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白蘿卜解藥”的說法,甚至網(wǎng)上還有一些“白蘿卜與人參是十八反、十九畏”的言論,從而使不少服用中藥的患者聞之生畏,不敢靠近白蘿卜一步。
那么,白蘿卜真的會解中藥嗎?這種說法科學嗎?
其實,白蘿卜并非中醫(yī)理論中“十八反”或“十九畏”的藥材之一,中藥典籍里也沒有明確注明哪些中藥不能與白蘿卜同食,“白蘿卜解藥”更沒有臨床科學實驗依據(jù),因此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白蘿卜解藥”一說,其根源來自于白蘿卜不宜與人參同食。原因是,中醫(yī)認為,白蘿卜有消食、下氣、化痰、利尿等功效,而人參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若白蘿卜與人參同服,一個“下氣”、一個“補氣”,兩者功效恰好相反,相互作用可能功效會被對方削弱,從而降低人參的補益效果。因此,不建議白蘿卜與人參同服。
白蘿卜本身并不具備“解藥”的能力,若正在服用的中藥中沒有人參、黨參、太子參等補氣類的藥材,并且患者自身沒有脾胃虛寒、氣虛濕滯等問題,可以服食白蘿卜,不用擔心其會“解藥”。即使中藥里配有這類補氣藥物也并非不能吃白蘿卜,只要注意間隔2小時以上就可以了,因為中藥湯劑服用后通常在1~2小時內(nèi)就會被人體基本完全吸收。
(摘自《云南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