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姚 瑤▲ 張宇軒
1.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yī)院手外科,江蘇宜興 214200;2.江蘇省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足踝外科,江蘇無錫 214000
手部軟組織缺損是手外科常見的臨床急癥,隨著工業(yè)及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手外傷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1]。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是手部軟組織缺損的常用治療方法,可恢復手功能,還能獲得較滿意的外觀[2]。但手部軟組織缺損一般為突然受傷,可導致患者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影響其術后恢復[3]。因而,在帶蒂皮瓣移植術后積極給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系統化護理是臨床常用的干預模式,其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念為指導,將臨床護理措施系統化,可為患者提供有序的整體護理[4-5]。但其對于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干預效果并不理想,考慮聯合有關應激的理論干預或可提高護理效果。而應激系統理論則是通過根據患者的應激反應,針對性采取心理、社會支持等干預措施,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使其以積極的方式面對疾病,已逐漸應用于車禍、燒傷、腦卒中等多種突發(fā)疾病中[6-7]。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在手部軟組織缺損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案提供參考經驗。
選擇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yī)院2019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110 例擬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治療的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5 例)和觀察組(55 例)。對照組男40 例,女15 例;年齡19~76 歲,平均(46.29±10.43)歲;損傷類型:機器碾壓傷15 例,重物壓砸傷14例,絞傷13 例,電鋸傷1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中?;蚋咧?1 例,大專及以上19 例。觀察組男46 例,女9 例;年齡19~76 歲,平均(47.22±10.85)歲;損傷類型:機器碾壓傷17 例,重物壓砸傷12 例,絞傷11 例,電鋸傷1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 例,中?;蚋咧?0 例,大專及以上2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2019 年審(506)號]。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接受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③手指皮膚缺損;④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疾??;③合并免疫系統疾??;④凝血功能障礙;⑤認知功能障礙;⑥長期服用助眠藥、抗精神病藥。
兩組均進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治療,術后常規(guī)進行抗感染治療。
對照組采用系統化護理。(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相關注意事項。(2)術后護理。①環(huán)境護理:術后,責任護士將病房內溫度控制在25~28 ℃,濕度保持在50%~60%,向患者及陪護強調禁止吸煙。②心理護理:在患者清醒后責任護士定期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依據心理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教會患者緩解負性情緒,并幫助其樹立正確態(tài)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③疼痛護理: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采用聽音樂、聊天、看視頻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以減輕疼痛,針對疼痛評分量表分值較高的患者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或止痛藥物。④皮瓣護理:責任護士密切觀察皮瓣情況,若皮瓣顏色蒼白或青紫,毛細血管充盈緩慢或消失,皮溫低,則立即匯報,同時遵醫(yī)囑對患肢皮瓣進行局部烤燈照射,每2 小時觀察皮膚溫度、膚色、充盈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師。持續(xù)護理至患者出院。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基于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1)應激源強度感知干預。①持續(xù)健康教育: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用圖片、視頻、健康手冊等方式向其介紹手術方式、術后如何換藥、預防并發(fā)癥等相關知識。責任護士可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當時手部缺損時的情況,引導患者傾訴自身的負性情緒,同時對患者術后飲食、康復訓練進行健康教育。②放松療法: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等方式進行放松心理情緒。③疼痛干預:責任護士在術后遵醫(yī)囑預防性地應用鎮(zhèn)痛藥物減輕患者疼痛。④皮瓣血運護理:術后患者取平臥位,抬高患肢,將病房溫度保持在25~28 ℃,在距離患手30~40 cm 處放置60 W 烤燈,持續(xù)照射7~10 d;向患者介紹煙中尼古丁等成分對血管的影響,及其可導致皮瓣壞死,使患者意識到后續(xù)恢復的重要性,避免患者以為手術成功就放松警惕,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發(fā)揮家屬監(jiān)督的作用;同時注意夜間皮瓣血運觀察,夜間護士每2 小時進行巡視,觀察患者體位,避免夜間入睡后可能不自覺調整體位。(2)社會支持系統干預。①情感干預: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向患者家屬講述家庭成員支持的重要性,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指導患者家屬在對患者身體進行照顧的同時,也需給予患者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②社會支持干預:責任護士主動聯系患者的家屬,指導他們在與患者交流時的注意事項,并通過鼓勵、陪伴、關懷等方法給予患者社會支持。兩組持續(xù)護理至患者出院。
1.4.1 術后恢復情況 統計兩組皮瓣成活情況、血管危象發(fā)生情況及住院時間。
1.4.2 應激反應 采用應激反應問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應激反應[8]。該量表由姜乾金于1992 年提出,2004 年由鐘霞首次修訂,包括情緒反應、行為反應及軀體反應3 個維度,共28 個條目。每個條目1~5 分,共計28~140 分,分數越高則應激反應越明顯。量表Cronbach’sα 系數為0.902,重測效度為0.913。
1.4.3 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 采用創(chuàng)傷后成長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9]。該量表由Tedeschi 和Calhoun 于1996 年編制,2011 年由汪際修訂,包括人際關系、新可能性、個人力量、精神改變、欣賞人生5 個維度,共21 個條目,每個條目0~5 分,共計0~105 分,分數越高則創(chuàng)傷后成長越多。該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數為0.874,重測效度為0.859。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皮瓣成活率、血管危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SR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RQ 評分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RQ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RQ 評分比較(分,)
注SRQ:應激反應問卷。
護理前,兩組PTG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PTGI 評分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PTGI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PTGI 評分比較(分,)
注PTGI:創(chuàng)傷后成長量表。
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具有操作簡單、適應證廣、供區(qū)損傷小等優(yōu)點,可最大限度恢復手功能,保持關節(jié)靈活性[10-11]。但由于手部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旦發(fā)生手部缺損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而且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因而,對于手部軟組織缺損患者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后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皮瓣成活率、血管危象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手部軟組織缺損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后的患者采用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分析其原因,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中加強夜間護理,可避免患者夜間壓迫患側,導致皮瓣血流堵塞,進而發(fā)生血管危象[12-13]。同時通過對患者進行疼痛及放松療法,有利于預防患者因疼痛、心理壓力等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流減慢,引發(fā)血管危象,可促進患者術后皮瓣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14-15]。
此外,馬穎等[16]研究認為,應激反應可加重患者的負性情緒,引起心理健康狀態(tài)改變,進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通過基于應激系統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應激水平。史庭鳳[17]研究也顯示,采用應激系統理論為指導的護理干預可改善行皮瓣移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患者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RQ 評分低于對照組,PTGI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手部軟組織缺損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的患者采用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可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改善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通過持續(x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手術、術后恢復等相關認知,并通過放松療法幫助患者轉移對手部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對應激事件在生理和心理的反應,緩解負性情緒[18-19];同時指導家屬、朋友等給予社會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被照顧、關心,促進患者積極情緒的產生,消除不良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減輕患者心理應激反應[20-21]。此外,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可使患者摒棄消極認知,構建并逐漸形成積極認知,可使患者重新找到希望,強化積極應對,進而產生新的可能性,也有利于患者對生活重新認識,提高患者在新可能性及欣賞生活方面的成長水平[22-23];同時可幫助患者逐漸接受自身角色的改變,使患者改變消極認知,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正向的心理,有利于對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起到積極效果[24-25]。
綜上所述,手部軟組織缺損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的患者采用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應激反應,改善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納入樣本量較小,且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醫(yī)院,未來仍需增加樣本量,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驗證應激系統理論下的系統化護理在手部軟組織缺損行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