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杰 李 華 陳獻紅 曹亞娟
1.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有限公司藥劑科,江蘇張家港 215600;2.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有限公司中西醫(yī)結合科,江蘇張家港 215600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晚期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1-2]。研究顯示,胃癌的病因與飲食結構的調整、心理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主要有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確診胃癌時多為中晚期[3-4]。中醫(yī)學中認為胃癌屬于“胃脘痛”“積聚”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與脾胃升降失常、氣滯痰凝、癌毒結聚等有關[5]。西醫(yī)中治療此病多給予全身化療方案,效果顯著,但對免疫功能影響較大,患者多出現(xiàn)顯著不良反應,而中醫(yī)遵循整體原則、辨證施治,包括益氣健脾、和胃降逆等治療方法[6-7]。甘草瀉心湯以半夏、炙甘草為主藥,利用炙甘草溫中補脾,佐以太子參、大棗等附加補中益氣之功,主治胃氣重虛、熱氣積滯之癥。本研究為了探討甘草瀉心湯在胃癌化療患者中的效果,開展隨機對照試驗。
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有限公司收治的胃癌化療患者8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2~70 歲,平均(61.25±2.41)歲;TNM 分期:Ⅰ期25 例,Ⅱ期15 例;病理類型:腺癌18例,黏液腺癌14 例,其他8 例;淋巴結轉移:有11例,無29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50~69 歲,平均(61.36±2.33)歲;TNM 分期:Ⅰ期23 例,Ⅱ期17 例;病理類型:腺癌16 例,黏液腺癌15例,其他9 例,淋巴結轉移:有13 例,無27 例。兩組均為術前新輔助化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0)倫研批第(ZJGAY-005)號]。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2014 年,長沙)》[8]擬定。②中醫(yī)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9]中氣滯血瘀型,主癥為胃脘刺痛、胸脘脹悶;次證為納差、惡心、嘔血;舌脈為舌暗紫或有瘀斑,脈沉細澀。③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伴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感染;②合并原發(fā)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③對化療方案不耐受;④行手術治療;⑤對本研究用藥有禁忌;⑥伴有精神、意識障礙。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化療方案,第1~14 天口服替吉奧膠囊(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606)30 mg/m2,2 次/d;第1 天給予奧沙利鉑(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1227)靜脈滴注,130 mg/m2,1 次/d。21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甘草瀉心湯,組方:甘草、半夏各15 g,黃芩9 g,黃連、陳皮各6 g,黨參、大棗、白術、茯苓、石斛各12 g,水煎服,藥材由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有限公司統(tǒng)一采購,并由江蘇省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有限公司煎藥房統(tǒng)一煎煮,每劑3袋,每袋150 ml,1 劑/d,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4.1 免疫功能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12 cm,離心時間10 min)離心取上清,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艾森生物科學公司;NOVOCYTE3130)檢測CD4+、CD8+并計算CD4+/CD8+。
1.4.2 中醫(yī)癥候評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中評分標準,對胃脘刺痛、胸脘脹悶、惡心、納差進行評估,每項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評0、2、4、6 分。
1.4.3 臨床療效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9]中療效標準。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90%;有效:癥狀明顯緩解,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60%~90%;無效:癥候無改善,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60%。
1.4.4 生活質量 治療后隨訪半年,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與配合、同事理解與配合、自身對癌癥的認識、對治療的態(tài)度、日常生活、治療副作用、面部表情12 項標準,采用1~5 級評分法,滿分60 分,51~60 分為良好,41~50 分為較好,31~40 分為一般,21~30 分為差,≤20 分為極差[11]。
1.4.5 不良反應 觀察治療期間患者出現(xiàn)嘔吐、口腔黏膜反應、肢端冷痛的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CD4+、CD4+/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4+、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后兩組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胃脘刺痛、胸脘脹悶、惡心、納差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組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例(%)]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數(shù)患者初期有上腹疼痛的癥狀,在進食后更為明顯或加重,與消化道潰瘍癥狀相似,因此容易誤診或漏診,導致臨床對胃癌的早期確診率較低[12-13]。西醫(yī)對胃癌的治療在臨床評估病情后可通過手術治療、化療等途徑,中晚期患者主要依賴化療方案,抗癌效果顯著,但會產生嚴重的藥物毒性,對治療和預后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因此臨床依然在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CD4+、CD4+/CD8+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甘草瀉心湯能夠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甘草瀉心湯源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主要用于“和解劑”“調和脾胃”之用,適用于素體羸弱、胃脘部痞硬而滿、干嘔、瀉利而有完谷不化、厭食等消化道癥狀者,全方具有嚴謹實用、寒溫并用、補瀉并施等特點。藥理研究顯示,組方中多種中藥材具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甘草有抗炎、抗?jié)?、抗癌、調節(jié)免疫功能[15];黃芩水煎劑具有抗炎、免疫促進和鎮(zhèn)靜解熱作用;黃連具有抗腹瀉、抗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抗?jié)?、抑制DNA 合成的作用[16-17];黨參可增強機體應激能力、免疫功能,其成分中的多糖對應激性潰瘍等多種潰瘍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18];大棗可抗腫瘤、增加白細胞環(huán)腺苷酸、增強免疫[19];白術能夠分離出甘露聚糖AM-3,能夠發(fā)揮免疫增強作用;茯苓有抗癌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胃酸[20]。通過組方中有效成分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能夠增強機體對抗腫瘤細胞的能力,從而有助于整體療效的改善。
治療后,兩組各中醫(yī)癥候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甘草瀉心湯能夠改善患者消化道癥狀。組方中的甘草補脾益氣、止咳祛痰、緩急定痛、調和藥性;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吐、消痞散結;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陳皮理氣開胃、燥濕化痰,全方共奏益氣健脾、和胃降逆、解毒抗癌之功[21]。研究組臨床療效、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甘草瀉心湯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藥理研究證明,大黃具有抗腫瘤作用,對消化系統(tǒng)有導瀉、抗消化道潰瘍、興奮腸管平滑肌的作用[22];麥芽有助消化作用,對胃酸與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23];山楂中有機酸是消食導滯的有效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氧化作用[24]。通過緩解患者消化系統(tǒng)的癥狀,改善日常進食情況,恢復營養(yǎng)吸收水平,增強機體免疫抵抗力。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甘草瀉心湯藥物安全性較高。中藥主成分溫和,在非毒性的用量范圍內無毒副作用,同時能夠調節(jié)身體機制,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力。在王夢蝶等[25]、蔣峰等[26]研究中均應用中藥方劑聯(lián)合化療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其療效優(yōu)于單一化療方案,與本研究結果具有共通之處。
綜上所述,在胃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甘草瀉心湯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臨床效果顯著,藥物安全性高。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未進一步比較不同病理分期、不同辨證分型患者應用甘草瀉心湯的療效差異,這也是今后努力的研究方向。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