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你收到來自古人的留言,請盡快點擊查閱!
古人的留言?你看著那些刻在石頭上的文字和圖畫,滿臉疑惑。
其實,它們都叫“摩崖石刻”,是人們在天然巖壁上摹刻的文字、圖畫和造像。它是起源于遠古時期的一種記事方式。時至今日,那些置身山川草木間的石刻,仍懷揣著往事,期待我們的探訪和回應。
這是泰山上的一塊石碑,你能認出石碑中間刻的是什么嗎?
那小巧的腦袋、豎起的耳朵和長長的尾巴,是不是像極了一只紅色的老鼠呢?據(jù)碑文記載,這是一個名叫李和謙的人,在陽春三月登臨泰山時留下的石刻。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如”字,或者是“如意”的連寫,也有人猜測這是“如此江山”的草書。雖然我們目前無法得知石碑上刻的到底是什么,但古人游覽泰山時的愉悅心情,已然跨越時空傳遞給了我們。
知識小鏈接
五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拜和帝王封禪(shàn)祭祀相結合的產(chǎn)物。五岳指的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是中國五岳之首。沿著山間崖壁鑿刻的1000余件書法作品,不僅與周圍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諧相融,還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我們了解泰山文化的資料寶庫。在唐代,泰山摩崖石刻發(fā)展繁榮。大觀峰上的《紀泰山銘》刻于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以端正雄偉的隸書記錄了唐玄宗在泰山進行的封禪祭祀活動,堪稱泰山石刻中的瑰寶。
知識小鏈接
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指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
許多文人墨客的即興表達和帝王將相的祭天告地,都聚集在泰山石刻這座露天博物館里。這些石刻一邊展示著不同時期的中國書法藝術,一邊訴說著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
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產(chǎn)茶區(qū),這里的山間巖石上,有許多與茶相關的石刻。例如九龍窠(kē)巖壁上的“大紅袍”石刻,指的就是此地生長的大紅袍茶樹;崖上的“晚甘侯”三個字,是武夷茶的擬人化雅稱,贊美了武夷茶回味甘甜;“巖韻”石刻則稱頌武夷巖茶濃厚的香氣。
當然,左圖中這三處石刻只是武夷山摩崖石刻中的一小部分,要知道,隨處可見的歷代摩崖石刻就是武夷山景區(qū)的一大顯著特點。武夷山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來此游玩、生活,他們寄情山水,留T了眾多描繪山川之美,飽含深厚意蘊的石刻。 (圖片來源:
https://difong.gmw.cn/fj /2023 -03/02/content_36403197.htm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27807 2023年5月15日)
在廣東肇慶的七星巖風景區(qū)內有一個龐大的摩崖石刻群,因石刻中詩詞歌賦的數(shù)量眾多,所以七星巖摩崖石刻又被譽為“千年詩廊”。
其中最有名氣的,是巖洞外的《端州石室記》,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邕(yōng)所作。當年,他途經(jīng)端州(今廣東肇慶),和友人一起進入宛如人間仙境的石室洞游玩后,便將這夢幻般的游玩經(jīng)歷,和即將上任為官的理想抱負通過石刻長久地留存了下來。
你能猜到這位梳著麻花辮,手拿弧形竹笛,正在側頭吹奏的女子來自哪里嗎?她的“家鄉(xiāng)”在重慶市大足區(qū)。那里有大量唐末宋初時期的摩崖造像,被統(tǒng)稱為“大足石刻”o和文字、圖畫石刻相似,造像石刻同樣能使觀眾在品鑒其藝術形式的同時,了解它誕生時代的歷史與文化。(圖片來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39984 2022年7月15日)
除了吹笛女之外,還有一位可愛的農(nóng)家養(yǎng)雞女。她面帶微笑,俯身掀開雞籠,先出竹籠的小雞已經(jīng)開始爭食蚯蚓。你瞧,通過這樣一幅造像作品,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便生動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下圖中這尊高7.2米、寬12.5米,面積達88平方米的千手觀音是大足石刻中最著名的造像之一,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它始建于南宋,如孔雀開屏一般被雕刻了近千只手。整尊造像金碧輝煌,看上去相當震撼。
事實上,大足石刻能夠相對完好地保存至今,不僅因為古人技藝高超,也與文物工作者的保護和修復密切相關。這座千手觀音被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貼金層開裂、彩繪脫落等各類病害共34種,專家們耗費了大量時間,利用各種先進的修復技術才使得它煥發(fā)新生。修復過程中,人們也第一次真正數(shù)清了千手觀音手的數(shù)量——830只。
收到這么多來自時空那頭的信息,你有什么想要回復的內容嗎?當然,你也可以在假期里親自與石刻們見個面,和它們說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