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帆,李 崴,孫瑋鴻,李方巍,*,曾名湧,*
(1.中國海洋大學(xué)三亞海洋研究院,海南三亞 527000;2.中國海洋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山東青島 266000)
螺旋藻是目前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的理想的人類食品,被一些學(xué)者譽為“營養(yǎng)冠軍”[1]、未來食物[2],其提取物已經(jīng)在抗癌藥物研發(fā)領(lǐng)域得到認可[3]。此外,螺旋藻還具有協(xié)助治療疾病的功效,備受科研人員的推崇,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營養(yǎng)最均衡全面的純天然食品[4]。螺旋藻不僅可以應(yīng)用于功能飲料中,還被用于乳制品、意大利面、油衍生物和營養(yǎng)補充劑的生產(chǎn)[5]。螺旋藻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如藻藍蛋白、酚類、多糖、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類胡蘿卜素、維生素和甾醇。這些化合物大多數(shù)對于治療心血管疾?。–VD)、高膽固醇、高血糖、肥胖、高血壓、腫瘤和炎癥性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被認為是一種天然藥物[6]。
多酚類物質(zhì)分子中具有多個酚羥基,屬植物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主要包括黃酮類、單寧類、酚酸以及花色苷等。許多研究表明,多酚類物質(zhì)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對輔助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幫助。多酚是天然抗氧化劑,可作為屏障,防止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應(yīng)激。盡管多酚具有多種有益人體的好處,然而,由于多酚對熱敏感且容易氧化[7],它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多酚在食物制備、循環(huán)、胃腸道中的不穩(wěn)定性或弱穩(wěn)定性限制了它的作用和潛在的治療優(yōu)勢[8]。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類從加工食品中攝入多酚的有益效果,必須深入系統(tǒng)研究多酚在食品加工中的穩(wěn)定性,以評估其真正的生物活性。目前大多數(shù)關(guān)于多酚穩(wěn)定性的研究都集中在微膠囊上。
微膠囊技術(shù)是一種新型儲存包裝技術(shù),將一些性質(zhì)不穩(wěn)定的物質(zhì)通過殼類材料進行包裹,通過隔離達到保護作用。這些性質(zhì)不穩(wěn)定的物質(zhì)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殼類材料主要是安全性能較高的天然或者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如植物膠類、碳水化合物類、纖維素類、蛋白質(zhì)類以及脂類等,對內(nèi)容物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9]。其保護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防止強光、高溫及強酸強堿對內(nèi)部物質(zhì)的輻射與腐蝕,提高其儲存時間;類似于藥物膠囊,能夠使內(nèi)部活性成分持續(xù)、緩慢、長久地釋放生物活性,延長其發(fā)揮作用的時間;遮蓋不良風(fēng)味或令人不愉悅的感官特性。例如黃酮類化合物味苦,將其包被在膠囊中,可以有效改善其口感[10]。目前為了獲得理想的包埋效果,一般采用多種材料組合為殼,以期做到相互補充。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將多酚類化合物與多孔淀粉和玉米醇溶蛋白進行復(fù)合包埋,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制備負載螺旋藻多酚的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微膠囊(Phe-PS)和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微膠囊(Phe-PS-Zein),進行結(jié)構(gòu)表征和穩(wěn)定性分析,以保證螺旋藻多酚在食品生產(chǎn)過程中的有效應(yīng)用。
螺旋藻干粉 海南新大澤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胃蛋白酶(1:3000)、豬胰蛋白酶(1:250)、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玉米醇溶蛋白(Zein)、乙醇、大孔樹脂XDA-7、福林酚、蠟質(zhì)玉米淀粉、乙酸鈉、糖化酶(10 萬U/g)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135-S 型精密電子天平 瑞士梅特勒公司;DF-101S 型磁力攪拌器 上海力辰儀器科技有限公司;N-1210BV-W 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 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Neofuge 1600R 型臺式冷凍離心機 上海Heal Force;Power Wave XS2 型多功能酶標儀 美國Bio-Tek 公司;TS-211GZ 型恒溫搖床 上海儀純實業(yè)有限公司;DW-86L590D 型超低溫冰箱 上??屏馔锟萍加邢薰荆籉J-200-SH 型高速均質(zhì)機 上海滬析實業(yè)有限公司;BILON-2000FD 型真空冷凍干燥機 上海新諾儀器集團有限公司;UV-61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D8 ADVANCE 型X 射線衍射儀 德國布魯克公司;Gemini300 型場發(fā)射掃描電鏡 德國蔡司集團;STA 449 F3/F5 型差示掃描量熱儀 德國耐馳公司;Nicolet IS10 型紅外光譜儀 美國尼高力儀器公司。
1.2.1 螺旋藻多酚的提取純化 向5 g 螺旋藻粉中添加100 mL 溶劑(乙醇:水=3:1,V/V),并在避光條件下以1000 r/min 的轉(zhuǎn)速磁力攪拌90 min,提取液在5000×g 下室溫離心5 min,然后通過0.45 μm 濾膜過濾,收集上清液,獲得的提取液兩過XDA-7 大孔樹脂吸附柱,除去色素及雜質(zhì),然后在40~50 ℃的溫度范圍內(nèi)進行旋蒸濃縮,濃縮液凍干即為螺旋藻多酚(polyphenol,Phe),備用[11]。
1.2.2 負載螺旋藻多酚的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Phe-PS)微膠囊的制備
1.2.2.1 多孔淀粉的制備 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的制備參考張超[12]的方法,并略有修改。稱取15 g 蠟質(zhì)玉米淀粉,添加乙酸鈉緩沖液(50 mmol/L,pH4.5)300 mL 配制成5%淀粉懸浮液。然后將懸浮液置于40 ℃水浴鍋中預(yù)熱,待溫度恒定后,加入糖化酶(40 U/mL)3 mL,在250 r/min 條件下攪拌反應(yīng)2.5 h。然后添加1 mol/L NaOH 溶液調(diào)節(jié)pH 至9.0終止反應(yīng),反應(yīng)液經(jīng)室溫離心(10000 r/min,20 min)后保留沉淀,并用去離子水對沉淀進行3 次洗滌,最后進行凍干,得到PS。
稱取1 g PS,將其溶于100 mL 80 ℃蒸餾水中,并將容器置于60 ℃水浴中磁力攪拌至完全溶解;稱取100 mg Phe,將其溶于10 mL 無水乙醇,緩慢滴入熱淀粉漿中,用磁力攪拌器繼續(xù)攪拌至芯材完全溶解,同時加熱除去乙醇,8000 r/min 的轉(zhuǎn)速下室溫均質(zhì)1 min,倒入平板中,液面不超過5 mm,放入-80 ℃冰箱預(yù)凍24 h,真空冷凍干燥至恒重,研磨,得到負載Phe 的Phe-PS 微膠囊粉末,存放在4 ℃下進行進一步分析。
1.2.2.2 包埋率的測定 復(fù)合微膠囊顆粒包埋率檢測參考Ahmad 等[13]的方法,并略有修改。取3 mL新鮮制備的樣品在4 ℃下10000×g 離心30 min,獲得上清液,在765 nm 處測定上述溶液的吸光度。采用標準曲線(y=0.014+1.095x)計算Phe 的含量,微膠囊的包埋率(EE)計算公式如下:
1.2.3 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Phe-PSZein)復(fù)合微膠囊顆粒制備 PS 儲備液的制備:稱取1.0 g 多孔淀粉溶于100 mL 超純水中,在磁力攪拌(1000 r/min)下過夜,使PS 充分水合,4 ℃下儲存?zhèn)溆谩?/p>
Phe-Zein 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1.0 g Zein 溶于50 mL 80%(v/v)的乙醇溶液中,振蕩2 h,配制成濃度為20 mg/mL 的Zein 儲備液。在Zein 儲備液中加入適當(dāng)體積的多酚溶液(Zein:Phe=20:1,v/v),避光攪拌(800 r/min)1 h,離心(5000×g,10 min)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現(xiàn)用現(xiàn)配[14]。
多酚微膠囊顆粒制備參考Meng 等[14]的方法,并略有修改。用無菌注射器將Phe-Zein 溶液緩慢滴加至含有PS 的水溶液中(PS:Zein:Phe=1:1:20,v/v/v),在避光條件下800 r/min 攪拌2 h,旋蒸除去多余的乙醇,添加適量的超純水補償乙醇的損失,得到Phe-PS-Zein 微膠囊顆粒。
1.2.4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結(jié)構(gòu)表征
1.2.4.1 粒徑和多分散性指數(shù)的表征 將樣品(0.01%,w/v)懸浮在超純水中,在超聲波浴中以40 kHz 的頻率超聲30 min,使聚合物完全分散?;趧討B(tài)光散射技術(shù)[15],利用激光粒度儀測定復(fù)合納米顆粒的粒徑和多分散性分布指數(shù)(PDI)。
1.2.4.2 紅外光譜分析(FTIR)利用FTIR 表征微膠囊顆粒內(nèi)的分子間相互作用[16]。采用溴化鉀壓片法制備樣品,樣品與溴化鉀的質(zhì)量比約為1:100。首先在瑪瑙中將樣品和溴化鉀研成細粉,再用油壓機壓成片。為避免溴化鉀吸潮,整個實驗過程在紅外燈下操作。紅外參數(shù)如下:光譜波長范圍為400~4000 cm-1,分辨率為2 cm-1,掃描64 次。
1.2.4.3 X 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ometry,XRD)和X 射線光子能譜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 通過XRD 測定樣品的晶體結(jié)構(gòu),根據(jù)劉夫國[16]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將粉末樣品在含有飽和NaCl 溶液的干燥器中平衡一周。掃描速度為2°/min 時角為5°~35°。將凍干后的樣品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分析粒子的表面元素。測試條件:管電流40 mA,管電壓40 kV,Cu 靶(1.5406 eV),Co靶(1.79026 eV),在0~1000 eV 內(nèi)進行全掃描。
1.2.4.4 熱重分析(DSC)根據(jù)Rawel 等[17]的方法并稍作修改,用于分析微膠囊顆粒的熱穩(wěn)定性。準確稱量15.0 mg 的樣品放入標準鋁盤中,保證良好的傳熱接觸。采用銦來校正儀器,并用空鋁盤做基線校準。使用氮氣作為保護氣,溫度掃描范圍為25~600 ℃,加熱速率為10 ℃/min,測試完成后采用液氮進行物理降溫。
1.2.5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穩(wěn)定性分析
1.2.5.1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儲存穩(wěn)定性 將新制備的螺旋藻多酚微膠囊顆粒和游離的螺旋藻多酚,在4 ℃條件下保存21 d,每隔3 d 測定一次Phe 含量,按下述公式計算儲存過程中螺旋藻多酚的保留率。
式中:Mt表示t min 后微膠囊或提取物中多酚含量,mg;M0表示0 min 微膠囊或提取物中多酚含量,mg。
1.2.5.2 O2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為探究O2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影響,本實驗參照安小琦[18]的方法略有改動。取5 份0.1 g 螺旋藻多酚提取物和5 份0.2 g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放置于暗室中,每隔5 d 測量其多酚含量,計算其多酚保留率,每個樣品進行三次重復(fù)試驗,考察O2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1.2.5.3 還原劑(NaHSO3)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參照侯順超[19]的方法測定還原劑(NaHSO3)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配制濃度分別為0.25、0.5、0.75、1、1.25 和1.5 mg/mL的NaHSO3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螺旋藻多酚和螺旋藻多酚微膠囊制品,充分溶解后,將其置于室溫條件下避光保存1 h,測量其多酚含量,并以1.2.5.1 所述公式計算多酚保留率,每個樣品進行三次重復(fù)試驗,考察還原劑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1.2.6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抗氧化性分析
1.2.6.1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參照Ahmad等[20]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將4 mL 樣品加入4 mL DPPH 乙醇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將混合物溶液置于黑暗中30 min。在517 nm 處測量上述溶液的吸光度(At),并使用以下公式計算樣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式中:Ab表示4 mL 樣品溶液與4 mL 無水乙醇的吸光度;Ac表示4 mL去離子水和4 mL DPPH 乙醇混合溶液的吸光度;At表示4 mL 樣品溶液與4 mL DPPH 乙醇溶液的吸光度。
1.2.6.2 鐵離子還原法分析抗氧化能力 參考楊少輝等[21]的研究方法,并略有修改。將0.3 mol/L pH3.6的乙酸緩沖溶液,與20 mmol/L FeCl3(H2O)6,10 mmol/L TPTZ 按照10:1:1(v/v/v)制備成FRAP儲備液。將其混勻后于37 ℃條件下孵育60 min,現(xiàn)用現(xiàn)配。取1 mL 的待測樣品與15 mL FRAP 儲備液混合,反應(yīng)4 min 后,在593 nm 處測其吸光值。
1.2.7 體外模擬消化特性測定 體外模擬消化參考Minekus 等[22]的方法,并略有修改。本研究制備的螺旋藻多酚微膠囊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短暫,因此本研究中不考慮口腔消化情況。將3 g 微膠囊顆粒加入15 mL 無胃蛋白酶模擬胃液(SGF)中,并置于37 ℃水浴中。將2000 U/mL 胃蛋白酶加入15 mL SGF溶液中,并用5 mol/L HCl 將pH 調(diào)節(jié)至2.0。隨后取15 mL 的胃糜與等體積的人工腸液(SIF)混合,立即用1 mol/L 氫氧化鈉溶液將pH 調(diào)節(jié)至7.0,加入終濃度為100 U/mL 豬胰蛋白酶,6.25 mg/mL 膽汁提取物。混合溶液在37 ℃,150 r/min 的水浴條件下反應(yīng)2 h。各相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取10 mL 樣品在4 ℃,10000×g 離心30 min,收集上清中的Phe,上清液經(jīng)0.45 μm 濾膜過濾后,參考Karakashov 等[23]的方法測定多酚含量。多酚的生物利用度按照公式計算:
每組實驗重復(fù)3 次,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Origin 8.1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作圖,用SPSS 22.0 進行顯著性分析(P<0.05)。
2.1.1 粒徑和多分散性指數(shù) 如圖1 所示,相較于Phe,Phe-PS 和Phe-PS-Zein 的粒徑明顯減小,這是因為Phe 在溶液中是以聚集狀態(tài)存在的,這種聚集導(dǎo)致Phe 的粒徑較大,而PS 和(或)Zein 的加入打破了這種聚集狀態(tài),對Phe 進行了包埋;另一方面,相較于Phe-PS,Phe-PS-Zein 的PDI 降低,表明Phe-PSZein 的分子量分布更均勻[24]。
圖1 Phe,Phe-PS 和Phe-PS-Zein 的粒徑分布與多分散性指數(shù)Fig.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Phe,Phe-PS and Phe-PS-Zein
2.1.2 FTIR 表征 Phe,PS 和Phe-PS 的FTIR 光譜如圖2 所示。在多孔淀粉中,波長3428 cm-1左右的寬峰代表OH 的拉伸振動,927 和1159 cm-1之間的區(qū)域通常與C=C,C=O 和C=H 的拉伸或彎曲振動有關(guān)[25]。光譜在3428 cm-1(苯酚OH 基團的拉伸振動)、2928 cm-1(脂肪族C-H 基團的拉伸振動)、1631 cm-1(芳香族C=C 基團的拉伸振動)、1327、1167、1040 cm-1(C=O 基團的對稱拉伸振動)處顯示寬吸收峰[26];829 和738 cm-1處的吸收峰歸因于芳香環(huán)上C-H 基團的彎曲振動[27]。
圖2 Phe,Phe-PS 和Phe-PS-Zein 的FTIR 表征Fig.2 FTIR spectra of Phe,Phe-PS and Phe-PS-Zein
Phe-PS 微膠囊顆粒中也有類似的峰,且峰的范圍很廣,說明螺旋藻多酚被包裹在多孔顆粒中,沒有明顯的相互作用。此前有研究報道指出,氫鍵是酚類化合物與淀粉基壁材之間的主要相互作用[28]。在本研究中,多酚和淀粉分子中的-OH 基團可能在氫鍵的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氫鍵的形成導(dǎo)致了多酚包封后淀粉光譜的變化。此外,在螺旋藻多酚顆粒中還觀察到苯環(huán)的存在,其波數(shù)為848 cm-1。此外,高峰期為1692 cm-1對應(yīng)于多酚芳香環(huán)的C=C 拉伸,在1631 cm-1處的峰顯示在Phe-PS 復(fù)合物圖譜中。該結(jié)果表明,由于多酚的一個或兩個芳香環(huán)進入多孔淀粉的螺旋腔,是因為相互作用而發(fā)生的變化。在姜黃素-β-環(huán)糊精包涵體復(fù)合物中也報告了類似的現(xiàn)象[29]。在Phe-PS 顆粒中發(fā)現(xiàn)了更寬且不那么尖銳的條帶,再次證實了螺旋藻多酚被包裹在淀粉納米顆粒中。至于三種物質(zhì)的FTIR 光譜差異,可以歸因于多酚和多孔淀粉的聚合程度。
2.1.3 XPS 表征結(jié)果 為了進一步研究各制備樣品的化學(xué)狀態(tài)以及鍵能情況[13],對不同負載量樣品進行了高分辨率XPS 光譜分析。圖3 為O 軌道高分辨譜圖,可以看到對于不同單質(zhì)及復(fù)合物樣品,結(jié)合能位于532.20 eV 的特征峰歸因于樣品中的C-O,位于533.28 eV 峰值主要是材料中羥基(-OH)所引起的衍射峰[30]。而在534.01 eV 的特征峰主要是由于樣品O-C=O 鍵或者表面吸附水所致。Phe,PS 和Zein 中Zein 的C-O 鍵結(jié)合能最低,含量也最高,這與FTIR 結(jié)果一致。Phe 負載了PS 后結(jié)合能以及含量變化較小,而復(fù)合Zein 后C-O 含量明顯增加,結(jié)合能也降低,表明Zein 與Phe-PS 成功復(fù)合。該結(jié)果與梁宏閃[31]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
圖3 Phe,Phe-PS,Phe-PS-Zein,PS 和Zein 的XPS 譜圖(O 軌道高分辨譜圖)Fig.3 XPS survey spectra of Phe,Phe-PS and Phe-PS-Zein(O Orbital high-resolution spectra)
2.1.4 XRD 表征結(jié)果 圖4 為Phe,Phe-PS,Phe-PS-Zein,PS 和Zein 納米顆粒的XRD 譜圖。通過Jade 軟件對測得的XRD 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經(jīng)過尋峰對準處理可以發(fā)現(xiàn),上述五種物質(zhì)在15°~30°之間存在明顯的衍射峰。對于Phe 而言,在22.9°存在明顯的晶體衍射峰,但與PS 復(fù)合后,衍射峰明顯左移,在20.4°觀察到寬化的衍射峰。根據(jù)Debye-Scherrer公式[32],衍射峰寬化表明顆粒尺寸有所降低。添加Zein 后,晶體衍射峰強度有所降低,主要與Zein 的無定型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此外,從衍射峰尖銳程度來看,添加PS 和Zein 后,復(fù)合物的結(jié)晶度有所降低。通常而言,內(nèi)部結(jié)晶區(qū)晶粒尺寸可通過X-射線衍射峰強度良好展現(xiàn),若存在越小的晶粒尺寸,則會形成越低的衍射峰強度[33]。此現(xiàn)象實質(zhì)上是多糖與蛋白質(zhì)發(fā)生作用而再次排列組合,更大顆粒由此形成。
圖4 Phe,Phe-PS,Phe-PS-Zein,PS 和Zein 的XRD 譜圖Fig.4 XRD patterns of Phe,Phe-PS,Phe-PS-Zein and Zein
2.2.1 DSC 表征 利用DSC 曲線研究了Phe,Phe-PS 和Phe-PS-Zein 的熱穩(wěn)定性,從圖5 中可以看出,Phe 的吸熱峰在Phe-PS 和Phe-PS-Zein 中未出現(xiàn),表明Phe 被很好地包裹在復(fù)合微膠囊顆粒中[34]。此外,雙層壁材包埋微膠囊顆粒的變性溫度升高,這是由于Zein 和(或)PS 與Phe 之間相互作用,使得復(fù)合微膠囊顆粒的熱穩(wěn)定性增強。之前的研究表明,加入蛋白質(zhì)做壁材后的微膠囊的熱穩(wěn)定性明顯提高,這是由于蛋白質(zhì)增加了生物聚合物顆粒之間的空間位阻[35]。
圖5 Phe,Phe-PS 和Phe-PS-Zein 的DSC 曲線Fig.5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Phe,Phe-PS and Phe-PS-Zein
2.2.2 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的儲存穩(wěn)定性 如圖6 所示,4 ℃下儲存21 d 后,Phe-PS-Zein 和Phe-PS 中螺旋藻多酚的保留率分別為80.97%和67.64%,比對照組的Phe 保留率(47.03%)分別高了33.94%和20.61%。這是因為PS 對Phe 的包埋起到了保護Phe的作用,而Phe-PS-Zein 內(nèi)部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更強,形成的結(jié)構(gòu)更緊密,此外,玉米醇溶蛋白由于其分子內(nèi)疏水作用而更易于聚集,多孔淀粉與其相互作用能夠減弱玉米醇溶蛋白的疏水性,并增強微膠囊顆粒之間的靜電和空間排斥,且加入玉米醇溶蛋白增加了分散體系的粘度,使其具有更好的物理穩(wěn)定性,對Phe 的保護效果也更好。
圖6 復(fù)合微膠囊在4 ℃條件下儲存21 d 后螺旋藻多酚的保留率Fig.6 Effects of the reten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from Spirulina stored at 4 °C for 21 days
2.2.3 O2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將Phe,Phe-PS 和Phe-PS-Zein 一同放在接觸空氣的暗室中,每隔5 d 測定其Phe 含量并計算其保留率,結(jié)果如圖7 所示。對照組的Phe 保留率在避光且與空氣接觸30 d 后下降到47.03%,同等條件下,Phe-PS和Phe-PS-Zein 保留率分別下降到77.64%和80.97%,證明將Phe 微膠囊化,可以有效減少O2對其降解的影響,且Phe-PS-Zein 提高Phe 穩(wěn)定性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延長,對照組Phe 在空氣中的保留率下降趨勢越來越大,而復(fù)合壁材包埋的Phe保留率一直平穩(wěn)下降,說明微膠囊化說明復(fù)合微膠囊化對Phe 有著較好的保護作用。
圖7 O2 對復(fù)合微膠囊中螺旋藻多酚保留率的影響Fig.7 Effects of O2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from Spirulina
2.2.4 還原劑(NaHSO3)對螺旋藻多酚微膠囊穩(wěn)定性的影響 將Phe,Phe-PS 和Phe-PS-Zein 溶解于不同濃度的NaHSO3溶液中,如圖8 所示,還原劑對Phe-PS-Zein 的影響最小,隨著NaHSO3濃度的增加,微膠囊多酚保留率下降趨勢不明顯,維持在90%以上。而Phe-PS 中螺旋藻多酚保留率隨著NaHSO3濃度的增加下降至80%以下,當(dāng)NaHSO3濃度為150 mg/mL時Phe 的保留率為73.45%,因此,復(fù)合壁材膠囊化后的螺旋藻多酚更加穩(wěn)定,且Phe-PS-Zein 比Phe-PS 對Phe 的保護效果更好。
圖8 NaHSO3 對復(fù)合微膠囊中螺旋藻多酚保留率的影響Fig.8 Effects of NaHSO3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polyphenols from Spirulina
天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36],可抑制單線態(tài)氧與自由基的活性,從而保護人體細胞和組織免受氧化損傷[37]。如圖9 所示,對DPPH 實驗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結(jié)果表明三者對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Phe-PS 和Phe-PS-Zein 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高于Phe,且Phe-PS-Zein 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Phe-PS。FRAP實驗也表現(xiàn)出相同的趨勢且差異顯著(P<0.05),這是因為Zein 中富含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它們能夠螯合過渡金屬Fe3+,從而起到有效的抗氧化作用,使得Phe-PS-Zein 對Fe3+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抗氧化保護能力[38]。
圖9 Phe,Phe-PS 和Phe-PS-Zein 對DPPH 自由基清除力和對Fe3+的還原力Fig.9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Ferric-reducing ability of Phe,Phe-PS 和Phe-PS-Zein
Phe 的體外生物利用率取決于溶解在胃腸道中的Phe 濃度[39]。如圖10 所示,消化系統(tǒng)的水基環(huán)境限制了多酚的吸收與利用,SGF 期后,對照組的Phe釋放量為28.97%±1.89%,而Phe-PS 和Phe-PSZein復(fù)合微膠囊顆粒中多酚的生物利用率分別為20.64%±1.09%和19.43%±0.77%,均低于游離多酚在SGF 期的生物利用率。實驗結(jié)果表明,復(fù)合微膠囊顆粒能夠控制SGF 階段多酚的釋放,尤其是Phe-PS-Zein,可能是Phe-PS-Zein 微膠囊顆粒表面Zein 和PS 的相互作用能夠有效阻止微膠囊在胃環(huán)境中的降解,進而提高Phe 在SIF 期的生物利用率[40]。SIF 期后,Phe-PS 和Phe-PS-Zein 復(fù)合微膠囊顆粒中Phe 的生物利用率明顯提高,分別為67.89%±1.89%和73.19%±2.04%,這是由于復(fù)合微膠囊顆粒在腸液中的解離和水解作用,促進了Phe 的釋放。該結(jié)果也與之前關(guān)于體外消化過程中多酚生物可及性的研究一致[41]。綜上所述,Phe-PS-Zein 在SGF 期降解程度較低,在SIF 期的生物利用度較高。
圖10 Phe,Phe-PS 和Phe-PS-Zein 微膠囊顆粒的體外釋放效果Fig.10 In vitro release profile of Phe,Phe-PS and Phe-PS-Zein
本文制備了基于淀粉相的負載螺旋藻多酚的Phe-PS 微膠囊顆粒,并對其進行表征和穩(wěn)定性分析。為了探究更穩(wěn)定的螺旋藻多酚遞送體系,利用反溶劑沉淀法制備了負載多酚的Phe-PS-Zein 微膠囊,通過DLS、FTIR、XRD、XPS、DSC 等技術(shù)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并進行了穩(wěn)定性和體外緩釋作用的探究,比較了Phe-PS-Zein 與Phe-PS 兩種復(fù)合微膠囊顆粒的穩(wěn)定性、生物利用率等性能。主要結(jié)論如下:設(shè)計單因素實驗對負載螺旋藻多酚的Phe-PSZein 微膠囊進行工藝優(yōu)化,在芯壁比1:10,壁材比1:1,攪拌時間90 min,溫度60 ℃和pH7 時有最高包埋率,達86.93%。比多孔淀粉單層壁材負載螺旋藻多酚得到的Phe-PS 微膠囊(芯材比1:10,溫度80 ℃,磁力攪拌時間120 min,達到最佳包埋率60.29%)包埋效果更好。通過DLS、FTIR、XRD 和XPS 等技術(shù)對微膠囊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并與游離的螺旋藻多酚進行比較。通過熒光光譜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多酚復(fù)合體是在非共價作用力作用下形成的。XRD 和XPS 的圖譜表明,添加Zein后晶體衍射峰強度有所降低,主要與Zein 的無定型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通過對DSC 分析和對抗氧化性、穩(wěn)定性以及體外緩釋效果的研究,比較了Phe-PS-Zein 與Phe-PS 兩種微膠囊顆粒對螺旋藻多酚的保護效果,結(jié)果表明,Phe-PS-Zein 顆粒可以作為螺旋藻多酚的有效遞送載體。
? The Author(s) 2024.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