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鑒堂主人
北宋張載曾說,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認識“天下之物”,這也算是今天筆者把兩件作品列在一起、相互比較的原因吧。
圖1 徐世昌 《朱竹圖》扇頁18.5厘米×51.5厘米 灑金紙本
圖2 宋伯魯 行書詩作28.2厘米×38.5厘米 紙本
這幅繪于扇面上的《朱竹圖》(圖1)作者為徐世昌(18 5 5 年至19 3 9 年),他一生故事頗多,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書畫家。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晚號水竹村人、東海居士等,天津人。光緒八年(18 82年)舉人,光緒十二年(18 8 6年)中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受袁世凱(18 59年至1 9 1 6 年)邀請小站練兵,他成為袁的大管家,自此飛黃騰達。光緒三十一年(19 0 5年),他任滿清軍機大臣兼東三省總督,全面考察東北的經(jīng)濟、教育、軍事,防范日俄對東北的蠶食,牢牢將東北的大權(quán)握在手里,沒有丟失一塊土地。
1912 年,在袁世凱擬稱帝前,徐世昌毅然辭職離去。民國五年(1916年)3月,當了8 3天皇帝的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復(fù)任大總統(tǒng),重新起用徐世昌為國務(wù)卿。1 9 1 6 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民國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tǒng)。他下令對南方停戰(zhàn),次年召開議和會議。民國十一年(19 2 2 年)6月,徐世昌通電辭職,宣布退隱天津。
徐世昌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造詣深厚,滿腹經(jīng)綸,不但著書立言,而且研習(xí)書法,工山水,頗清秀。他書宗蘇軾,略變其體;能詩,有《歸云樓題畫詩集》,刻書30余種,如《清儒學(xué)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著有《歐戰(zhàn)后之中國》《大清琨輔先哲傳》《書髓樓藏書目》《東三省政略》《韜養(yǎng)齋日記》等。他文章詩詞、書法繪畫皆精,又善收藏,被后人稱為“文治總統(tǒng)”。
《朱竹圖》是徐世昌7 9歲時所作。古人畫竹,多青竹、墨竹,少見朱竹。畫竹多取其堅韌、挺拔、中空、有節(jié)等意義,此圖也是如此。此幅朱竹,與歷代文人繪竹大不相同:主干異常健壯,支干扶持,蒼勁爽利;斜向取勢,枝葉繁茂;濃淡之間,厚重沉穩(wěn)。由于使用了朱砂,畫面更顯鮮艷奪目。朱竹幾乎覆蓋了整個扇面,頂天立地、氣宇軒昂,突出根部的勁節(jié)強健,愈顯老辣堅硬。畫面上方是徐世昌落款“甲戌秋月水竹村人”,鈐朱文印“水竹村人”。此作所展示直而有節(jié)、特立獨行的性格,正是徐世昌與眾不同、波瀾壯闊的人生寫真。
作品右下角鈐一方朱文收藏印“ 蔚如收藏”,可知收藏者應(yīng)為清末民初的徐文蔚。徐文蔚(18 7 5年至19 3 7年),字蔚如,浙江海鹽人,近代知名佛教居士、刻經(jīng)家。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他秋試不第,入京捐資為部郎。光緒末年,任京師地方審判所推事等,民國初年捐資給金陵刻經(jīng)處,復(fù)又創(chuàng)立北京刻經(jīng)處、天津刻經(jīng)處等,前后刻經(jīng)多部。19 1 2 年,他被選為浙江省第一屆省議員,并主辦《浙江日報》,后袁世凱任大總統(tǒng),黨禁嚴厲,遂潛心研究佛典,以流通佛典為己任。他與眾多文人雅士曾有交集,且與徐世昌屬“本家”,收藏此圖必有未被外人所知的故事。
與徐世昌同時,并與其有相似經(jīng)歷的宋伯魯(1854年至1932年),字子純、芝棟,號芝田,晚號瓶園主人等,陜西禮泉人,清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著名學(xué)者、書畫家。光緒十一年(18 8 5 年)舉人,光緒十二年(18 8 6 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散官編修,官至都察院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掌印御史。雖然此官職約從五品并不高,但權(quán)限很大,上可直接上疏天子,下可直接彈劾主政官員。
光緒二十四年,宋伯魯聯(lián)絡(luò)秦晉志士在北京創(chuàng)建關(guān)學(xué)會,與康有為、梁啟超接觸,積極參與戊戌變法,將康有為的主張呈送光緒帝。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他在189 8 年3月到9月間,共上奏章達九份之多,這些奏章均與變法的重大事宜相關(guān)。關(guān)于廢除八股文的奏章,就是宋伯魯上奏給光緒皇帝的??涤袨橛涊d有“于是發(fā)書告宋芝棟令其即上廢八股之折”??涤袨檎J為:“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開,故雖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開之故,皆以八股試士為之?!惫饩w帝也認為:“西人皆為有用之學(xué),而吾中國皆為不用之學(xué),故致此?!庇谑窍略t廢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廢除,開創(chuàng)了新的教育形式,是劃時代的大事件。
戊戌變法失敗后,宋伯魯逃亡三年、被囚三年,才返回原籍,獲得自由。后經(jīng)國務(wù)總理熊希齡推薦,他被風光正盛的袁世凱聘為高級顧問,但當其察覺到袁世凱陰謀稱帝的企圖后,則辭官回歸故里。1918年,宋伯魯當選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參議員。晚年,他任陜西省通志局(館)總纂、館長,主持續(xù)修《陜西通志》。1932年8月7日宋伯魯病逝,終年78歲。
宋伯魯詩書畫俱精,書法參合柳公權(quán)、趙孟頫,花卉則具有陳淳、徐渭風韻,詩作講究清和雅正、含蓄之美。其傳世著錄有《磧砂藏》《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脈志》《重修涇陽縣志》《陜西通志》《焚余草》《西轅鎖記》《畫人軼聞》《清畫家詩史》等。圖2為宋伯魯行書詩作,釋文如下:
云霞墮西山,飛帆拂天鏡。誰開一窗明,納此千頃靜。寒蟾發(fā)淡白,一雨破孤迥。時遐竹林交,或盡剡溪興。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
萬事多翻復(fù),蕭蘭不辨真。汝為誤國賊,我作破家人。求飽羹無糝,澆愁爵有塵。往來梁上燕,相顧卻情親。
丙寅初秋,宋伯魯。
此書法系書錄古人的兩段詩作,第一段選自宋代詞人程俱,第二段選自宋代詞人呂本中,均為忠義之士。兩段詩作內(nèi)容顯然互不相同,第一段是描述游歷的情趣,第二段是敘說戰(zhàn)亂后的狀況。由于宋伯魯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和對世事冷暖的深刻體驗,此兩段古詩正合他的心意:第一段可演繹他的人身跌宕起伏,第二段可抒發(fā)他對慈禧專權(quán)和袁世凱稱帝的憤怒不滿。用書法寫出來,即抒情又達意,即可發(fā)泄情緒,還可警示世人。
一畫一書兩件作品相列而談,不僅因為兩位作者生在同一時期,有相同的求學(xué)與為官經(jīng)歷(均為光緒十二年(18 8 6)進士,宋伯魯為二甲二十四名,徐世昌為二甲五十五名);相同的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年輕時都曾參加過戊戌變法);都與袁世凱這個中國歷史上重要人物的興衰密切相關(guān);最后又走向歸隱的相似之路。更重要的是想通過他們的人生軌跡,探尋清末民初代表性知識分子們的精神追求。
宋伯魯早年創(chuàng)建關(guān)學(xué)會時,就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奉為圭臬,身體力行。這“四為”正是北宋大儒張載對儒家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高度概括。
徐世昌的《韜養(yǎng)齋日記》從1885年記起直至逝世,最重要的認知是“世界上有三種有志之人,一為有志仙佛之人,一為有志圣賢之人,一為有志帝王之人,求為仙佛之人則國弱,求為圣賢之人則國治,求為帝王之人則國亂”。這些話是說,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佛家不可用,法家不可用,唯有儒家的圣賢才行。由于儒家道德長期滋養(yǎng),他們信仰的核心就是孔孟之道,心中裝著天下興亡和黎民百姓,“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根深蒂固,恪守“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信條。
但當發(fā)現(xiàn)“達”無法“兼濟天下”時,就會選擇“獨善其身”,會把自身最大的“善”展示給當世和后人,以表現(xiàn)知識分子的骨氣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