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制作花燈的技藝幾乎遍及祖國大地,花燈有金屬的、陶瓷的、竹木的、紙絹的、玻璃的、果蔬的、糧食的、石骨的、皮革的等。雖然各地有不同特色,但是不管哪種花燈的制作,都有其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各種材質的花燈中,最廣泛普及的、最具傳統(tǒng)的、最能展示手工藝特色和最廣眾性的當然還是竹木或鉛絲扎結,裱糊絲綢或薄紙的燈籠。中國的燈彩藝術燦爛輝煌,各地品燈活動豐富多彩,制作工藝也各有所長,但無論是傳統(tǒng)花燈還是現(xiàn)代花燈,其基本工藝制作大多沿襲“城、扎、糊、繪、亮”這5個字。
揻
即將竹篾或鉛絲,根據(jù)需要彎曲或取直成為花燈骨架的部件。
扎
是將揻好的部件,用絲線或細鉛絲捆綁連接在一起,使之呈現(xiàn)立體的花燈框架,或稱骨架。
糊
是骨架無論是用竹篾還是鉛絲扎結,都需用棉紙條纏裹骨架的竹篾或鉛絲,再薄而均勻地涂刷上膠或糨糊,然后裱糊紗絹絲綢或紙張。
繪
即繪畫,傳統(tǒng)扎結花燈,大多需要在裱糊好的燈面彩畫、噴繪、粘貼剪紙、針扎圖紋,有的還需要書寫文字。
亮
即夜間點燃的花燈,明亮是燈之“魂”,花燈不明不亮就不能稱之為“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