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頌欽, 林 艷, 史秀蘭, 遲長虹, 嚴 盈,繆凌鴻,, 董在杰,*
(1.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無錫漁業(yè)學院,江蘇 無錫 214081;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淡水漁業(yè)和種質(zhì)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081)
隨著我國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水產(chǎn)品提供的動物蛋白占人均動物蛋白消費量的1/3 以上,為國民的糧食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1]。但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正面臨著原料資源短缺和健康養(yǎng)殖兩大重要問題。在大宗淡水魚飼料中,魚粉、豆粕、棉粕、菜粕等植物性原料是主要的蛋白來源[2]。魚粉是飼料行業(yè)重要的原料,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且適口性好,被廣泛應用于水產(chǎn)動物飼料配方中[3]。豆粕作為第一植物蛋白,由于其產(chǎn)量受種植面積的限制,我國豆粕產(chǎn)需缺口較大,因此嚴重依賴于進口。菜粕價格低廉,是水產(chǎn)飼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其存在抗營養(yǎng)因子,影響水產(chǎn)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4]。為了避免水產(chǎn)動物與人爭糧,尋求新飼料原料成為當前水產(chǎn)養(yǎng)殖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串葉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又名松香草,為菊科(Asteraceae)松香草屬(Sliphium)植物,適應我國鹽堿化、沙漠化土壤種植,具有 “不與糧爭地” 的種植優(yōu)勢[5]。串葉松香草根系強壯、支根繁多,高度通常為2~3 m。有實心莖質(zhì)、寬大葉片,葉色為深綠色。開有頭狀花序,形似菊芋花序,花盤直徑約為2~3 cm[5]。串葉松香草中生物活性成分豐富,富含生物堿、核黃素、黃酮類和抗氧化酶等物質(zhì),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6-7]。近年來,有關(guān)其提取物(如多糖、核黃素、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抗氧化和免疫促進的功能性研究越來越多[8-9]。在畜禽動物中,新鮮的串葉松香草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玉米青貯飼料,是一種潛在的飼料原料。因其具有產(chǎn)量高、草質(zhì)好、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特點,已成為多種動物青飼料的主要來源[10]。胡利珍等[11]用串葉松香草飼喂興國灰鵝,能顯著降低生產(chǎn)成本。許美解等[12]用串葉松香草替代10%、20%、30%的基礎飼料飼喂特種野豬,發(fā)現(xiàn)20%替代組的生長性能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而30%的替代會對其生長產(chǎn)生負效應。目前,有關(guān)串葉松香草在水產(chǎn)動物中的應用研究尚處空白,但已有研究報道了同類菊科植物在水產(chǎn)動物飼料中的應用。黃金鯉(Yamabaki ogon)飼料中添加0.04%的萬壽菊(Tagetes erecta)粉能顯著改善其生長性能[13]。暗紋東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魚飼料中添加0.5%菊粉對其生長性能無負面影響,但可增強消化酶活性與非特異性免疫酶活性[14]。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國特有的雜食性經(jīng)濟魚類,其生長速率快、肉質(zhì)鮮美,2021 年全國養(yǎng)殖產(chǎn)量達到了76.4 萬t[15]。因此,本實驗以團頭魴幼魚為對象,根據(jù)其營養(yǎng)需求[16]和串葉松香草的營養(yǎng)組成,設置串葉松香草在團頭魴飼料中的添加水平分別為0%、2%、4%、6%,通過分析團頭魴幼魚的生長、抗氧化能力等指標,評估串葉松香草作為水產(chǎn)動物飼料原料的可能性,為保障水產(chǎn)飼料行業(yè)多元化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撐。
本實驗所用串葉松香草粉為串葉松香草植株莖葉風干后粉粹而成。實驗飼料以魚粉、豆粕、菜粕、棉粕為主要蛋白源,以豆油為脂肪源配制基礎飼料。在此基礎上,添加0%、2%、4%、6%的串葉松香草粉,配制成4 組等氮等能的飼料,分別命名為SP0、SP2、SP4 和SP6 組(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組成見表1)。配方中的原料過60 目篩,逐級放大混勻后,與大豆油、水混合,制成顆粒狀飼料,自然風干后,-15 °C 密封保存?zhèn)溆谩?/p>
表1 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組成Tab. 1 F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diets
實驗期間,操作者嚴格遵循實驗動物福利倫理規(guī)范,并按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本實驗選用來自于團頭魴良種場的 “華海1 號” (湖北武漢),首先在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南泉基地可控溫的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暫養(yǎng),暫養(yǎng)期間投喂商品飼料(通威,無錫)。暫養(yǎng)1 周后,挑選大小均一、體質(zhì)健壯、初始體重為(3.85±0.50) g的團頭魴240 尾進行養(yǎng)殖實驗。將實驗魚分到12 個可控溫循環(huán)水桶(規(guī)格為φ820 mm×700 mm)中,隨機分為4 個實驗組,每組設定3 個重復,每個重復20 尾魚。每日3 次(7:00、12:00 和18:00)按照總體重的3%~5%定量飼喂,使魚體表觀飽食而無飼料剩余,養(yǎng)殖8 周。養(yǎng)殖水質(zhì):水溫26~28 °C,溶解氧>6.0 mg/L,pH 6.5~7.0,氨氮含量<0.10 mg/L,亞硝酸氮<0.10 mg/L。
養(yǎng)殖實驗結(jié)束后,禁食24 h。用丁香油快速麻醉后計數(shù)并稱量總重,隨后,每一養(yǎng)殖桶中隨機撈取6 尾,測量體長并稱重,用于計算生長性能和個體指數(shù)。采用1 mL 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在尾部靜脈處取血,取血液樣品于抗凝管中4 °C 下靜置,離心分離血漿,用于血漿生化指標測定。隨后,快速剖開腹腔,將內(nèi)臟團、肝臟、腸道等組織分離,再將內(nèi)臟團和肝臟稱重。將肝臟和腸道組織置于離心管中,-20 °C 低溫保存,用于測定肝腸抗氧化指標與腸道消化酶指標。另取部分肝臟組織放入液氮低溫冷凍,后將其放置-80 °C進行保存。最后,取實驗魚背部無鱗肌肉,-20 °C低溫保存,進行肌肉營養(yǎng)成分檢測。
50% CCl4溶液按照CCl4(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與橄欖油(化學純,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 (體積比)配制,現(xiàn)用現(xiàn)配,并經(jīng)過超微過濾確保無菌。養(yǎng)殖實驗結(jié)束后,在各養(yǎng)殖桶中隨機撈出12 尾實驗魚,用丁香油快速麻醉后,按照每100 g 魚體重腹腔注射0.5 mL 50% CCl4溶液,誘導急性肝損傷。在注射CCl4溶液24 h 后,從每個養(yǎng)殖桶中隨機撈取3 尾,采取其肝臟組織檢測其抗氧化指標,并制作組織切片進行病理學觀察。同時,注射后0、6、9、12、24、48、72 和96 h 統(tǒng)計魚的死亡數(shù)量。
生長指標計算 生長性能指標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W0為魚初始均重(g);Wt為魚終末均重(g);t為飼喂天數(shù)(d);F為每尾魚平均攝食飼料總量(風干基礎) (g);G1為實驗末魚肝臟重(g);G2為實驗末魚內(nèi)臟團重(g);Wb為每尾魚末體重(g);L為每尾魚末體長(cm);
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測定 肌肉營養(yǎng)成分參照國標規(guī)定方法進行測定,采用常壓干燥法(GB/T 6435—2014)測定水分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GB/T 6432—2018)測定粗蛋白質(zhì)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GB/T 6433—2006)測定粗脂肪含量,采用馬弗爐550 °C 灼燒法(GB/T 6438—2007)測灰分含量。
血漿生化指標測定 血漿葡萄糖(glucose,GLU)、總膽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含量采用深圳邁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400 Q2080)測定,試劑盒購自深圳邁瑞有限公司。
組織抗氧化酶活性測定 分別將肝臟、腸道樣品與無菌生理鹽水按質(zhì)量體積比1∶9 勻漿后離心,收集上清液,制備10%組織勻漿液,用于肝臟、腸道抗氧化指標測定。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試劑盒,詳細測定方法見說明書。
腸道消化酶活性測定 將腸道樣品與無菌生理鹽水按質(zhì)量體積比1∶9 勻漿后離心,收集上清液,制備10%組織勻漿液,用于腸道消化酶活指標測定。α-淀粉酶(AMS)活性、胰蛋白酶(tTPS)活性、脂肪酶(LPS)活性的測定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試劑盒,詳細測定方法見說明書。
基因相對表達量測定 使用Trizol 法提取團頭魴肝臟組織中總RNA,用NanoDrop 20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國)測定RNA 濃度和質(zhì)量,選擇OD260nm/OD280nm值在1.8~2.0 之間的RNA,利用PrimeScriptTM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 反轉(zhuǎn)錄試劑盒(TaKaRa) (大連)合成cDNA。使 用TB Green?Premix ExTaq? Ⅱ兩 步 法 試 劑盒 (TaKaRa) (大 連)進 行RT-PCR 反 應(Biorad CFX96) (美國)。熒光定量程序:95 °C 30 s,95 °C 5 s,60 °C 30 s(39 個循環(huán));95 °C 10 s,60 °C 60 s,95 °C 10 s?;騧RNA 相對表達水平用 2-ΔΔct方法來計算。
用qPCR 測定肝臟中脂蛋白脂酶(lpl)、脂肪合成酶(fas)、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parα)、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β(pparβ)、肝臟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jié)合蛋白1c (srebp1c)和肉毒堿棕櫚?;D(zhuǎn)移酶1a (cpt1a)的基因表達量,以團頭魴β-肌動蛋白(β-actin) (XM_048192430.1)為內(nèi)參基因,引物序列見表2。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2 RT-PCR 的引物序列Tab. 2 Primer sequences of RT-PCR
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進行Duncan 氏多重比較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所有結(jié)果均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養(yǎng)殖實驗期間,各組團頭魴攝食正常,無疾病和死亡現(xiàn)象。隨著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生長性能呈下降趨勢,且餌料系數(shù)上升(表3)。其中,SP2 組FBW、WGR、SGR 和FCR 與SP0 組相 比 均 無 顯 著 差 異(P>0.05);SP4 組 的FBW 與FCR 與SP0 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而WGR、SGR 均顯著降低(P<0.05);SP6 組的FBW、WGR、SGR 均顯著低于SP0 組(P<0.05),且FCR 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從形態(tài)學指標上看,SP0 組團頭魴幼魚VSI 均顯著降低(P<0.05),SP2 組魚體CF 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各組間HSI 無顯著差異。
表3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團頭魴幼魚生長和臟器系數(shù)的影響Tab. 3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growth and visceral index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養(yǎng)殖8 周后,攝食不同實驗飼料對團頭魴幼魚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的含量無顯著影響(P>0.05) (表4)。而肌肉粗脂肪隨著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SP4、SP6組肌肉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SP0 組和SP2 組(P<0.05)。
表4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團頭魴幼魚肌肉成分的影響Tab. 4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muscle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
串葉松香草添加組血漿中的GLU 含量顯著低于SP0 組(P<0.05) (表5)。與SP0 組相比,低水平串葉松香草的添加(SP2)對團頭魴幼魚血漿中的TG、TC、HDL 無顯著影響(P>0.05),而SP4組的TG 和LDL、SP6 組的TG、TC、LDL 及HDL與SP0 組相比均顯著升高(P<0.05)。
表5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團頭魴幼魚血漿生理指標的影響Tab. 5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the plasma biochemistry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團頭魴幼魚腸道脂肪酶的活性隨著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其中SP4、SP6 組腸道脂肪酶活性顯著低于SP0 組與SP2 組(P<0.05) (表6)。各組間魚體腸道淀粉酶與胰蛋白酶均無顯著差異(P>0.05)。從抗氧化指標來看,不同實驗飼料對魚體腸道SOD、CAT 活性影響顯著,SP2 組腸道中的SOD、CAT 的活性相較于SP0 組顯著提升(P<0.05)。團頭魴幼魚腸道中GSH 和MDA 含量則均不受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影響(P>0.05)。
表6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團頭魴幼魚腸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Tab. 6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capability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養(yǎng)殖8 周后,對團頭魴幼魚進行腹腔注射CCl4溶液,刺激誘導急性肝臟損傷,注射后觀察并統(tǒng)計魚體死亡情況(圖1)。從飼料中的串葉松香草添加量來看,SP2 組的死亡率最低,SP4、SP6組的死亡率高于SP0 組。其中,注射9 h 后SP2組的死亡率趨于穩(wěn)定,為22.2%~27.8%。注射96 h后,SP2 組的累計死亡率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從肝臟抗氧化指標來看,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飼喂8 周后(CCl4溶液注射前)對團頭魴肝臟中SOD 和CAT 活性、GSH 和MDA 含量無影響(P>0.05)。注射CCl4溶液急性損傷肝臟組織24 h后,SP2 組肝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顯著高于SP0 和SP4 組(P<0.05) (表7)。
圖1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50% CCl4 溶液注射后團頭魴幼魚的累計死亡率影響不同字母表示注射96 h 后累計死亡率差異顯著(P<0.05)。Fig. 1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the mortality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after 50% CCl4 solution injection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ortality at 96 h post-injection (P<0.05).
表7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四氯化碳溶液脅迫前后團頭魴幼魚肝臟抗氧化能力的影響Tab. 7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the hepatic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before and after 50% CCl4 solution injection
隨著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脂質(zhì)合成相關(guān)基因fas和srebp1c的表達呈上調(diào)趨勢,而脂質(zhì)分解相關(guān)基因lpl和cpt1a的表達量呈下調(diào)趨勢(圖2)。其中,SP6 組fas表達顯著高于SP4 組(P<0.05),且SP4 組顯著高于SP0 和SP2 組(P<0.05),而SP0 和SP2 組無顯著差異(P>0.05)。SP2 和SP4組srebp1c的表達無顯著差異(P>0.05),但均顯著高于SP0 組(P<0.05),且均顯著低于SP6 組(P<0.05)。SP2 組的lpl和cpt1a的相對表達量與SP0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SP6 組lpl、cpt1a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SP0 和SP2 組,SP4 組cpt1a的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SP0 和SP2 組,且顯著高于SP6 組(P<0.05)。SP0 組pparβ的表達高于其他各組,且與SP2 和SP6 組差異顯著(P<0.05)。各組間pparα的表達不受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影響(P>0.05)。
圖2 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團頭魴幼魚肝臟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表達量的影響數(shù)據(jù)柱形標注不同字母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Fig. 2 Effects of dietary S. perfoliatum on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liver lipid metabolism of juvenile M. amblycephala Different letters on column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漁用飼草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高,能滿足草食性魚類正常生長發(fā)育需求的優(yōu)質(zhì)新型飼料原料[17]。近年來,水產(chǎn)上對于漁用飼草的應用研究日益增多。飼喂新鮮黑麥草的魴鲌雜交種的體重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均顯著低于配合飼料組,但可提高魚肉滋味值[18],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增重率與特定生長率隨著精飼料中浮萍(Lemna minor)干粉的增加而降低[19]。這與本實驗的結(jié)果類似,飼料中串葉松香草粉添加量增加至2%對團頭魴幼魚的生長性能無影響,而當增加至6%時,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顯著下降,且餌料系數(shù)顯著上升。串葉松香草中的粗纖維含量較高,當串葉松香草添加量過高時可能會導致團頭魴幼魚對飼料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進而抑制生長。
氧化應激是由于機體內(nèi)產(chǎn)生大量自由基導致的,是造成動物疾病的主要因素[20-21]。自由基為正常代謝中間產(chǎn)物,能氧化細胞內(nèi)多種物質(zhì),破壞機體正常功能[22]。在呼吸和代謝過程中,魚體會產(chǎn)生氧自由基。對機體所產(chǎn)生的過量自由基進行及時清理,可降低其氧化損傷程度[23]。機體抗氧化系統(tǒng)主要由酶促抗氧化系統(tǒng)與非酶促抗氧化系統(tǒng)共同組成,SOD 與CAT 為主要的酶促抗氧化系統(tǒng),是衡量機體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標[24-25]。MDA 是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的最終分解產(chǎn)物,其含量高低可以反映機體的脂質(zhì)過氧化水平[26]。本研究發(fā)現(xiàn),飼料中添加2%的串葉松香草對肝臟抗氧化能力無影響,但能顯著提升團頭魴幼魚腸道的SOD 與CAT 活性。串葉松香草富含的生物堿、核黃素、黃酮類和抗氧化酶類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免疫促進的功能[6-7]。在小鼠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串葉松香草SOD 能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及GSH-Px 的活性,降低其MDA 含量[8]。在本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飼料中添加適量串葉松香草可使團頭魴幼魚腸道抗氧化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強化和改善,這可能與串葉松香草中富含的SOD 有關(guān)。進一步的急性肝損傷誘導實驗顯示,在飼料中添加2%的串葉松香草能大大降低團頭魴幼魚在誘導急性肝損傷后的死亡率,同時顯著提升肝臟SOD 活性,并降低肝臟中MDA 的含量。急性肝損傷是短時間內(nèi)由于外界因素引發(fā)的急性肝臟炎癥性疾病[27]。CCl4是誘導實驗動物急性肝損傷使用最廣泛的化學性毒物,廣泛應用于評估小鼠、畜禽、水產(chǎn)動物肝臟毒性和開發(fā)肝臟藥物的經(jīng)典模型[28-33]。串葉松香草中含有的SOD 可以通過清除CCl4在肝臟內(nèi)代謝產(chǎn)生的大量自由基,從而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10]。這也解釋了在飼料中添加2%的串葉松香草能顯著提升CCl4誘導肝損傷后團頭魴幼魚的存活率與抗氧化能力。
一般而言,飼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會導致肌肉粗脂肪含量增加,而飼料中粗纖維的增加可能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34]。有研究報道,用青飼料飼喂或飼料中添加青飼料會顯著降低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如,魴鲌雜交種攝食新鮮黑麥草(Secale cereale)后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顯著降低[18];草魚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隨著飼料中浮萍干粉量的增加而顯著降低[19]。不同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4%與6%)顯著提高了團頭魴幼魚肌肉粗脂肪含量。另一方面,從魚體的肥滿度和臟體比來看,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2%、4%與6%)會提高魚體臟體比指數(shù)。TG 和TC 主要在肝臟中合成,是反映機體脂質(zhì)代謝的重要指標[35]。血漿中TG 水平上升意味著機體脂肪沉積增加,分解代謝能力降低[36]。HDL 和LDL 在機體中起著運輸TC 的作用,TC 含量增加反映了機體脂肪合成能力的提高[37]。當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為6%時,團頭魴幼魚血漿TG、TC、HDL、LDL 均顯著上升,說明飼料中添加過量串葉松香草會導致HDL、LDL 轉(zhuǎn)運增加,從而促使血漿中TC 水平升高,TG 也隨之上升,破壞機體脂質(zhì)代謝穩(wěn)態(tài),這在肝臟脂肪代謝中也得到了印證。脂肪酶(LPS)主要作用于飼料中脂類物質(zhì)的消化,腸道中脂肪酶活性增加有助于脂肪分解能力的提高[38]。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SP4 和SP6 組肌肉粗脂肪含量增加,但是團頭魴幼魚腸道中LPS活性顯著降低。已發(fā)表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在齊口裂腹魚(Schizothorax prenanti)飼料中添加300 mg/kg 膽汁酸,其LPS 活性顯著提高,而肌肉粗脂肪含量顯著降低[39]。在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飼料中添加0.50%酸化劑,其腸道LPS 活性相較于未添加組顯著提高,肌肉粗脂肪含量則顯著降低[40],但是二者之間可能的關(guān)系及具體的發(fā)生原因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串葉松香草中的纖維素屬于非淀粉多糖,研究發(fā)現(xiàn)非淀粉多糖能與腸道中的脂肪酶耦聯(lián),使其活性降低[41]。因此,當其添加量為4%與6%時,團頭魴幼魚腸道中的脂肪酶活性顯著降低,說明此時腸道脂肪分解的能力降低。
肝臟是魚類脂肪生成的重要場所,這是由于相較其他組織,肝細胞中的脂肪生成酶活性更高[42]。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蛋白(SREBP1c)是維持脂質(zhì)穩(wěn)態(tài)的關(guān)鍵因子,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脂肪合成中的關(guān)鍵酶(如FAS)來調(diào)控機體的脂肪合成[43-45],fas基因表達量直接影響FAS 活性水平,其活性升高會促進TG的合成,從而增加脂質(zhì)聚積[46-47]。本實驗進一步檢測了魚體肝臟中脂肪代謝調(diào)控基因mRNA 水平的表達量,發(fā)現(xiàn)脂肪合成相關(guān)基因srebp1c與fas的相對表達量隨著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說明在飼料中添加串葉松香草對脂肪的生成具有促進作用,這與本實驗中血漿TG、TC 的變化趨勢一致。脂肪酸的氧化供能是多種酶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就包括LPL 與CPT1[48-49]。LPL 是脂質(zhì)代謝的關(guān)鍵限速酶,能將TG 分解為游離脂肪酸[50-51]。棕櫚脂酰肉堿轉(zhuǎn)移酶A (CPT1A)是肝細胞脂肪酸β-氧化的調(diào)節(jié)酶,可促進脂肪酸的分解,調(diào)控機體脂質(zhì)沉積[49,52]。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隨著飼料中串葉松香草的增加,團頭魴肝臟中l(wèi)pl和cpt1a的相對表達量均呈顯著下降趨勢,同樣說明飼料中串葉松香草添加量的增加會降低魚體肝臟脂質(zhì)分解的能力,最終造成機體脂質(zhì)的過度沉積,這些說明飼料中添加4%和6%串葉松香草會提高肝臟脂質(zhì)合成能力,同時又降低脂質(zhì)分解能力,從而影響脂質(zhì)代謝穩(wěn)態(tài),引起機體脂肪沉積。
綜上所述,飼料中添加2%的串葉松香草能夠提高腸道的抗氧化能力,并降低魚體由于CCl4誘導急性肝損傷的死亡,提高肝臟抗氧化應激損傷的能力。當飼料中串葉松香草的添加量增加至4%和6%,會抑制魚體生長,并引起團頭魴幼魚機體脂肪沉積。
(作者聲明本文無實際或潛在的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