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玲
(山東省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建筑渣土和工地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泰安 271000)
PC 結構作為一種先進的建筑方式,通過預制混凝土構件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拼裝連接,具備提高建筑效率、減少施工噪音和粉塵、降低工程成本等優(yōu)勢。然而,該結構的關鍵在于精確且高效的連接技術,它直接關系到整體結構的安全穩(wěn)定。唐天國[1]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的重要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研究,指出了連接技術在確保結構穩(wěn)定性中的重要性。李定乾[2]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現(xiàn)場連接技術與質量控制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連接效率的方法。王永銳[3]探討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現(xiàn)澆連接部位的關鍵施工技術,對解決連接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定型化鋼板連接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連接技術改進方案。
定型化鋼板施工技術是一種通過定型化鋼板的連接方式,實現(xiàn)預制混凝土構件之間快速、高效連接的施工方法,其原理主要基于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和焊接技術,通過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連接部位設置定型化鋼板,利用預應力筋將鋼板與混凝土有效連接,并通過焊接技術實現(xiàn)鋼板的固定。墻體的厚度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過薄或過厚的墻體都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工程問題。過薄的墻體可能無法承受設計載荷,導致結構變形甚至垮塌;而過厚的墻體則可能導致材料浪費和施工成本的增加。在定型化鋼板施工中,墻體厚度調控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墻體厚度限位塊。限位塊是一種專門設計的裝置,可以精確控制墻板的安裝位置和厚度。通過合理設置限位塊的尺寸和位置,可以在施工過程中實時監(jiān)控墻體的厚度,及時調整,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使用墻體厚度限位塊調控墻厚的方法如下:首先,根據(jù)設計圖紙和相關標準,確定墻體的厚度和所需的限位塊尺寸。然后,在墻板的相應位置安裝限位塊,確保其穩(wěn)定并能夠承受施工過程中的壓力和振動。在安裝過程中,要時刻監(jiān)測墻體的厚度,如果發(fā)現(xiàn)偏差,及時調整限位塊的位置或更換合適的限位塊。最后,在完成墻板安裝后,進行全面的厚度檢查,確保所有墻體的厚度都符合標準。通過使用墻體厚度限位塊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墻體的厚度,使其符合相關標準,如圖1 所示。
圖1 定型化鋼板加固體系結構示意圖
漿錨連接是目前常用的一種連接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灌漿材料將各構件之間的鋼筋相互搭接。在此基礎上,合理選取鋼筋長度,保證節(jié)點的整體受力。注漿錨桿受拉時,由于外部荷載增大,周邊將出現(xiàn)徑向裂縫,可通過對其進行約束,延緩裂縫發(fā)展速度,避免出現(xiàn)裂縫,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鋼筋的力學性能。同時,對帶漿錨熱連筋而言,其搭接長度要根據(jù)地基錨固區(qū)的實際情況確定。在工程實踐中,為確保灌漿錨的應用效果,應選取合適的錨固長度。
根據(jù)結構的受力情況,結構可以分為承載力的主要部分和次要的部分。一次受力疊合構件,即在整個施工階段,支撐體承擔全部垂直荷載,只有在其強度足夠大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荷載分配。二次承載層壓構件是指在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首先對其進行自重和其他垂直荷載的作用,然后在達到一定的強度后,才能共同工作。為了加快施工速度,節(jié)省費用,現(xiàn)在廣泛使用二次受力的層板。預制件通常都是在工廠內進行標準化的養(yǎng)護,只有當它的強度滿足設計的需要時,才可以進行吊裝。由于原材料不同,攪拌條件不同,齡期不同,養(yǎng)護條件不同,造成了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界面。
鋼筋套筒灌漿連接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基于新型筒管和無收縮灌漿材料新型補強技術,其優(yōu)勢在于可將新型筒管和無收縮灌漿材料復合,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其豎向連接問題,達到了與現(xiàn)澆混凝土等效的設計原理。目前,對套管壓漿連接的研究多側重于接頭的受力機理、接頭受力性能以及各構件的抗震性能。在加載時,注漿材料與錨固件之間存在著相對位移,而縱筋則對漿液施加了徑向壓力,使注漿料環(huán)向伸展,阻止注漿料環(huán)向變形和裂縫的發(fā)展,在較小的錨固段范圍內,提高鋼筋承載能力。
套管注漿技術成熟可靠,適用范圍廣,可采用群灌工藝進行注漿,施工效率高,構件力學性能測試結果顯示,其承載能力、剛度、耗能能力等指標基本接近于現(xiàn)澆混凝土,符合規(guī)范中裝配式節(jié)點的設計要求,但仍然存在注漿料易受到環(huán)境溫度影響,套管和灌漿料價格昂貴,預制件加工精度高,安裝施工組織和管理要求高,灌注質量難以核實等問題。灌漿套管接頭中鋼筋搭接率高達100%,且鋼套管抗側剛度較大,易引起接頭剛度突變,對其力學性能造成不利影響。為解決節(jié)點設置于板下而導致節(jié)點易形成弱連接的問題,可在受力最小處構造節(jié)點。
本次研究選擇了一個32 層的高層住宅工程作為研究對象,該工程采用了框架剪力墻結構,總長為104m。整個墻體中一共有3 處變形縫,每個縫寬為230mm。這些特點使得施工過程變得復雜且需要精細的規(guī)劃。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施工時面臨著缺少作業(yè)面的難題,這為變形縫后澆段剪力墻外側施工帶來了較高的施工難度。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工程團隊經(jīng)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決定采用定型化鋼板連接技術。這一技術的引入,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極大地降低了施工難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工程團隊在龍骨上設置了倒三角凹槽,如圖2 所示,這一設計不僅增加了各預制構件間的連接長度,避免了漏漿問題的出現(xiàn),而且提高了墻體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圖2 定型化鋼膜結構示意圖
在開始施工之前,需要對所需材料進行采購,并確保其質量合格。同時,根據(jù)工程需求,準備好所需工具,如焊機、切割機、打磨機等。此外,還要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確保他們了解施工工藝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材料進場后,應進行驗收,檢查其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還要對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檢查,確保其質量合格。對于不合格的材料,應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
首先,要在離工地比較遠的地方建造對應的鋼板加工車間,既能避開工地噪聲、灰塵等因素的干擾,又能確保作業(yè)的安全性。在加工車間,要有科學、合理的防火措施,避免加工車間發(fā)生火災等危險,危及人身安全。在決定鋼板的數(shù)目與尺寸時,應根據(jù)樓層標高、墻體的具體情況、變形縫的數(shù)目與尺寸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計算出鋼板的長、寬、厚及鋼板用量。在生產鋼板時,應先將螺母與主楞進行焊接,并進行緊固。為保證焊接質量,必須保證鋼板與槽形預留孔的中心位置對齊,否則會影響到鋼板的緊固效果。在鋼板的安裝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技術要求。首先要根據(jù)施工圖紙和相關規(guī)范確定鋼板的安裝位置和標高。在安裝過程中,需要采用合適的焊接工藝和材料,以保證鋼板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同時,也需要考慮施工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對鋼板安裝的影響,例如溫度和濕度等。在鋼板安裝完成后,需要進行質量檢測和驗收。質量檢測主要包括外觀檢測、尺寸檢測和承載力檢測等方面。外觀檢測主要是檢查鋼板的平整度和焊縫質量;尺寸檢測主要是測量鋼板的長度、寬度和厚度;承載力檢測主要是測試鋼板在不同載荷下的表現(xiàn)。在驗收過程中,還需要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對鋼板的安裝質量進行評估,以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定型化鋼板連接技術施工中,可以利用計算公式來控制鋼板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尺寸精度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
(1)鋼板長度
鋼板長度(L):
式中,a 為鋼板單邊切邊長度,b 為鋼板寬度,n 為所需長度模數(shù)(取值范圍為50 ~1 000mm),C 為余量(一般取值50 ~100mm)。通過調整a、b、n 和C 的值,可以精確控制所需長度的鋼板。
(2)鋼板寬度
鋼板寬度(W):
式中,b 為鋼板單邊切邊長度,M 為側邊余量(一般取值50 ~100mm)。這個公式用于計算鋼板寬度,以確保寬度符合設計要求。鋼板的表面質量直接影響其使用壽命和外觀效果。
(3)鋼板表面粗糙度
鋼板表面粗糙度(Ra):
式中,Wp 為砂輪粒度,d 為砂輪直徑。通過調整砂輪粒度和砂輪直徑,可以控制鋼板表面的粗糙度,使其滿足設計要求。
(4)鋼板表面波紋度
鋼板表面波紋度(Wv):
式中,λ為波長,f為頻率。這個公式用于計算鋼板表面的波紋度,以評估其平整度和美觀度。通過調整加工參數(shù),如砂輪轉速和進給速度,減小鋼板表面的波紋度。
在進行后澆部分樓面混凝土澆筑時,表面振搗是必要的一道工序,通過振動棒的振動,有效地排除混凝土中的氣泡,使其更加密實,提高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在此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振搗的均勻性和深度,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離析的現(xiàn)象。完成混凝土振搗后,接下來需要進行養(yǎng)護工作。養(yǎng)護是混凝土硬化的關鍵過程,通過適當?shù)酿B(yǎng)護,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裂紋,并確保其達到設計強度。在養(yǎng)護時間超過14d 且強度滿足標準后,施工人員可以穩(wěn)定站立于樓面上,標志著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在樓面處鋪設模板承重體系是接下來的重要步驟,模板承重體系是支撐新澆筑混凝土的臨時結構,它的穩(wěn)定性直接關系到施工安全和質量。在鋪設模板承重體系時,應確保其與原有結構的連接穩(wěn)固,并根據(jù)工程需要進行適當調整。鋼筋的綁扎是另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即先進行預應力筋的綁扎,然后再對其進行加固。在綁扎時,要保證鋼筋位置準確,間距一致,與模板牢固連接。在鋼筋固定并通過驗收后,方可開始澆筑內部模板[4]。
吊裝過程中,速度的控制至關重要,過快的速度可能導致鋼板在空中搖擺,甚至掉落,從而引發(fā)安全事故。因此,操作人員必須保持平穩(wěn)、緩慢的速度,確保每一步操作都精確無誤。同時,鋼板的放置方向和穩(wěn)定性也是關鍵因素。在吊裝過程中,鋼板必須與地面保持垂直,不可出現(xiàn)偏斜或大幅度擺動的情況。這不僅關乎施工的精度,更直接影響到施工安全。在剪力墻內側模板穩(wěn)定后,才能進行吊裝,這一步驟需要精確的測量和判斷,以確保模板的穩(wěn)定性。在實施過程中,使用起重機為主要工具,將鋼板移動到預設位置,這個過程需要多人的協(xié)同操作,確保每一步都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當鋼板被移到指定的位置時,下面要墊一塊方形的木板,以免翻倒。鋼板穩(wěn)固后,才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即拆除吊鉤,這個過程同樣需要細致的操作,確保在吊裝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任何遺留問題。
在開始澆筑前,應確保所有模板、支架、預埋件等都已按照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并經(jīng)過檢驗合格。模板應清潔、干燥,無油污或其他雜質。應檢查定型化鋼板的連接是否牢固,確保在澆筑過程中不會發(fā)生移位或變形。后澆段剪力墻混凝土應選擇高強度、低收縮性的材料,以減少裂縫的產生。配合比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和相關規(guī)范進行確定,同時考慮工程實際情況和現(xiàn)場環(huán)境因素。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同時,應盡量降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澆筑前要保證模板表面濕潤、無積水??刹捎梅謱訚仓?,每層厚度不超過40cm,確?;炷恋拿軐嵍?。澆筑過程中,為提高混凝土密實程度,無孔洞或蜂窩狀結構,應使用振搗器對混凝土進行充分振搗。振搗時應避免過度振搗,以免引起混凝土離析;應隨時檢查定型化鋼板的連接情況,如有松動或移位,應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混凝土不漏振、不跑模。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抹面和收光,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在初凝前,應進行二次抹面,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氣泡和裂紋。
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抹面和收光工作,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初凝前應進行二次抹面以消除表面氣泡和裂紋。養(yǎng)護期間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可采用灑水、覆蓋濕布等方法降低收縮率,養(yǎng)護時間一般不少于7d。在達到一定強度后,可進行拆模,拆模時應小心謹慎,避免損壞混凝土表面。拆模后應及時清理模板和支架,以便重復使用。對于剪力墻等重要部位,應進行必要的監(jiān)測和記錄,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處理。
(1)定型化鋼板連接技術是一種高效且可靠的方法,它在多種裝配式構件的連接中展現(xiàn)出廣泛的適用性。
(2)為確保連接技術的高效實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這包括鋼板的精確加工和制造、后澆段剪力墻鋼筋的細致檢驗以及相關的吊裝和澆筑工作。
(3)通過應用定型化鋼板連接技術,不僅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保證了工程的整體質量,從而對現(xiàn)代建筑施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