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少年可能從小就沉浸在各類動物主題的動畫片、故事書和繪本中,被各種動物深深吸引,尤其是昆蟲,例如《昆蟲總動員》。實際上,觀察和了解昆蟲是培養(yǎng)動物學興趣的絕佳入門選擇,尤其適合幼齡或低年級的孩子。
昆蟲幾乎隨處可見,只要仔細觀察,你就不難發(fā)現身邊的昆蟲。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就是通過童年對周圍昆蟲的仔細觀察,寫出了《昆蟲記》。其實,家中也可以飼養(yǎng)昆蟲,蠶、鍬甲、螳螂等常見昆蟲都適合家養(yǎng)。有時,飼養(yǎng)昆蟲只需一個昆蟲盒,昆蟲的棲材和食物也很容易購得。飼養(yǎng)過程中,你可以見證昆蟲從卵孵化成幼蟲,再長大成蛹,最終羽化為成蟲的神奇過程。建議你通過繪畫和文字記錄昆蟲的成長過程,以更深入地了解動物形態(tài)的多樣性、復雜的行為和生命周期。周末或假期有機會走向戶外時,你會發(fā)現不同環(huán)境中有各種各樣的昆蟲。
除了觀察野外昆蟲,還可以采集一些常見昆蟲,嘗試自己制作標本。完成昆蟲生命周期的飼養(yǎng)或制作昆蟲標本,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些是未來動物學家所需的素質。同時,這些經歷也會讓你獲得成就感,真正激發(fā)對動物的熱愛。學會觀察、飼養(yǎng)昆蟲甚至制作昆蟲標本,你就可以自豪地稱自己為動物愛好者了。
當然,僅僅了解昆蟲還不足以成為一名資深動物愛好者,觀鳥也是進階的絕佳途徑。有句話說得好,學會觀鳥就像獲得了一張通往自然劇場的終身門票。在戶外,鳥可能是除了昆蟲最容易遇到的動物類群。即使身處大城市,依然能在身邊看到很多常見的鳥,如麻雀、喜鵲、斑鳩、烏鶇、白頭鵯等。走到野外,你將見到更多種類的鳥。容易遇見意味著有更多的觀察機會。
不同于昆蟲,鳥通常會和觀察者保持一定距離,要仔細觀察鳥的形態(tài)與行為,第一步是學會使用望遠鏡。雖然學習過程需要耐心,但一旦掌握了技巧能輕松找到目標鳥類后,你就猶如發(fā)現新大陸,進入了五彩繽紛的鳥世界,能發(fā)現越來越多形態(tài)各異、行為活潑的鳥“精靈”。
觀鳥過程中,做好觀鳥記錄、自然筆記很重要。快速抓住觀察到的動物形態(tài)、行為特征,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記錄習慣,是成為動物學家很好的技能鍛煉。隨著觀鳥經驗的積累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你可能會解鎖一項神奇技能:聽音辨鳥、看形辨鳥。當你走向野外,未見鳥影不用觀察,你已對鳥的種類特征、行為特點了然于胸。甚至一道鳥影在眼前晃過,你也能準確辨別鳥的種類。這取決你積累足夠的野外觀鳥經驗和對鳥外形和聲音的了解程度,每種鳥的鳴唱各不相同,每種鳥的外形輪廓和大小也各有特點,不同鳥的棲息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
觀鳥,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觀鳥是在野外真實環(huán)境中觀察動物,這能讓你直觀理解動物在其棲息地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長期的觀察和體會,你將逐步發(fā)現其數量、種類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地類型息息相關。這時,你可能已經開始關注更深入的問題,如,動物復雜行為及其產生的可能原因、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這些都是動物學家正在研究的重要領域。當你擁有了更多觀察和研究動物的方法和技巧,并開始像動物學家一樣思考時,恭喜你至少成為資深動物愛好者了。通常,有人在小學高年級或初中階段就能達到這個水平。
要成為一名少年動物學家,除了經常觀察動物,獲得系統(tǒng)性的動物學知識也十分重要。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樣,你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書,如《中國昆蟲大圖鑒》《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世界野生貓科動物》(注:宋奎斯特夫婦著)等。這類書籍系統(tǒng)介紹了動物學的分類、形態(tài)、行為、生態(tài)等重要知識。還可以觀看優(yōu)秀的自然或野生動物紀錄片,這也能生動展示動物的行為、進化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科學研究的真實情況。另外,聽動物學家的科普講座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深入淺出地介紹動物學知識和研究,可以幫助你系統(tǒng)學習并啟迪科學思維。
要想成為少年科學家,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必需的,這主要是從實驗和實踐中鍛煉而來。建議參加科學實踐類活動,如作為志愿者參加野生動物救援,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入大學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國家公園和保護區(qū)的項目制科學研學活動也非常受歡迎,使大家有機會到森林、草原、濕地等真實場景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實踐活動能鍛煉你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提高科學思維,同時也能體驗科研協作和培養(yǎng)團隊精神。
當你擁有了豐富的觀察經驗、深厚的動物學知識和扎實的實驗探究能力,你就已經可以被稱為一名合格的少年動物學家了。
(責任編輯 / 李銀慧"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