chuàng)造了“大衍求一術”.
秦九韶所發(fā)明的“大衍求一術”,即現代數論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是中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比1801年著名數學家高斯建立的同余理論早五百多年,被西方稱為“中國剩余定理”.另外,他的“正負開方術”,被稱為“秦九韶程序”,現在,世界各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數學課程,幾乎都能接觸到他的定理、定律和解題原則.其名著《數書九章》,是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光彩奪目的成就,對后世數學發(fā)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秦九韶是一位既重視理論義重視實踐,既善于繼承又勇于創(chuàng)新,既關心國計民生義支持和參與抗金戰(zhàn)爭的著名數學家.秦九韶不僅為中國贏得無上榮譽,也為世界數學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