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奔幢闶遣欢ㄖ娜?,也會被粉墻黛瓦、鱗次櫛比,以及有著高高馬頭墻的徽派建筑所折服,只是瞧上一眼,便亙古難忘。古人云:“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被罩荽u雕作為古建筑雕刻形式之一,因其蒼厚古樸、張弛有度的藝術風格而頗受青睞,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應用廣泛,堪稱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瑰寶。
數百年來,徽州磚雕藝術一直是徽州傳統(tǒng)建筑細部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匠人的手中,對毫無藝術價值的木條或石塊精心設計、打磨、鐫刻,使其成為人們眼中富有藝術價值的“稀世珍品”,這些藝術品現在又成為傳統(tǒng)手工藝最好的傳承物,成為新一代人見證徽州文化歷史最好的見證物。
起源
中國磚雕藝術源遠流長。春秋戰(zhàn)國早期的磚雕大多還是比較簡單的模印花磚、地板磚,數量較少,紋飾粗糙。到了秦漢時期,磚完成了由土坯磚到燒制磚的轉變,并且磚雕開始作為裝修材料在墓室中大量運用,磚雕藝術的發(fā)展出現了一次大的飛躍。當時的“秦磚漢瓦”不僅形體大、制作規(guī)整,而且紋飾也更加豐富精美。在西漢時期,畫像磚的裝飾意味較強,基本上采用流水式模印的生產方式,內容、題材進一步豐富完善。
到了宋代,磚雕裝飾藝術發(fā)展到了第一個高峰,磚仿木結構樣式已經高度成熟,出現了大量工藝手法成熟、題材豐富的磚雕仿木墓穴。宋代官府已將磚雕工藝列入《營造法式》中。至明代,由于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出現了很多書院、會館、宗祠、寺廟、戲院等公共性建筑。隨著這些建筑的美化要求不斷提高,磚雕也成為這些公共建筑和民間宅第建筑的主要裝飾形式。
徽州磚雕起源于宋代,興起并發(fā)展于明清時期,經過一大批民間匠師在營造宅第、祠堂、園林等建筑時的努力雕作,徽州磚雕在不斷精益求精中發(fā)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自成一派,成為美輪美奐的磚雕杰作,促進了徽州文化藝術的繁榮昌盛。
徽州建筑與磚雕
古徽州歷史悠久,歷來以商賈眾多、文風興盛而蜚聲海內外?;丈痰陌l(fā)展繁榮了文化教育事業(yè),造就了新安理學、新安醫(yī)學、徽州樸學、新安畫派、徽州版畫、徽州篆刻、徽州建筑等徽州文化。徽州磚雕就是在這樣發(fā)達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產物,是徽州古建筑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徽州磚雕、徽州石雕、徽州木雕被人們稱為“徽州三雕”?;罩荽u雕是徽州地區(qū)特殊的藝術文化表現形式之一,其遍及城鄉(xiāng),至今還保存在明、清時建造的祠堂、大廳、寺廟、書院和民居中。磚雕廣泛地應用在門樓、門罩、八字墻、鏤窗、民檐、屋頂、屋翎及旌表牌坊、神位龕座等上,使建筑物典雅、莊重、富有立體效果?!伴T罩迷藻悅,照壁變雕墻”是徽州磚雕應用的真實寫照。
為了追求建筑的氣派、舒適與品位,徽商們對建筑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客觀上推動了徽州三雕工藝向精深發(fā)展。在徽州身懷絕技的匠人們的手中,徽州磚雕藝術精湛雋永、自成風格,并且日臻成熟、登峰造極。
作為主體的徽州建筑和作為載體的磚雕相輔相成,徽州傳統(tǒng)建筑承載了磚雕裝飾,反過來磚雕又美化了建筑,充分體現了徽州磚雕獨特的和諧、意蘊、秩序和實用之美,不僅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而且使人們感受到了無窮的藝術魅力。1994 年,徽州磚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精美的雕刻
磚雕手法包括平雕、淺浮雕、深浮雕、透雕、榫卯掛鑲。其工藝程序為修磚(選磚取料、磨平、將四邊做周正)、放樣(畫稿描刻)、打坯(分出層次,雕出主體輪廓)、出細(在打坯的基礎上細致雕鑿、打磨)、修補(填補砂眼,粘接殘缺,上色揉凈)。磚雕的主要傳統(tǒng)工具有鑿(包括分平鑿、斜鑿、三角鑿、圓鑿四種,每種皆有不同的規(guī)格,計約百支,一般來說技藝越高鑿子越多)、弓鋸、牽鉆、撬、木槌、磨石、錯刀或砂布、棕刷及畫圖的木炭棒等。
磚雕的建筑構建
磚雕的建筑構建有門楣上的正副框邊雕版、兩側的方框雕版、額枋雕版、元寶、各式雀替、榫飾、懸柱頭飾、門翅、各種錦紋、回紋嵌花雕版、卷草、纏枝邊線雕版、鱷魚吻尾等。藝匠大師們世代相傳,年積月累,各構件都保留有大量的圖樣可供主人家選擇。因為磚雕是以構件的形式分塊制作的,所以最后要通過組合并排來修飾、補缺,使之上墻合榫、天衣無縫。
徽州磚雕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所用材料多為強度高的青磚或者青瓦,且平整度好,顏色較為單一,以黑、白、灰三色組成。磚雕所起到的裝飾作用使徽州傳統(tǒng)建筑美輪美奐,具有豐富的內涵。此外,磚雕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如起到防護、加固、支撐等作用。
多樣的題材
徽州磚雕題材豐富,有著較強的民俗色彩,隱喻性、象征性強,并且與儒家哲學思想融合?;罩荽u雕的圖案題材有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戲文故事及徽州人民的生活形象等,不局限于單一的藝術形象,將生活、故事、戲文、神話等形象進行組合。徽州磚雕中最為獨具一格的就是以徽州人民生活形象為題材和圖案的磚雕,其反映了當時徽州人民的社會、自然和精神面貌。
傳統(tǒng)匠心 創(chuàng)新傳承
徽州磚雕藝術以其豐富濃厚的藝術特征、融古貫今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了我國古代特有的豐富深遠的意境美,是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交融與凝結。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徽州磚雕的傳承也陷入了尷尬境地,面臨著“生存危機”。首先,大量古代磚雕作品因人為破壞或自然損壞而流失,珍品日漸減少,而徽州古建筑直到近年來才開始受到重視與保護。其次,現代建筑的興起與現代工業(yè)高效快捷的機械操作使大量磚雕從業(yè)人員失去工作,現代建筑行業(yè)也搶占了大批建筑人才,相關從業(yè)人士也很少關注傳統(tǒng)建筑。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挖掘、學習傳統(tǒng)民族文化藝術無疑具有歷史性意義。要深入學習和了解徽州磚雕,讓它與其他傳統(tǒng)工藝一起得到傳承與創(chuàng)新,繼續(xù)為現代社會服務,創(chuàng)造出更完美的作品。如今,徽州磚雕裝飾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酒店、園林、住宅等建筑中,不僅使建筑整體典雅莊重,而且大大豐富了建筑的文化內涵。
安徽黟縣宏村附近的黃山悅榕莊酒店使用了門樓、馬頭墻、瓦當等建筑裝飾構件,烘托出了徽派建筑濃郁的氛圍。安徽黟縣宏村半山詩莉莉酒店的建筑設計是最為典型的直接應用徽州磚雕表現手法的例子,該酒店大量地在屋檐和墻體上裝飾磚雕,并且和現代建筑簡約的風格相結合。
徽州磚雕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軌跡,是徽州輝煌歷史的見證,是一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的縮影,是徽州特有的地域性特色美。它無疑展現了我國先民的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思想及美學意境,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多利用先輩贈予我們的這筆財富,來啟迪現代建筑的發(fā)展,加大對徽州磚雕的保護和研究力度,讓這份工藝得以傳承發(fā)展。