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說到海帶,同學們首先想到什么?冬瓜排骨海帶湯、涼拌海帶絲……喜歡吃海帶的同學可能第一時間想到這些美味佳肴。不錯,海帶富含營養(yǎng)物質(zhì),含碘量高,適量食用對身體有益。今天,我想告訴同學們一個關于海帶的冷知識:海帶不屬于植物。
“什么?海帶能進行光合作用,也不會動,為什么就不是植物呢?”想必很多同學會有此疑惑。
與植物有3點區(qū)別
第一點區(qū)別:葉綠體來源不一樣。植物的葉綠體來源于藍藻。植物的祖先吞下了藍藻,沒有把它們消化,而是將其變成了自己的葉綠體。而海帶的祖先吞下的是隱藻,并將其變成了自己的葉綠體。所以,雖然都有葉綠體,但是海帶和植物的葉綠體的來源和結構不一樣。
第二點區(qū)別: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存在差異。海帶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a 和葉綠素c,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a 和葉綠素b。
第三點區(qū)別: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zhì)不一樣。海帶主要的儲能物質(zhì)是海藻多糖,而植物主要的儲能物質(zhì)是淀粉和蔗糖等物質(zhì),兩者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海帶究竟是什么
算起來,海帶同硅藻、草履蟲以及導致瘧疾的瘧原蟲是一大家子。如今,這些物種被歸類到了色藻界。色藻界與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細菌界、古菌界是并列的分類單元。在很早很早之前,它們就分道揚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
那為什么之前很多科普書都說海帶是植物呢?
這是因為生物分類的標準在不停地變化,同時我們對生物演化的認知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們最早在認知自然界生命體的時候,有一個最簡單、樸素的分類原則,就是把這些生命體分成植物和動物。那些不會動的、靠吸收太陽光維持生命的,叫植物;那些會動的、捕食其他植物或者動物為食的,叫動物。后來,人們把那些既不能動也不吸收太陽光、通過消化吸收其他生物殘骸來獲取營養(yǎng)的稱為真菌,把那些肉眼不可見的稱為細菌。
人們通過不斷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吸收太陽光的這一類生物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比如,藻類生物和植物就有巨大差別。不管是葉綠體來源、色素,還是它們儲能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兩類生物根本就不是一大家子。二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依靠吸收太陽光維持生存而已。
所以,到今天為止,科學家通過分子遺傳學的基因分析法發(fā)現(xiàn),原來海帶與草履蟲、瘧原蟲之間的關系要比它跟植物的關系親近得多。這是從分子遺傳學的角度重構了生物體演化的生命之樹。到今天,我們也越來越能準確地認知這些生物演化的順序,對于它們的親戚關系也就了解得越來越詳盡了。
(摘自《科學大眾·小諾貝爾》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